您現在的位置: 美麗中國>
貴州:村裏來了大學生文藝志願者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7-26  責任編輯:楚丹

  暑假期間,大學生“三下鄉”活動開展如火如荼。全國各高校團組織堅持“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原則,組織帶領青年學生利用暑期下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激發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奮發圖強。

  暑期來臨,大學生“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在黔中大地開啟,大學生們紛紛深入農村基層,開展社會調查與服務活動。7月11日至18日,施秉縣城關鎮平寧小學迎來了由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32名大學生志願者組成的“築夢之旅·助力攜手平寧”社會實踐服務隊。

   

  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社會實踐服務隊與施秉縣平寧小學學生合影。圖片來源: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 

  一台演出 啟迪心靈之光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7月18日下午,氵舞水河畔平寧小學傳來聲聲沁人心脾的《明日歌》吟唱,飄蕩在施秉縣平寧社區……這場由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社會實踐服務隊青年志願者組織平寧小學學生表演的“七彩假期歡樂多·暖心平寧童年夢”文藝匯演,為施秉35℃的高溫注入了一絲清涼。

  舞臺上,孩子們時而悠遠綿長地吟唱著《但願人長久》《念奴嬌》《少先隊隊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等歌曲,時而跳著熱情洋溢、活潑陽光的舞蹈《卡路裏》,台下的家長們看著孩子們的精彩演出,有的開心得合不攏嘴,有的感動得熱淚盈眶。

  由志願者馬燦、吳銀銀等演繹的古典舞《禮儀之邦》,受到孩子們的喜愛。她們身著飄逸俊美的漢服,梳著傳統發髻,在聲韻古樸的音樂中翩翩起舞,廣袖起落間,盡顯古典音韻之美。

  精彩的演出,讓參加暑期支教培訓課的學生和家長,以及平寧社區群眾組成的130余人的觀眾團,觀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的每一個節目,都是由大學生志願者到來後開始排練的。

  7月16日晚10:30,記者結束一個採訪返回志願者入住的宿舍,依稀聽到從操場上傳來的音樂聲,記者前去一探究竟。

  在皎潔月光的輝映下,操場上,馬燦、吳銀銀正在練習古典舞《禮儀之邦》,從來沒有舞蹈功底的她們學起來雖然吃力,但卻十分認真。馬燦告訴記者,她們白天要給孩子們上課,只有晚上利用空余時間學習舞蹈。在她們看來,《禮儀之邦》這個節目很有代表意義,符合文學院傳遞傳統文化之美的特色。

  操場的另一頭,1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正在緊急排練著合唱歌曲《我愛你中國》;教室裏,任衝衝、吳亮銀也在一遍遍地排練演出小品。此刻,時針已指向深夜零點,在老師的催促下,年輕人們才結束排練回到宿舍就寢。

  一堂課程 埋下藝術種子

  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帶隊老師李國珍介紹,從7月11日來到平寧小學,大學生們每天晚上都要完成排練、備課、寫實踐報告、做新聞報道等工作,才回去休息。

  7月17日早上5時,順著平寧小學旁的山麓望去,繚繞的霧氣透著晨光,昭示著美好一天的開始。大學生志願者們陸續起床梳洗,準備一天的工作。6時許,平寧小學門口聚集了10多名前來上課的學生,當看到記者向他們走來,迫不及待地讓記者開門,見記者沒有鑰匙,紛紛高喊著志願者老師的名字,期盼著早點見到老師,開啟一天的歡樂時光。

  “三下鄉”期間,志願者們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特色與當地實際,秉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校園文化底蘊”的初心,為平寧小學的孩子們開設了兼具實用性及趣味性的特色課程。

  “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上午9時,孩子們在課堂上唱起了《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這是由志願者彭歡精心設計的一堂音樂課,她希望通過音樂的方式,在學生心中“種”下祖國的形象。

  志願者何懿、任衝衝的書法課,生動地講述了《漢字的起源》,從有趣的甲骨文到現代漢字的演變,他們用故事穿插其中,讓小朋友們感到既新鮮又有趣,學習起來快樂十分。何懿、任衝衝向孩子們仔細地講述一筆一畫的寫法,教授他們寫下“平寧”二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志願者鄭傳麗教授學生們用“經典咏流傳”形式吟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聲音清雅,響徹校園。鄭傳麗告訴記者,儘管“三下鄉”時間短暫,所學課程有限,但志願者們通過藝術的形式設計課程,一定會在孩子們心中埋下藝術的種子。對鄭傳麗來説,“三下鄉”活動為孩子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為自己未來走向教學崗位積累了經驗,“學會了如何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收穫滿滿。”

  一路陪伴 傳遞溫暖希望

  大學生志願者每天都能陪伴學習、玩樂,帶來歡樂和驚喜,對於平寧社區的小朋友來説,短短幾天的時光,他們一分鐘都不願意怠慢。

  7月17日上午11時,志願者們悄悄地在學校食堂準備一場集體生日會,為肖延、李佳俊以及參加此次暑期“三下鄉”支教培訓的70余名兒童送去生日的祝福。

  到了中午放學,大學生志願者們按照擬定好的線路送學生們回家。短則幾十米,長則幾公里的路上,他們和小朋友們聊夢想、談生活,彼此成為朋友。小朋友們總會開心地説,長大了,他們也要像志願者哥哥姐姐們那樣考上大學。

  送小朋友們回家的同時,志願者們還要完成家庭調研工作。幾天來,他們在筆電上記錄了留守兒童邰祎祎的生活情況,寫下了吳安琪想當歌手的願望等。

  7月17日中午12時,記者跟隨董朝縣一行,步行近兩公里送吳安琪回家。一路上,董朝縣拉著吳安琪的小手走在隊伍最前方。吳安琪告訴董朝縣許多“小秘密”,談起了自己喜歡的歌曲、菜品和對未來的夢想。在吳安琪幼小的心裏,仿佛董朝縣這個大哥哥就是自己的親人。

  “來施秉縣平寧小學參加暑期‘三下鄉’志願服務,讓我倍感珍惜。”董朝縣説,鄉村的孩子需要關愛,能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希望和溫暖,讓此行更加充滿意義。

  每天下午放學後,成為了志願者陪伴小朋友們的歡樂時光,操場上隨處可見志願者陪伴小朋友踢足球、打籃球、打乒乓球、跳繩的身影,美麗的晚霞映襯著歡笑聲,美麗的畫卷在快樂的時光中徐徐打開,志願者感到這次傳遞希望之行,格外溫暖。

  讓希望在鄉村蔓延

  “‘三下鄉’志願服務,是通過實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而助力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帶隊老師,李國珍認為,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三下鄉”實踐,一是圍繞大學生志願者所學的專業特色展開,指導大學生將在校所學的書法、文學經典等課程融入進來,在教學實踐中檢驗課堂的學習效果;二是圍繞實踐服務對象開展工作,設置趣味性強的課程,引導學生誦讀、吟唱國學經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黨員帶頭、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精益求精,這些品質,在大學生志願者的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李國珍説,為給孩子們上好每一堂課,志願者們經常進行頭腦風暴,熬夜繪製孩子們喜歡的機器貓、皮卡丘等卡通人物,將它們作為獎品送給孩子們,鼓勵孩子們積極上進、持續努力。

  “對於孩子,我覺得我們的志願服務,更多的是一種陪伴,陪孩子們一起開心地度過一個短暫的假期。”李國珍説,童年時光是最美好的,最值得懷念的,他們和志願者在一起上課的瑯瑯讀書聲,天真無邪的笑容,放肆開懷的大笑,都讓人非常感動。

  “時光飛快,‘三下鄉’活動共8天。在這8天裏,讓人感受頗深,總結為一句話,就是累並幸福著。”孩子僅一歲半的帶隊老師劉娟,只能帶著孩子參與到“三下鄉”志願者工作的具體服務中。在她看來,志願服務需要支教、宣傳、調研、做飯,這些具體的事情儘管很瑣碎,卻因為有意義、有價值,而讓人感到快樂。

  “一步一腳印,希望我們的足跡可以遍佈鄉村的每個角落,讓希望在鄉村中蔓延。”劉娟説,“三下鄉”對大學生來説,是一種鍛鍊,在活動中同學們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精神,培養了強烈的團隊意識。在無私奉獻知識和愛的過程中,讓大學生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實現了自我價值。對小朋友來説,他們學到了許多課堂上沒有的知識,感受到了大學的美好,從而心生嚮往,有了學習的動力。

  “通過‘三下鄉’實踐活動,能深切感受到教師對於小孩的重要性。”作為本次“三下鄉”服務隊的隊長,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201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官粟民收穫滿滿。在他看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名有理想有信念的教師,就應該關愛小朋友,給他們希望,給他們夢想,通過自己的行為,給他們樹立一個良好的理想、目標,讓他們朝著目標去努力奮鬥。

  官粟民説,“三下鄉”的過程雖然艱苦,需要早起、需要打掃整個校園衛生,但可以讓小朋友們感受世界的美好,感受生活充滿希望,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青年志願者豐富的知識文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為鄉村小學的兒童教育、鄉村振興事業在文化上注入了磅薄的青春力量。”夏莎莎説。

  暑期“三下鄉” 實踐大課堂

  暑期來臨,以大學生為主體的“三下鄉”活動開啟,數以萬計的大學生走進鄉村調研、支教,成為夏日裏一道清涼的風景線。

  7月13日,貴州大學科技學院開展暑期“科院情·勵志行·中國夢”暑期社會實踐走進遵義市沿河小學;7月15日,貴州省農業職業學院舉行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7月17日,凱里學院“青春向黨,助力脫貧攻堅”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走進黃平縣重安鎮;7月18日,貴州民族大學“三下鄉”社會實踐舉行啟動儀式,577名志願者投身“三下鄉”實踐活動中……

  對於新時代的大學生而言,短則數日多則月余的暑期“三下鄉”活動,意義何在?

  從1997年起,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大中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迄今,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已經開展22年。全國各高校團組織堅持以“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的原則,組織帶領青年學生利用暑期下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激發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奮發圖強。

  在參與實踐中,受教育接觸社會、認識國情,青年大學生們以實際行動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隊列中,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實踐中,青年大學生走進鄉村,或是走進貧困家庭做深入調研,了解農村的建設與發展,利用所學知識助力脫貧攻堅;或是走進學校開展文藝教育實踐活動,為農村青少年兒童送去精彩的美術課、生動的音樂課,以及各種文體活動。

  “三下鄉”面向的是農村,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實踐,去知曉鄉情、民情、國情,深刻認知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把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檢驗大學生所學,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到,只有把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那些知識才更生動、更豐富,從而激發大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促進大學生在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對專業知識勇於創新、善於發現、不斷創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深入基層、接觸社會、認識國情,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貴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孫朝應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感慨良多,他在日記中寫道:“今日開展戲劇大賽,在負責戲劇教學的4位志願者王夢薇、楊孝婷、王芳和伍仕秀全程指導下,孩子們在戲劇大賽中演繹出別具一格的《沉睡魔咒》《愛麗絲夢遊仙境》《瘋狂動物城》《尋夢環遊記》等經典英語劇目。在志願者的故事繪畫教學下,孩子們收穫的不只是語言知識的積累,更是團隊合作的精神。”

  鄉村學校需要更多的“三下鄉”活動,鄉村孩子需要更多的心靈澆灌和滋潤,如同孫朝應所説:“一筆一畫,是孩子們乾淨眼眸裏的世界;一涂一抹,稚嫩的線條也有別樣的風景。”持之以恒的浸潤,帶來的是鄉村天空的湛藍,是孩子們對未來的渴望和憧憬,是大學生家國意識一點一滴的夯實。(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 記者 趙相康 實習生 羅茜尹)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