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竹鄉“蒲公英”播灑志願種子13年: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7-22  責任編輯:信子維

  志願者開展志願活動 受訪者提供 

  中新網湖州7月21日電(見習記者 施紫楠 通訊員 江匯)一早,浙江安吉志願者江英的同學便帶著放暑假的兩個女兒來到縣城工商銀行門口的暖心亭,“英姐,假期到了,我們一家都聽你的,來參加志願活動。”

  江英,今年45歲,有個代號叫“蒲公英”,自2007年成為滴水公益第一批義工後,便像她的代號那樣,將志願的花種撒滿竹鄉大地,帶動無數人成為志願者。

  做志願,她沒想太多

  江英的工作是給工地記賬,但其實,她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做志願。記者見到江英時,她正在給一名邊嗑瓜子邊過馬路的路人做文明勸導。

  天氣炎熱,江英的短袖外還穿了一件紅馬甲,汗水不停往下流,但她滿不在乎。“往大了説,我是黨員,看到人家有難處或者不文明的舉動,能眼睜睜看著嗎?往小了説,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舉手之勞而已。”

  志願者在做文明勸導 受訪者提供

  這些年,江英的“舉手之勞”實在太多,那些看似平凡的舉動,卻蘊含著不凡。

  有一次,一名外地媳婦8個月大的嬰兒在玩瓶蓋時,被瓶蓋卡住了喉嚨。小嬰兒臉都紫了,媽媽抱著孩子到處求救。就在周圍鄰居猶豫不決時,江英用手將瓶蓋摳了出來,挽救回一條小生命。

  後來鄰居們認為,江英的舉動過於大膽,稍有不慎就要倒過來賠錢。但她只是回答,“我做的是好事,還要怕這怕那嗎?個人利益與一條生命相比,不算什麼。”

  江英常説,穿上紅馬甲是志願者,脫下紅馬甲,還是志願者。雖然社會上的確有人訛詐好人,但她不怕,“古語説得好,勿以善小而不為。”

  兩個女兒都成了志願者

  江英不光自己熱心志願活動,還帶動兩個女兒成為志願者。在她看來,孩子沉迷于電子遊戲毫無意義,而志願活動能充實孩子的心靈,還能起到教育作用。

  江英的大女兒從9歲起開始參加志願活動,小女兒則從6歲便開始了。她回憶,有一次帶著小女兒在水庫撿垃圾,正趕上大雨,女兒卻堅持將垃圾撿完。提著滿滿一袋垃圾,小女兒説,她以後再也不亂扔垃圾了。

  英姐和她的隊友們 受訪者提供

  這些年,江英帶著孩子做志願的行為從未中斷。撿垃圾、為災民募捐、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在各種志願活動中,孩子們受到了無聲的教育。

  一朵“蒲公英”感染一大片

  江英説,她的代號“蒲公英”有著特殊意義,那就是希望自己能感染更多人。如今,她的願望正逐步實現。

  江英來自遞鋪街道三官村,她發現村裏的婦女常常閒賦在家,“可不可以引導她們參加志願活動呢?”每次參加完活動,她便穿著小馬甲、別著袖章和婦女們聊天。

  “志願活動太有意思了”“參加了志願活動,才知道孩子有意想不到的潛力”……每一次,江英都把志願服務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

  鄰居美蓮姐第一個加入志願者隊伍。“以前就是點讚英姐發的朋友圈資訊,比起線上支援,還是線下身體力行好。”在最近一次文明勸導活動中,美蓮姐化身“編外交警”勸導來往行人,這讓她成就感十足。

  慢慢地,愛打麻將、跳廣場舞的“小嬸嬸”來了,開家紡店的店主帶著女兒也來了,這只志願者隊伍正在不斷擴大。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在這樣簡單的動力驅動下,江英還要把志願活動一直做下去,感染更多人。“做志願的人多了,習慣就養成了,那社會就會更美好。”(完)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