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聚焦公益>
大手牽小手未來一起走 “圓滿假期”為愛出發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7-15  責任編輯:信子維

  7月14日, “我和我的祖國” 圓計劃—圓滿假期大學生公益行動在廣州等8個城市全面開啟。圖為在廣州站出發儀式上,參加該活動的大學生志願者宣讀誓詞。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廣州7月14日電 題:大手牽小手未來一起走 “圓滿假期”為愛出發

  中新網記者 王祖敏

  充滿各種誘惑、實現不同夢想的暑假已然開始,相信每一個學生心裏都有著自己的假日計劃。而有一批大學生則將“為愛出發”,以另一種方式開啟他們的“圓滿假期”。

  7月14日, “我和我的祖國” 圓計劃—圓滿假期大學生公益行動在廣州、上海、天津、濟南、成都、西安、南昌、瀋陽8個城市全面開啟,360多所高校的2500名大學生志願者共同宣誓,為留守兒童送去關愛與溫暖,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大學生鐘杏文(右)與受到幫助的留守兒童現場互動。主辦方供圖

  據悉,每一個加盟“圓計劃”的大學生將在這個暑假完成至少三項愛心任務:結伴3名留守兒童併發布結伴宣言小視頻,告訴全世界,未來他們一起結伴成長;與結伴兒童共同創作“我和我的祖國”主題繪畫作品;發佈與結伴兒童對新中國70年華誕的美好祝福和願望。

  在廣州美術學院主站出發現場,北京圓網慈善基金會理事長付一然介紹稱,“圓計劃”是由北京圓網慈善基金會攜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經百位社會知名人士和愛心人士共同發起,針對性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實施的公益計劃。該計劃的宗旨是幫留守家庭團圓、為孩子圓夢、讓愛心圓滿。

  正在北京大學讀研的“結伴大使”馬金蕊已是第六次參加“圓計劃”活動。她説:“作為一名曾經的留守兒童,‘圓計劃’給了我一個回到家鄉去幫扶與曾經的我有著同樣處境孩子的途徑。這些孩子基本都不愛説話,將困惑、委屈都藏在心裏。但當他們感受到外界的關愛時,他們給予你的往往是最真摯、最溫暖的回報。”

  來自北京大學的馬金蕊分享她的“圓滿假期”故事。 王祖敏 攝

  從大二開始參加該活動的馬金蕊,也在幫扶留守兒童的過程中與孩子們一起成長。作為一名北大學子,馬金蕊自然成為家鄉孩子們的榜樣。而孩子們“崇拜”的眼光,也是推動她不斷前行的強大力量。“我時時以此勉勵自己,我必須更加努力才能對得起‘榜樣’的身份。”她説。

  來自廣東農村的肇慶學院大二學生鐘杏文則稱,希望家鄉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是快樂的。留守兒童不是“被遺忘的花朵”,他們會在各界的幫扶下,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健康成長。

  大學生志願者領取愛心背包。主辦方供圖

  作為8個城市“圓計劃—圓滿假期”的共同發起方,聯想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社會各界一直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聯想集團一直以來也在發揮自身科技優勢,在扶貧、教育、環保等領域匯聚點滴愛心,推動社會進步。“中國夢是包括留守孩子在內的所有中國人的夢想匯聚。聯想願意和大學生志願者一起,努力為留守兒童貢獻一份愛心,幫助他們實現心中的夢想。”這位負責人説。

  記者了解到,“圓計劃—圓滿假期大學生暑期公益行”活動按照“從哪來回哪去”的精準幫扶原則,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農村籍大學生志願者領取愛心任務,回鄉對留守兒童進行點對點的結伴關愛、捐助和幫扶。

  該活動自2014年啟動,迄今已是第十二季。本次活動在聯想集團加入後將活動範圍由過去的北京1個城市擴大到如今9個城市,進而帶動了更多大學生志願者加入。截至今年報名結束,除北京外的8個城市共有5000多名大學生報名,並最終有2500名大學生加入志願者行列。今年暑假,除了上述8個城市的2500名大學生之外,還有來自北京的1000名大學生回到各自的家鄉,將結伴幫扶超過1萬名的留守兒童。

  據統計,在前11季的活動中,1.1萬名大學生志願者對家鄉貧困留守兒童發起捐助達6.5萬餘人次,入戶調查幫扶兒童達16.5萬餘人次。許多大學生志願者還通過回鄉創業就業來推動家鄉改變,也有大學生通過發起籌款深度援助家鄉貧困留守兒童……

  14日,北京圓網慈善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想集團,以及廣州等8個城市的教育、共青團等部門和相關高校有關負責人、大學生志願者,共同見證了該活動在8個城市的宣誓出發儀式。

  在各地宣誓出發現場,加盟該活動的大學生志願者每人都領到了一個內有畫本、畫筆、足球、跳繩等送給留守兒童小禮物的背包——這些“結伴大使”將背上“愛心背包”回鄉,以他們溫暖的大手牽起留守兒童的小手,開啟他們的“圓滿假期”。(完)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