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行環保的老年志願者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6-25 責任編輯:楚丹 |
73歲的郭志慧在做著PPT,幾天之後,她將為中學生做一場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環保講座。作為一名環保志願者,她與老伴兒吳海成時常奔走在社區、學校間,志願服務數千小時,夫妻倆都成為北京志聯的五星級志願者。從頭學習電腦知識、自製挂圖、出版書籍……郭志慧與吳海成已經投身環保志願服務19年時間。 與郭志慧一樣,74歲的胡鈞不僅活躍在傳播環保知識與理念的講臺上,同時還在不斷學習鑽研,自建了“低碳小屋”,成為許多學生科普的基地。十餘年間研發了100多項技術,獲得了20多項國家專利。 在環保日益受到關注的情況下,環保老人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傳遞著環保理念,普及著環保知識。 環保夫妻郭志慧、吳海成 零基礎學習電腦 自製百餘張科普挂圖 客廳中的郭志慧翻閱著資料,敲擊著鍵盤,一字一句地完善著自己的演講稿。幾天之後,她將為中學生進行一場關於“垃圾分類”的講座。 今年73歲的郭志慧是一名退休教師,老伴吳海成今年已經83歲,是一名退休地質專家,曾獲得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因為環境的變化,出於對保護環境的責任感,我倆曾經約定,退休不休息,退休繼續做保護地球環境的科普宣傳工作。” 一句退休約定,改變了這對夫妻退休後的人生軌跡。 2000年,吳海成、郭志慧加入中國老科協志願者隊伍,並成為北京志聯五星級志願者。19年間,科普工作從未間斷。 郭志慧的電腦中,存放著有關環保的講稿、挂圖、投影課件、視頻,涉及內容包括地球科學、保護環境、防災減災、迴圈經濟、低碳生活…… 起初,郭志慧與吳海成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字畫圖,沒有黑板就用彩色紙張寫字畫圖,再用膠帶粘在墻上做科普講座。用手寫稿做《保護水資源》、《低碳生活與低碳經濟》科普講座,方法原始又簡單。 一天吳海成高興地對郭志慧説:“今天我參加的會議是用投影幻燈講座,效果棒極了!要是咱們的科普講座也能用上投影幻燈,那該多好啊。” “對呀!我參加電腦學習班吧。” 於是郭志慧走進了老年大學電腦學習班課堂,從零起點學習打字、排版、PPT製作。 學會電腦後,郭志慧與吳海成開始用電腦錄入、排版編寫出圖文並茂的三本科普書,《探視地球》、《關愛地球母親》、《彩色再版探視地球》,三本科普書累計50多萬字,當郭志慧在圖書大廈櫃檯前看到這三本科普書與讀者見面時,幸福、激動的淚水在她臉上流淌。“後來老伴再寫手稿,我用電腦做了不同題材的科普挂圖118張,還用電腦做了圖文並茂的PPT投影課件28套。” 隨身攜帶百字告白 身體力行環保理念 每年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全國科技周、全國科普周……吳海成與郭志慧總會奔波于西城、海淀、朝陽、良鄉等科普主會場、分會場、圖書館、公園、學校、社區、農村科普宣傳現場。 第一次用投影幻燈講座《關愛地球家園》,講座剛結束台下一片掌聲。居民們爭先恐後地説:“老師,地球資源太寶貴了,我要節水、節電、節約資源。” 聽著大家的議論,自己的環保理念被大家接受了,還促成了大家的環保行動,郭志慧高興的心情無法用語言表達。 最近兩年再去講座,有聽眾就説:“二老身體怎樣啊?有心臟病、高血壓嗎?年歲大啦,該休息休息了……” 兩位老人聽出話外音是擔心講座時萬一身體出現意外怎麼辦?經過認真商量,後來再去講座,如果有人又提出類似問題,郭志慧就從兜裏拿出一張寫有《百字告白》的小紙條:“人吶!總有一天倒下,當我不省人事時,請把我送進醫院,告知醫生,遺體捐獻。眼球角膜、心腎器官,可用就用,餘下肢體,供醫學院校,解剖練手,研究之用。不要墓地,不污土壤,來于自然,回歸自然,人生在世,力做奉獻。這是我們心聲,至此留言。簽字:郭志慧 吳海成。” “我們的行動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援,科普工作至今開展得十分順利。”郭志慧説,今年上半年夫妻倆連續做了六場科普講座,題目是《保護祖國的萬里海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做節約用水好少年》…… “老年人是長輩,理應給社會、給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去年1月,郭志慧被評為北京市環保明星。“年輕時我在學校教書育人36年,退休後義務環保科普宣傳19年,從一個三尺講臺到環保講臺,我感到快樂與自豪。” 低碳老人胡鈞 每天學習六小時 鑽研各種環保材料 西南四環的育仁裏小區,一棟樓前的一層窗戶上挂著“科普工作室”的牌子。 74歲的胡鈞是這間房屋的主人,退休前他是一位老師。“這裡也是環保小屋,有節能門窗、門窗框散熱器,小屋中共有22項國家專利。” “低碳小屋”已經成了育仁裏社區科普基地、青少年兒童參觀學習的教育基地,為方便大家參觀學習,胡鈞如今已搬到了女兒家居住。 在低碳小屋中,胡鈞套上白大褂,俯身在顯微鏡前,觀察著其中的變化。作為一個老北京人,從小住在四合院的他見證了北京的繁華,也發現了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因此從2000年開始,胡鈞把精力投入到建築節能的研發當中。 搞節能環保研究時,身邊很多人都不理解,認為胡鈞是個外行人,什麼都不懂,搞節能環保研究是瞎子點燈白費蠟。但胡鈞克服了沒有專業知識、沒有資金、沒有實驗場地、年歲大、記憶差的困難。 胡鈞從零開始自學數理化,每天學習六個小時,經常是老伴打電話過來催他吃飯,胡鈞才能從工作中暫時離開。“數理化都要學習都要了解,這些是發明的基礎。當我第一次看建材專業書的時候,根本就看不懂,一頭霧水,各種專業術語和英文字母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低碳小屋也成為胡鈞的工作室和實驗室,裏面堆滿了試管、顯微鏡以及各種粉末。學習和發明已經成為胡鈞生活的一部分,以至於經常在工作室一待就是很久。除了研發,胡鈞還有一個身份是科普作家。他把發明和科普結合起來,十幾年裏寫下100多篇科普文章。“通過普通的語言,要讓老百姓看得懂學得會。” 不斷實驗發明 辦法源於生活 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進而鑽研,是胡鈞發明的途徑。胡鈞發現,家庭裝修都有污染,裝修好了之後,最少也要通風3個月,甚至是半年的時間才能入住。因為新裝潢的家居都會有大量的甲醛釋放,傷害人們的身體,膩子和塗料裏面的化學膠粘劑就是釋放甲醛的元兇。 如何破解這樣的問題,胡鈞開始翻閱資料尋找答案。胡鈞想到了“生物工程膩子”,就是去掉膩子裏面有污染的化學膠粘劑,這樣才能消除膩子的污染問題。 胡鈞説,在炸雞翅的時候,用玉米澱粉漿就比較脆,如果用馬鈴薯、地瓜等澱粉漿炸就比較軟。還有用玉米小子粥湯粘東西就不怕水泡,而用大米粥湯粘東西就怕水泡。所以自己決定用玉米澱粉製作“生物工程膩子”比較合適,經過一年多實驗,證明用高溫高壓膨化了玉米澱粉製作膩子是安全可靠的,沒有甲醛釋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斷研發尋找沒有化學污染的膠粘劑。經過不斷地實驗,生産出了安全可靠、沒有甲醛釋放的‘生物工程膩子’。” 為了搞發明,胡鈞不斷地將自己的積蓄和退休金投入其中。為了推廣節能技術和宣傳環保知識,胡鈞寫科普文章、辦講座,去科技館當志願者。 如今,胡鈞的生活已經被研發佔滿,他的低碳環保行為也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援。為了向妻子錶達愛與感謝,胡鈞為了老伴自學了提琴,經常與妻子在家中彈唱。“我還為妻子專門寫了一首歌,自己寫詞譜曲,感謝她這麼多年對我的支援。” 胡鈞榮獲2014年北京榜樣提名,去年又獲得了北京市環保明星光榮稱號。“我是一個老師,時刻關心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胡鈞免費指導孩子們學習科學知識,多次為少年兒童捐款買書,贈送科普展品,如手搖發電筒、組裝機器人、飛機模型等。 本報記者 趙喜斌 文並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