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品牌>
由點到面,吉利打造公益“經營體”模式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6-04  責任編輯:信子維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説:“一個沒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最終總是會被市場無情拋棄,這樣的企業是不可能實現永續經營的。”

 

  2016年,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示精神,切實執行全國工商聯“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李書福親自挂帥並啟動“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

 

  該項目緊緊圍繞建檔立卡戶,以“集團牽頭、基地主辦、夥伴協同、全員參與”的扶貧工作機制,通過“産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農業扶貧”等舉措,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精準幫扶貧困家庭。秉承“吉利的生産基地建設到哪,就要把精準扶貧開展到哪”的指導思想,吉利“吉時雨”精準扶貧已在全國9省17地區穩步推進。

 

  自項目啟動以來,吉利已投入3.5億元幫扶建檔立卡戶25,213人次。2018年,吉利共投入資金2.75億元,幫扶建檔立卡戶8,933戶15,881人,解決就業1,579人,在20縣39村開展農業項目25個。

 

  産業扶貧,積極助力脫貧攻堅



  在杭州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統一指導下,吉利對口幫扶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茶産業項目。項目落戶雷山縣望豐鄉三角田村,投入2,000萬元,流轉茶園2,000多畝,新建茶葉精深加工廠房及配套設備,實現“當地採摘、當地加工”,項目惠及當地17個村1,700多戶貧困戶。

 

  在經營上,吉利在雷山茶扶貧項目中引入現代化企業管理理念,派副總級人員長期駐點,即管好資金又培養當地人才;在技術上,聘請專家制定標準、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在調動農戶積極性上,針對農戶均採用土地“空流轉”模式;在市場上,建立“産業+商業”模式,借助浙茶旗下著名品牌,拓展雷山茶銷售渠道,延伸茶産業鏈。

 

  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



  2018年,吉利投入近1.1億元,在貴陽和湘潭兩地建設“吉時雨”精準扶貧技能培訓中心,探索教育扶貧和就業扶貧相結合的精準扶貧模式。

 

  吉利還整合集團旗下5所院校,對精準扶貧地區、對全國建檔立卡戶的學生開放,給予建檔立卡戶學生學費、住宿費全免,報銷往返路費並提供生活補助等優惠政策,學生完成學業後根據本人志願招聘進入吉利工作。2018年,吉利旗下五所院校新招建檔立卡戶學生887人,補助資金將達到1,400萬元。截止到目前,吉利院校共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1,134人,累計補助金額達2,000余萬元。

 

  2018年,吉利在扶貧地區與當地45所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合作,開設101個“吉利成才班”,面向就業招收建檔立卡戶學生892人,並投入1,168萬元用於教學設備採購、師資培養及教學方案的提升,既幫扶合作院校,又讓建檔立卡戶學生直接受益。同時,項目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開通“吉時學”線上學習課程,使“吉利成才班”的學生與吉利院校的學生共用師資,同時也可線上得到吉利控股集團內訓師的專業指導。

 

  就業扶貧,盤活農村勞動力資源



  吉利要求整車廠及配套廠商在招聘藍領工人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招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在招錄綠化、保潔、食堂等後勤保障人員時,優先招聘貧困家庭人員,力爭建檔立卡戶佔當年新入職員工比例達到10%。同時,積極動員配套廠商共同參與就業扶貧。2018年,共幫助建檔立卡戶近1,200人實現就業。

 

  吉利在各地的農業扶貧項目中,都要優先招聘當地建檔立卡戶,2018年共解決近300位建檔立卡戶實現就門口就業,當年發放工資170余萬元。

 

  通過各種手段,吉利億累計幫扶建檔立卡戶4,000余人實現就業。

 

  農業扶貧,讓貧困戶生活幸福更有尊嚴



  吉利因地制宜通過扶持特色農業項目,累計投入4,150萬元,積極推進“萬企幫萬村”定點幫扶工作。2018年,針對重點幫扶村實際情況,在全國20縣39村開展農業項目25個,投入資金3,200余萬元,項目將幫扶建檔立卡戶3,024戶9,972人,惠及村民10,653戶37,024人。

 

  消費扶貧,讓扶貧更有溫度



  2018年起,吉利集團要求全年員工福利總額的50%必須用以採購貧困村農産品。目前,吉利全年責任採購金額達2,240余萬元,總採購金額已超過4,000萬元。

 

  通過産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農業扶貧、消費扶貧,吉利實現對當地經濟的全方位帶動,在因地制宜推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探索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