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人民公僕>
將多年積蓄100萬元盡數捐出 耄耋夫婦捐資助學30余載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5-07  責任編輯:楚丹

來源:光明日報

國家給予我們的,遠遠超過我們貢獻的

2018年5月,江蘇省鹽城師範學院93歲離休教師包斌及其妻子陸一軍,將多年來省吃儉用的唯一積蓄100萬元盡數捐出,設立了助學金,以資助寒門學子繼續學業。

這已不是第一次。30多年捐資助學的事跡,讓包斌夫婦先後獲得“鹽城好人”“江蘇好人”“中國好人”等稱號,他們的大愛善舉感動了無數人。

對於榮譽,包斌並不在乎。他説:“我出身貧苦,國家出錢培養了我的兩個兒子,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現在我只想在有限的生命裏,再多幫助一些孩子,為國家再做點兒事。”

戰火熏陶愛國心

1926年,包斌生於江蘇宿遷一個農民家庭。包斌童年困苦,後因時局動蕩而輾轉求學,讀書期間跟隨中共地下工作者來到鹽城讀書,之後加入渡江戰役工作組,並被編入蘇南軍區文工團。1969年,他轉業再次來到鹽城,1987年在鹽城師範學院離休。

經歷戰火與革命、見證新中國的誕生與發展,包斌萌生了一個念頭——加入中國共産黨!

1960年,包斌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但由於家庭有海外關係,他未能如願入黨。離休前,包斌再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終於實現了27年來的入黨心願。在入黨宣誓儀式上,包斌語氣堅決:“不忘黨恩,心中向黨!”

這份入黨的初心始終熾熱。在鹽城師院離退休工作處蔡玉霞的記憶裏,離休後,包斌積極參加黨組織活動,並多次交納特殊黨費:汶川大地震4000元,阜寧特大龍捲風災害1300元……最讓蔡玉霞感動的是,包斌每次都堅持自己坐火車來學校交黨費,學校留他吃飯,他總是婉言拒絕,不肯花單位一分錢,也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

“是黨救了中國,也改變了我個人的命運。這份恩情是報答不完的。”包斌説,“如今我年紀大了,只能盡我所能做一點小事,報答黨的恩情,支援黨的工作。”

助學扶困顯大愛

每月的第一天,鹽城師院學生謝明陽總會給包斌夫婦打電話,詢問二老的身體狀況,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去年,包斌夫婦捐資百萬元,在鹽城師院設立助學金,謝明陽就是首批受資助的20名學生之一。

包斌夫婦經歷過貧困,深知上不起學的辛酸。成家立業後,兩個兒子成績優異,先後公費出國留學,如今早已自食其力。此次捐贈對於包斌夫婦來説近乎“傾囊相助”,但是他們覺得錢花在了“刀刃”上。“黨和國家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培養了我們的孩子,我們想發揮餘熱,為培養國家的孩子出一分力。”包斌説。

這位“出手大方”的老人,對自己卻很“摳”。鹽城師院離退休工作處處長黃順榮説:“包老平時連襪子破了都要補補再穿。”

離休後,包斌夫婦先後資助過10多名困難學生。20世紀90年代初,他們為“希望工程”募捐,資助了鹽城響水、濱海兩名學生;1996年,資助了鹽城阜寧縣蘆蒲鄉中心小學的學生;2002年,資助了一對父親因病去世的雙胞胎男孩……

4月20日,曾經受資助的學生楊維玲特意從鹽城阜寧趕到徐州新沂看望包斌夫婦。見面的第一件事,包斌工工整整地在筆電上記下了楊維玲的聯繫方式,並説道:“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比資助你那會兒好多了,你現在有困難的話一定要跟我們説啊。”站在一旁的楊維玲默默地濕了眼眶。

點滴日常守初心

在江蘇新沂的一個老小區,一棟建於15年前的舊樓,正是包斌夫婦多年來居住的地方。走進二老的房間,環顧一圈,最值錢的就是放在客廳的一台舊彩電。家中隨處可見各種舊物件:兩把用電線纏、木條鑲、修了又修的小方凳;一個用樹枝紮起來作柄的蒼蠅拍;自己用塑膠瓶自製的水舀子……

夫妻倆生活樸素,一日三餐,粗茶淡飯,怡然自樂。雖然都是高齡老人,但家務活兒大多親力親為。兒女們想要給他們請保姆,包斌總是婉言拒絕。偶爾請個鐘點工,也只是隔三岔五來做些重的家務活兒。包斌總是説:“能有現在的生活,我很知足,要珍惜。”

離休後,詩歌成為包斌夫婦與祖國緊密相連的重要紐帶。2015年,包斌將自己離休後創作的300多首詩歌編輯成冊,取名《晚霞詩聯集》。詩集中的大多數詩歌皆是有感於國家、社會發展而作。翻開詩集,見證著一段段歷史,也感受著一名黨員的拳拳愛國心。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