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慈善家>
北京葆康益生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北京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會副會長 張瑞平:傳愛為始 行愛無疆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4-30  責任編輯:信子維

 張瑞平(左)在公益活動中


 老一輩藝術家方青卓(左一)、牛犇(右一)等以愛心傳遞大使的身份加盟到基金會的公益行動中


醫者仁心

為弱勢群體棄商為善

改革開放40年風雲激蕩,企業家作為這一歷史時期的見證者、貢獻者、推動者和受益者,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北京葆康益生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張瑞平來説,40年的社會變遷幾乎覆蓋了他的整個人生,也見證了他“把愛傳出去”的初心。

1998年,22歲的張瑞平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和一個大膽的念想,獨身一人南下創業。他獨自面對創業艱辛,在經歷種種磨難後終於在離家3000多公里的福建龍岩成功紮根。超強的商業天賦讓張瑞平的事業迅速發展,僅一年就進入廈門、泉州兩地醫藥市場。2007年初,隨著成功入駐福州,他完成了福建省“新特藥”的網路佈局,成為全省同行業領先公司之一。

然而,多年醫藥行業的深度從業經歷讓張瑞平看到了太多的悲痛,對弱勢群體無人幫扶的絕境感同身受。面對他們買不起藥、看不起病,以及很多人因病返窮、不得不選擇放棄治療的無奈境遇,一顆公益的種子在他心中逐漸紮根。2010年,張瑞平拋開一路建立的種種輝煌,選擇向更有價值的未來前行,踏上北上求學之路。而這一去就是9年。

9年的知識積累與思維開拓,加之20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讓張瑞平實現了個人的再次昇華。此時,20多年來對解決弱勢群體醫藥問題的責任感與同理心,讓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和極具正義感的人。

2016年對於張瑞平來説,是他人生嶄新篇章的起點。

為了讓得不到有效醫療救助、生活在病痛中的貧困弱勢群體重獲新生,2016年12月,在十八屆五中全會部署的健康戰略精神感召下,一家聚焦健康領域的基金會在張瑞平的推動下于北京成立。

為了讓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疾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免費獲得醫藥救助,張瑞平組建了國內首家以“新藥救助”為模式的大型非營利機構——北京葆康益生公益基金會,使數百萬弱勢群體能夠在未來因他的善舉獲得免費治療及康復。

艱辛探索

為健康扶貧開闢新路

作為醫藥救助領域的先驅代表,北京葆康益生公益基金會一直以實踐者的身份摸索前行。

面對日趨嚴重的健康問題,一條普惠化、便捷化、均等化的醫藥救助有效服務路徑亟待實現。基金會瞄準這一趨勢,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新藥救助”公益模式——將政府、企業、慈善公益組織、急需幫助的群體整合,以創新模式解決社會問題,形成直達受眾的公益生態鏈,使醫藥救助活動價值最大化。基於該種模式,只要受助者滿足受助條件,由政府監管,企業和個人參與支援,公益慈善基金會或機構直接匹配服務商于受助者,以實現快速精準的無差別服務。

為更好地開展公益行動,把愛傳出去,基金會聯合中華慈善總會于2018年成立了“福壽基金”。福壽基金擬於5年內在全國範圍陸續開展內分泌遺傳代謝性疾病、腦神經系統疾病及眼科疾病、肝病、糖代謝疾病、風濕病疾病、婦科病等10類病種救助活動,將免費藥品發放給有需要的弱勢群體。由於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因此基金會傳愛的起點就選擇了比較貧困落後的青海、新疆等偏遠山區,並將逐漸面向全國,救助需要幫扶的少年兒童。

福壽基金成立至今,開展了大量慈善救援行動,而每一次的竭盡全力,都是為了愛的傳遞與醫藥事業的進步,更為了所有民眾健康夢想的實現。

傳愛為始,行愛為終。作為北京葆康益生公益基金會的公益使命,堅守和責任是張瑞平時刻銘記在心頭的信念。何為堅守?堅守就是在資本浪潮中保持公益的初心;何為責任?責任就是牢記自己最初對健康扶貧的承諾。而引領他向前的,就是始終不滅的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創新、奮鬥和使命。

一路前行,無問西東。面對挑戰,張瑞平時刻謹記要做一家有立場、有理想、有情懷、有堅守的救助型基金會,將健康戰略化為切實惠及民眾的醫藥福利,讓社會上的溫暖真正撫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病患。

懷揣敬畏,堅守初心。讓醫藥救助把愛傳出去,讓公益服務大眾健康,這是北京葆康益生公益基金會對未來的承諾,更是張瑞平始終不變的仁者之心。

語錄: “以‘新藥救助’公益模式及行動,感染全社會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救助的行動中來。把愛傳出去,讓社會上更多患有疾病的貧困婦女、兒童和老人獲得身體健康,也讓他們感受到全社會給予的愛和溫暖。”

檔案: 張瑞平,1976年出生。原益康臻品(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北京葆康益生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北京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張揮文化發展委員會副會長。

在多年醫藥推廣事業生涯中,張瑞平發現,中國存在眾多孤寡老人、退役老兵、偏遠地區殘疾群體、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因病返窮。張瑞平決定放棄自己的事業,投入到人生的另一個夢想之中,為這類弱勢群體提高生存品質組建國內首家大型“新藥救助”非營利組織。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