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慈善家>
無言赤子心 蘊育三春暖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4-12  責任編輯:信子維

      記捐出自己大量積蓄興教助困的專家學者

  鄭儒永是著名真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同許多科學家一樣,她在專業領域聲名赫赫,卻在現實生活中默默無聞。最近她走進人們視線是因為一次捐贈,她與愛人,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黃河老先生將畢生積蓄的150萬元捐贈給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成立永久性“鄭儒永黃河獎學金”,以資助和激勵青年學子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不負時光,亦不負重前行。

  鄭儒永院士1931年出生於中國香港,其父為著名金融家、銀行家鄭鐵如先生。雖為名門之後,鄭儒永卻本色質樸,生活節儉。即使已近90高齡,她與愛人依舊凡事親力親為。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甚至衣服都是自己來做。學生説:“鄭院士從不看重金錢,從未在任何地方兼職,也從不拿工資以外的報酬”。

  鄭儒永院士對自己格外吝嗇,卻對他人極為慷慨。為了設立獎學金,她與愛人將幾十年積攢的工資、公積金、院士津貼都捐獻給了國家與事業。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鄭儒永黃河獎學金”中有40%提供給從事真菌學研究的研究生,與鄭儒永院士的科研專業不無關係。她在真菌學領域成就卓著,碩果纍纍。

  由於職業需要,鄭儒永院士長年與顯微鏡為伴,相伴時間甚至超過了陪伴愛人。忘我的工作使她患上了骨質疏鬆與腰椎間盤滑脫症。她的脊柱被2根鋼柱與9顆鋼釘固定,遵照醫囑,她每天只能坐上一小時,其餘時間只能站或躺著。當時鄭儒永已是73歲,她只得改換一種工作方式,將辦公桌和實驗臺墊高,每天在顯微鏡前站立8個多小時。這樣一站至今,將她的畢生所學與堅韌的精神傳授給學生。

  鄭儒永夫婦不僅是大智之人,也是大善之人、大美之人。為了幫助患病兒童,2012—2018年,他們先後向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三次捐款共30萬元,用於貧病脊柱患兒的手術救治。

  他們沒有子女,但他們卻傾其所有、毫無保留地將一切獻給了孩子們。

  中國知識分子,從來就有將小我融入大我,以小我成就大我的高風亮節。在這樣的隊列中,不止鄭儒永院士,還有更多優秀知識分子,為國家貢獻了他們的智慧,為事業貢獻了他們的精力,為同胞與社會貢獻了他們的一切——

  李俊賢,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2018年“七一”前夕,90歲高齡的李俊賢院士和夫人丁大雲捐出畢生積蓄的300萬元,設立博士創新基金和困難幫扶基金。他説:“錢能夠用來培養更多的人才、幫助更多的困難職工,這更值當。”

  崔崑,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為我國特殊鋼的研製作出巨大貢獻,被業界稱為“鋼鐵院士”。2013年至2018年間,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女兒崔明玲先後共捐資600萬元設立“勤奮勵志助學金”,幫助華中科技大學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他説:“我們和女兒有個共同的想法,就是要捐款回饋社會。”

  方漢奇,新聞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2017年12月,91歲的方漢奇教授捐款百萬元在中國人民大學設立“方漢奇基金”,用於推動新聞學、新聞史研究和新聞傳播學科的發展。

  鐘揚,著名植物學家,復旦大學教授。2017年9月,年僅53歲的鐘揚因車禍意外去世,其遺孀張曉燕教授于2018年年初捐出鐘揚教授的賠償金138萬元,成立“復旦大學鐘揚教授基金”,用於獎勵滬藏兩地優秀師生。

  盧永根,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89歲的盧永根院士在水稻遺傳研究領域作出過突出貢獻。2017年3月,罹患重症的他將所有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

  徐如人,無機化學家,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2017年,85歲的徐如人院士和夫人捐出畢生積蓄500萬元用作化學學院優秀學子的獎學金。

  趙家和,清華大學教授。雖然身家千萬,他卻將一件1美元的化纖毛衣穿了十幾年;他有一雙兒女,卻把全部積蓄捐給了素不相識的貧困學子。2011年3月,趙家和教授將畢生積蓄1409萬元以資産委託管理的形式,成立“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次年7月,趙家和教授因病去世,他最後的捐獻是捐出了自己的遺體。

  多年之後,熟悉趙家和教授的人們依舊會思考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你的賬戶裏有一千多萬元存款,會不會捨不得使用500元一片的進口救命藥?如果你在異國做著薪資不菲的客座教授,會不會只吃最便宜的食品,甚至捨不得吃一個西瓜?如果你在一家知名企業裏做高級顧問,會不會自帶行囊租廉價民居,以便省下錢來資助困難學子?趙家和教授的答案是“會”。他曾説“最後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樣,都是光照人間”,也成為他完整一生的寫照。(李濟慈)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