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小天使>
是什麼阻斷了特殊兒童上學路?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3-05  責任編輯:張雨

image.png

武漢愛特特殊兒童教育培訓中心老師帶領孩子們體驗非洲鼓(受訪者供圖)

image.png

“孩子7歲的時候,居委會打電話來問了一下孩子有沒有上學,孩子沒有上學,後來也沒有人再來問了。”

“雖然普通學校基本不會拒絕孩子,但是支援也不是很全面。有些學校還好,家長可以陪讀,但有些學校不太願意提供便利。孩子因為沒有專業人士指導和家長的陪讀,可能就會有很多情緒和行為問題,隨班就讀的效果和品質需要努力保障。”

……

3月1日,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以下簡稱家長聯盟)在北京發佈了《適齡特殊兒童入學、就學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的研究報告(2018)》。

《報告》顯示,學校不具備接收特殊兒童(指因個體差異而有各種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的能力,缺乏特殊教育專業師資、課程教材和支援保障,國家相關政策難以具體落實……一系列現實問題給眾多特殊兒童及其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現有教育體系而言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因此,呼籲和倡導推進融合教育、完善融合教育支援體系,已成為不少社會組織、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關心的事情。

2017年3月,家長聯盟舉辦了“提升全納教育的專業能力及建設支援體系”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有十名代表委員就此向兩會提交建議和提案。2018年3月,家長聯盟起草了《關於完善融合教育支援體系的建議》和《關於提升教師融合教育素養的建議》等兩份提案,多位代表委員協助提交全國兩會。

記者了解到,家長聯盟的上述努力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教育部高度重視融合教育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對各地開展隨班就讀、推進融合教育的指導和支援力度,不斷完善融合教育的支援保障體系。”

今年兩會前夕,家長聯盟提出的關於“加強殘障兒童入學保障機制,確保適齡殘障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建議,也得到了數位代表委員的關注。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還將就此提交相關提案。

特殊兒童受教育狀況仍不理想

小禾今年10歲,自閉症。8歲時,父母帶小禾到片區普通小學報到,面試老師一看孩子跟普通孩子不太一樣,就建議家長去申請特殊學校。當地並沒有專業入學評估流程,小禾父母找到教育局,教育局表示既然片區學校不能接收,可以送教到府,一個星期可以上兩節課。

但小禾的父母覺得送教到府的方式不適合小禾,因為小禾只是有些情緒障礙,有時候會叫喊幾下,一週兩節課對於小禾來説遠遠不夠,而且送教到府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小禾與外界隔絕,更不利於小禾的康復和成長。父母還是希望小禾能夠進入普通學校,在有普通孩子夥伴的集體環境裏成長,畢竟孩子長大了也需要融入社會。

他們內心覺得,如果能在普通學校跟其他孩子一起接受融合教育,才是最適合小禾成長的教育方式。

於是,小禾的父母想辦法送小禾去了一所價格不菲的私立小學。然而在這所小學小禾也很難適應和融入,半年後就只好主動退學在家。後來,小禾的父母又找到一個私立託管中心,然而託管中心也無法提供這個年齡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最後,小禾的父母只好讓孩子進入當地的特殊學校讀書。

事實上,像小禾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

2017年5月1日,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開始實施,條例中明確了適齡殘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同時明確殘障兒童優先接受普通教育的權利。但根據當年由家長聯盟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科研機構在全國範圍內發起的“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查”,適齡受訪者義務教育在讀比例為45%,2017年申請入學成功率僅為69%。

影響特殊兒童入學的關鍵問題

在此前調研的基礎上,2018年,家長聯盟再次開展了針對特殊兒童入學問題的調研活動,望通過各地的案例和政策分析,最終落實到如何完善政策措施上,從而促進特殊兒童入學。

通過對多個特殊兒童案例的分析,此次發佈的報告發現了以下幾個影響特殊兒童上學的關鍵環節:

首先,相關部門要全面登記特殊兒童的資訊和教育需求,並做好持續跟進工作。家長聯盟調研支援顧問何慧君表示,全面登記所有特殊兒童的資訊並核查其入學狀況,是保障特殊兒童獲得教育的首要條件。其中提到的特殊孩子,不僅僅包括持證的殘疾孩子,還包括無證的殘疾孩子,以及有特殊教育需求的特殊孩子等。

其次,要建立權威的專業評估和仲裁機構,對特殊孩子的入學能力進行客觀評估,並對家庭和學校在入學環節存在的爭議進行仲裁。

再次,要加強普通學校的支援保障體系。因特殊孩子的殘疾類別、殘疾程度不同,具有很強的個體差異和多元化的教育需求,需要無障礙的環境建設,專門的專業師資、課程教材和支援保障。

報告發現,學校不能提供健全的針對特殊兒童的支援保障措施,是導致部分特殊兒童入學後因不適應甚至輟學的原因之一。

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指南》的通知,其中提到資源教室應配備適當資源教師。此舉被認為是有效解決特殊兒童教育需求的有力措施之一,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由於在具體落實層面存在很多現實困難,導致一些好的政策並未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武漢愛特特殊兒童教育培訓中心負責人胡弘表示,雖然目前教育部門在政策上對特殊兒童有一定些支援,但具體落實情況並不理想。“國家相關政策規定,這些特殊孩子可以隨班就讀,學校也必須要接收,但他們只能在戶口所在地上學,沒有擇校的權利。此外,如果每一所學校裏都有特殊教育背景出身的教師或懂得相關專業的人員,那麼他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為特殊兒童安排課程,根據個體需求制定教學方法,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融入進大環境中。”

此前,胡弘及其機構曾將嘗試將機構的特教教師送進學校,對那些特殊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然後對老師進行一定培訓,希望提高老師對於特殊兒童教育的認識,但效果並不理想。她坦言,作為一家社會機構,自身的力量太弱了。“我們覺得特殊教育機構可以更深入地進入一些小學和幼兒園,但實際上除非學校接收了這樣的孩子或者在這方面確實遇到了什麼困難,否則學校是不太願意主動和我們進行接觸的,因為這會大大增加他們的工作量。”

對此,專家表示,只有讓特殊兒童在普通學校得到必要的支援和幫助,才能切實保障特殊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這些支援包括專業的特教師資配備、專門的資源教室、接受過特教培訓的普校老師、針對性的個別化教學計劃以及接納包容的融合環境等。

多部門聯動形成有效機制

我國于2007年簽署的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中,不僅提出“殘障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而且明確倡導融合(全納)教育。通過融合教育不僅能保障特殊兒童的利益和發展需要,還幫助他們融入社會併為社會做出貢獻。

近年來,社會組織在倡導、推動融合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且收到了顯著的社會效果。同時,社會組織的不斷發聲也得到了相關部門關注,甚至逐步影響了國家相關部門決策。

2018年,教育部對“關於加大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力度的建議”回復稱,教育部高度重視融合教育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對各地開展隨班就讀、推進融合教育的指導和支援力度,不斷完善融合教育的支援保障體系。

家長聯盟理事長戴榕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教育部門對我們提出的建議進行了積極的反饋,他們覺得像我們這樣的社會組織能夠獲得來自家長的真實聲音,這對教育部門來説也是很好地了解更多情況的通道。教育部門肯定的態度也讓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希望去做好這件事。”

不過,戴榕也談到,就現狀而言特殊兒童上學路依然面臨著很多挑戰和困難,比如地區差異巨大、師資力量不足、相關政策無法落地等。“但我們依然要堅持倡導,繼續推動融合教育,要讓更多的人群接納特殊兒童這個群體,讓社會變得更加包容,同時要讓更多人理解我們需要政策保障。我們應該給予這些孩子良好的教育,這樣他們在未來才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因此,單純依靠社會力量推動特殊兒童教育問題並不現實,政府也必須拿出實際行動。2019年兩會前夕,基於上述調研報告發現的問題,家長聯盟採納多方意見,形成了“多部門攜手加強特殊兒童入學保障機制,確保適齡特殊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建議”,將由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協助提交。

該建議提出,應該形成多部門聯動的有效機制,保障特殊兒童入學更好接受義務教育:

第一,建議各地衛生計生部門、殘聯、民政、教育等部門協同建立“特殊兒童少年資訊系統”,同時開放家長登記端口,每年通過這個系統進行入學登記和入學核查;

第二,建議由各區縣政府牽頭,區縣教育部門會同衛生、民政、殘聯等部門建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負責當年申請小學和初中的所有特殊孩子的統一入學評估和爭議仲裁;

第三,建議各地編制、財政、教育等部門,因地制宜,在普通學校配備有效的特殊教育師資資源,切實保障特殊兒童獲得合適的、有品質的義務教育,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