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大學雙語志願服務團:直面留守兒童“精神世界”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9-02-22 責任編輯:張雨 |
今年寒假,吉林省延邊大學附近的社區就熱鬧了起來。社區裏的孩子聚在屋子裏聚精會神地聽著“小老師”上課。與眾不同的是,這裡並沒有任何補課班的廣告。 “我喜歡老師,你什麼時候再來啊?”聽著小學生陳思思的話,志願者王曉鈺情不自禁地抱起了眼前這個可愛的孩子。 記者了解到,這是全國大學生民漢雙語志願服務團延邊大學師範學院分隊與團延吉市委合作組織的“愛心假日學堂”志願服務活動。從2018年1月至今,該志願活動已連續舉辦了3期,該團隊都會組建成為一個臨時的團支部。 少數民族志願者服務本民族留守兒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於中國東北吉林省東部中朝邊境,是中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區。這裡雖然有著教育之鄉的美譽,但是民族教育依然與國家教育有差距,實現共同發展,成為當地發展繞不開的問題。 學校團組織注意到,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不僅關乎孩子個人的成長,也關係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持續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 如何讓高校民族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延邊大學發動學校的少數民族同學參與志願者活動,該校團組織成立了全國大學生民漢雙語志願服務團(延邊大學)。學校把民族團結與志願者活動相結合,一方面鍛鍊學生,另一方面也讓志願活動落地,讓社區的少數民族孩子得到紅利。 今年寒假前,延邊大學在全校各學院組織起多支志願服務分隊,並選拔出近百名在校大學生志願者。 有一支隊伍非常有特色——延邊大學師範學院分隊借助其學院學科優勢,志願者在2018年1月與團延吉市委、公園街道、北山街道、建工街道合作,組織開展了“愛心假日學堂”志願服務活動,直接面向留守兒童。 經過前期調研,志願分隊最終選擇了3個服務社區:均為社區內兒童父母外出務工現象集中、留守兒童比例較高。 志願者直面解決留守兒童三大問題 志願者深入社區調研發現,留守兒童多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生活起居,隔代教育也讓孩子存在三大問題:普通話表達不暢問題、學習散漫問題、心理問題。留守兒童面臨的不是吃不飽穿不暖,而是這些問題導致的“精神貧困”。 為此,延邊大學師範學院從雙語師範班、小學教育、學前教育、教育技術以及心理學這5個專業中精心選拔出42名優秀大學生志願者(漢族22名,朝鮮族20名)參與到“愛心假日學堂”志願活動中,以幫助留守兒童家庭解決孩子的寒暑期陪伴與教育問題。 來自延邊大學師範學院分隊隊長金純晤表示,志願者們開設了口頭表達課程,通過普通話口語培訓、普通話標準宣講、閱讀寫作訓練、語言文字遊戲設計等形式來培養孩子們對普通話的興趣。 志願者們結合自身優勢,為孩子開設“第二課堂”:英語、音樂、手工、武術、書法、美術、趣味活動和安全教育等特色課程,培養並增強了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拓展其知識儲備。 並不是讓孩子學習多少具體的知識,而是志願者通過上課,讓孩子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解決學習散漫的問題。 志願者心理學專業的牛長欣發現,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注,因此不少孩子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 如何對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志願者們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給了志願服務隊顧問團中的心理學專業主任崔美玉。在她指導下,志願者們認真準備一系列關於“我有我的好習慣”“學習知識真有趣”“我是情緒的主人”等心理團體輔導活動,應用在社區課堂中,均取得了顯著效果。 志願者還發現春節假期,不少家長回家過年,志願者們開設的親情教育課程,教孩子如何與父母溝通交流,以拉近孩子們與長輩間的親情關係,讓孩子在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中,啟發留守兒童智慧,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 參與社區治理不妨“舊瓶裝新酒” 延虹社區黨總支書記楊鳳芝心頭一直有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讓社區中留守兒童喜歡學習。 “因家庭經濟等因素,孩子們的寒暑假過得簡單乏味,基本不會主動學習,甚至有些孩子根本沒有學習的意向,這項志願活動開展以後,不僅解決了寒暑假孩子‘看護難’問題,還充實了小學生的假期生活。”楊鳳芝説。 延邊大學團委書記林雪梅直言,儘管在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並不是新鮮事,不過,這項志願者活動前期經過了認真調研,直擊社區留守兒童的“痛點”,在社區開展志願服務並不過時,相反對志願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尋找新的服務增長點。 志願者能否解決實際問題?最近,志願者們有了新的發現,孩子們在參與過程中得到了鍛鍊,也逐漸把家長也拉到教育責任之中。比如“心靈信箱”活動,把家長和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重新連接,讓孩子説一些平時不好意思説的心意,也讓家長參與到留守兒童的教育中來。 “以前,我的孩子在學校不太與別人溝通,孩子因在校學習成績落後而厭棄學習,甚至不寫作業。志願者多次嘗試不同的方法開導她,發現孩子的問題在於普通話不好,因此志願者指導她正確地用普通話與同學交流。”延虹社區學生吳蕙(化名)的媽媽説。 經過2018年暑期和今年寒假的學習,吳蕙已經從害羞不語,到現在在彙報演出中自信大方地為大家講故事。志願者為她制定了“與老師比賽”“小小講課者”等趣味學習方法,她不僅重新喜歡上了學習,而且開始主動要求增加學習任務。 志願者們體會到,志願活動是主觀利他,客觀利己。志願活動也有溢出效應,參與解決留守兒童的“精神貧困”問題,提升了社區的文明水準。 “正如共青團十八屆二中全會所指出的,我們的主要工作戰場在基層,而基層工作恰恰是一項短期難出成效、長期必見真章的良心活。做志願,我們就是要從點滴做起,長期堅持下去,真正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帶動身邊群體重視國家提出的教育問題,解決問題。”延邊大學師範學院團委書記閔美玉對記者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