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焦點圖片>
公益規模化:高效解決社會問題的必要途徑?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8-12-11  責任編輯:公益中國


image.png

近日,中國好公益平臺公佈了第四批共七個優質公益産品。圖為陜西助老匯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獨創的農村鄰里互助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活動場景

image.png

2017年8月9日,中國好公益平臺青海路演會在西寧舉行,現場簽署合作意向協議58份(本版圖片由南都公益基金會提供) 

“我們的體量太小了,如果單純依靠自己,可能需要三四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對每一個孩子(特困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幫扶,但哪個孩子能等這麼長時間?”

對泰安市泰山小荷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小荷公益”)負責人和西梅來説,幫扶服刑人員子女是一項非常艱巨但非常有意義的工作。讓更多特困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從中受益也是她和整個機構的一大願景。

但和西梅心裏很明白:單純靠自己靠一家機構無法實現這一目標。2016年,小荷公益主推的“彩虹村助學”項目入選中國好公益平臺,成為首批入選該平臺的項目之一。在平臺的幫助下,小荷公益開啟了規模化征程。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經覆蓋整個山東省,並在全國41個城市落地,直接受益的特困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超過2000人。

得益於好公益平臺,這家地方公益機構的社會影響力和受益群體不斷擴大,機構自身也獲得了更多資源和渠道,自身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南都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南都”)秘書長彭艷妮看來,這也是平臺的意義所在:通過推動公益規模化,解決公益服務及優質公益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同時,公益規模化也是避免資源重疊浪費、推動行業高效發展的必然途徑。

靠我們自己要做三四百年

小荷公益成立於2011年8月,但在此前幾年,和西梅已經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不少事情。從最初的閒置物品捐贈,到後來有目的地走訪、幫扶困境兒童,他們慢慢地從感性公益走到理性公益。

成立機構意味著更大的壓力。為了專注做公益、幫助更多的人,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之前鬆散的運作模式,機構要逐漸轉向規範化、流程化、項目化。而項目化運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前期開展的諸多活動進行梳理,確定哪些是未來要做的。

“我們最早有一個助學項目。在執行過程中,我們接觸到了服刑人員子女這個群體。大家發現和這些孩子打交道很難,他們很難對外界敞開心扉,且每個孩子都面臨著不同的生活和成長困境。當時我們想,一定要發現孩子們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怎麼做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2012年,我們開展了全面調研;2013年,關注特困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彩虹村助學’項目正式立項。”和西梅談道。

目標明確了,但困難遠比想像中要多。社會對服刑人員子女的不接納、沒有企業或個人願意資助這些孩子,是和西梅和夥伴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另外,由於這些孩子家庭情況各不相同,面臨的困難也不相同:有的孩子跟父母關係不好,有的孩子錶現出暴力傾向或自殺傾向,有的孩子無法融入學校環境……針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問題,機構都要採取不同的形式跟進。這對工作人員的能力形成了極大的挑戰。

幾年間,小荷公益得到了中華兒慈會童緣項目、央視、螞蟻金服以及唯品會等機構的支援,使得項目能夠支撐下去。但和西梅坦言:“太難了,每個孩子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問題,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要考慮進去。”

對於小荷公益來説,2016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這一年,由南都發起、多方聯合共建的中國好公益平臺誕生,小荷公益主推的“彩虹村助學”項目也成為該平臺首批入選的公益項目之一。至此,小荷公益明確了機構的發展目標,也開啟了規模化征程。

“如果沒有南都和好公益平臺,我們根本不會考慮規模化發展。”和西梅坦率地説,“之前我們覺得自己做也挺好,就關注100多個孩子,比較簡單,壓力也小。但好公益平臺讓我們明確了機構的發展目標,讓我們學會了如何規模化發展。因為如果單純靠我們自己,可能需要三四百年的時間才能幫扶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但哪個孩子能等這麼久?只有通過規模化發展才能讓更多機構參與進來,才能讓更多孩子受益。”

通過規模化高效解決社會問題

在彭艷妮看來,小荷公益“彩虹村助學”項目規模化的路徑也符合中國好公益平臺誕生的初衷。

“一方面,目前行業裏有不少優質公益項目,但他們的覆蓋面比較窄,尤其在全國範圍內來説受益群體是非常少的;另一方面,各地成立了很多公益組織,他們很想做些事情,但在能力方面還有一些欠缺,項目選擇或設計水準相對不足。此外,社會上有很多資源想要去支援優質公益項目,比如企業、個人或者政府機構等,但好的公益項目供給還很不足。好公益平臺的出現也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公益服務供給不足的現象。”彭艷妮談道。

截至目前,好公益平臺共簽約優質公益産品53個,涵蓋教育、環保、養老、助殘、社區發展等多個領域,簽約各省市地區樞紐合作基地40家,而這些樞紐基地連結了全國範圍內13000余家註冊的公益組織和未註冊的公益團隊以及800余所小規模農村學校。

兩年來,平臺上的優質公益産品已經在全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42次線下路演,聯合新華公益和優酷公益在新華網演播大廳舉行了線上路演。據統計,各地累計有4600余家/次公益組織參與了現場路演,形成對接意向2700余份,共有2800余家/次社會組織和9000余所/次學校正在落地實施這些優質公益産品。

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行業對公益規模化的巨大需求和認可程度。而對於平臺上的機構和項目來説,這些抽象的數據帶來的影響是非常直觀的。目前,平臺上已經出現了一批規模化發展效果較好的公益項目,包括女童保護、十方緣、彩虹村助學、爺爺奶奶一堂課、公益小天使和義倉。

彭艷妮提供的數據顯示,從落地合作夥伴數量、落地區縣數量、直接受益對象人數以及撬動資金量(萬元)等維度來看,這些公益項目在入選平臺後發展非常迅速。以“彩虹村助學”項目為例。加入平臺之前,該項目落地合作夥伴只有7個,撬動社會資金35萬元,直接受益群體不到370人。而截止到2018年6月,該項目落地合作夥伴為41個,撬動社會資金426萬元,直接受益群體超過2000人。

為什麼這些項目規模化效果最好?

好公益平臺對此也做了深入研究。彭艷妮表示,“有些項目相對來説執行的技術門檻並不太高,且適合志願者群體參與,而這個群體擁有非常廣泛的資源,有利於項目推廣。此外,這些項目本身比較成熟,模式清晰,操作規範,規模化路徑比較明確,跟什麼樣的機構合作、能給合作夥伴哪些後續支援,在這些方面他們做得比較完善,且機構自身能力、資源等也能夠支援規模化發展。”

另外,她還提到了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共性問題,如公益産品對一線工作人員專業度的要求、每種産品適合跟什麼樣的機構合作、怎樣合作成功率更高,等。“好公益平臺的長遠目標是通過推動規模化高效、精準、大規模地解決社會問題。這其中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研究提高項目在複製推廣過程中合作的成功率,減少時間成本,讓大家少走彎路。”

既要創新也要不忘初心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論是對機構自身發展還是對項目推廣而言,入選好公益平臺都産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

首先,得益於規模化,機構服務範圍及受益群體明顯擴大,項目執行效果和社會影響力也顯著提升;第二,機構獲得了更多資源和渠道,為項目執行和宣傳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此外,在不斷路演及推廣的過程中,項目得到了科學的梳理,變得日益完善。機構人員在此過程中也學到了更多關於組織發展、志願者管理等相關知識。這使得機構對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也推動著地方公益組織朝著規範公益、品質公益的方向發展。

當然,公益規模化並不是説説而已,還需要項目品牌方提前做好功課。

由於各地公益組織發展水準和能力參差不齊,品牌方需要制定嚴謹的執行標準和規範。作為品牌機構,還需要提供個性化且有針對性的陪伴式諮詢服務和培訓工作,並及時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在推動規模化的過程中,品牌方還要有意識地對項目進行系統化梳理和整合,便於項目打包複製。

另外,在項目落地之前還需要對落地機構進行詳細了解和深入探訪。只有在雙方有共同合作意願、高度認可項目並有能力高品質地執行項目的基礎上才能夠落實好項目。業內人士表示,公益規模化過程中既要擴大項目覆蓋範圍和影響力,更要保障項目的品質,不忘初心。

不過,也有機構及行業從業者對公益規模化持比較謹慎的態度。

不久前,好公益平臺表示,要給平臺上規模化成效顯著的公益産品授權“益次方”商標的使用權,希望借此幫助平臺上的公益産品獲得更多關注和支援,從而進一步推動規模化。此舉也引發了行業內的一些討論,大家關注的重點集中于標準是否客觀、如何保證透明度、反饋機制以及退出機制是否完善等方面。甚至有人擔心,這有可能成為好公益平臺的“自説自話”。

長江商學院EMBA項目副院長、市場行銷學教授、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朱睿表示,公益規模化的出發點和願景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這也是解決公益服務及資源供給不足、實現資源下沉的最佳途徑之一。

在她看來,一個好的公益項目就像一個好的産品,如果其能夠有效地解決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就是有意義的,是能夠複製和實現規模化發展的。但在推動公益規模化的過程中,也需要去思考一些問題,需要規避一些弊端。

“我覺得公益規模化和公益商業化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我們在推動公益規模化之前要考慮一個前提,即是不是發現了社會最真實最普遍的需求,是不是發現了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第二,在推動公益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還要考慮效率問題,在找到真實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實現投入産出比最高,避免資源低效投入或浪費,這樣的規模化才有意義有價值。”朱睿談道。

此外,朱睿也強調,推動公益規模化發展既要不忘初心,也要大膽創新。“我們要通過創新的思維方式或視角整合多方資源,進而高效地解決社會問題。一個人或一家機構影響的範圍有限,通過多方合作、發動更多人參與才能夠達到規模化的目的。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一些社會問題在未來會逐漸被解決。因此,公益組織也要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關注一些更具前瞻性和更具挑戰性的話題。”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