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壺關縣劉寨村黨支書程玉珍:村裏人的事,就是咱家的事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8-11-12 責任編輯:公益中國 |
脫貧檔案 通水、通路、興産業,2016年山西壺關縣劉寨村實現整村脫貧。如今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51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1萬元 山西壺關縣五龍山鄉劉寨村,早已不是7年前的貧困山村。走進村子,整潔的居民區,通達的柏油路,一座座現代化的大棚,一個美麗鄉村已見雛形。村民都説,這樣的變化,多虧了“當家人”程玉珍。 程玉珍是村裏出了名的“能媳婦”。她和丈夫白手起家,在縣城開旅行社、美容院,事業做得風生水起。2011年,是她的轉折年,劉寨村的鄉親們三三兩兩去縣城,只求她回村帶著大夥一塊幹。這一回,就是7年。 當時鄉親們找她,最觸動她的是那句“窮怕了”。彼時,這個只有700余口人的村子,貧困人口就達249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6%。村民喝水得去山後的井裏打;碰到個雨雪天,下山都成了一大難題。 程玉珍全票當選村黨支書,這一年她40歲。 程玉珍是個利索人,不知道怎麼辦就去問人。“找有經驗的老支書,找鄉鎮裏年輕的村官。”程玉珍爽朗地笑著,“剛開始那段時間天天去‘騷擾’人家,都不敢接我電話了!” 最關鍵的,還是要摸清村子的情況。雖然多年沒在村裏,但似乎沒有太大變化。荒涼的山坡上,星星點點散落著幾戶破敗的房子,房後就是乾巴巴的山溝。“村裏沒剩多少人了,年輕人都出去謀生計了。”程玉珍挨家挨戶地跑,一家一戶地問。 一番探問,路和水成了全村的“心腹大患”。她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自己的美容院抵押貸款150萬元,給村裏通水、修路。消息傳出,全縣都炸了窩:這個女人瘋了!拿自己的錢給村裏修路,而且是那麼多錢! 程玉珍領著大家勤幹、苦幹,很快修通一條到縣城的公路,村民從此告別了羊腸小道,到縣城原本40分鐘的路程縮短為20多分鐘。村裏的自來水有了,路也通了。隨後,程玉珍又籌得資金140余萬元,在縣裏的支援下,讓村裏的40余戶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小二層。幾年下來,劉寨村大變樣。 程玉珍是個“認死理”、不服輸的人。 修路那段時間,總能在工地看見剪著短髮、扯著沙啞的嗓子忙前忙後的她。白天在一線指揮,晚上還要開會,程玉珍經常睡眠不足。一天,她摔倒在工地上,左胳膊骨折,沒過幾天,人們驚訝地發現,纏著繃帶的她又來工地了。 當地形容壺關人叫“壺關疙瘩”,意思是説就知道埋頭幹。程玉珍自嘲説:“我就是個‘壺關疙瘩’。” 村裏的水、路、房有了變化,程玉珍感覺,百姓的腰包還很“癟”。如何讓大家口袋鼓起來?程玉珍多方走訪、考察,認準蔬菜大棚這個産業。 她籌資80萬元先建了10個大棚,計劃承包給貧困戶,可貧困戶都不敢接。程玉珍首先找到了村裏的蔬菜種植戶張雷平,達成協定:“掙了錢算張雷平的,上交村裏承包費,賠了錢算我程玉珍的!”她還幫忙找技術員、跑銷路,秋後一算,張雷平一家凈收入30多萬元。 有了示範,村民們紛紛找到府來,要求承包大棚。程玉珍趁熱打鐵,吸納貧困戶56戶,成立了新天地、新世紀兩家種養專業合作社,通過金融貸款、社員入股、土地流轉等方式,新建大棚88座,統一經營。 大棚做起來,程玉珍又帶著大夥建起了石磨豆腐廠、養羊場。特色産業讓村民一天天富起來,這個曾經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山村,2016年實現了整村脫貧。經過7年奮鬥,如今劉寨村每人平均收入突破51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1萬元。 程玉珍並不滿足,一直在琢磨新的致富路。她掰著手指頭數了起來:“附近有一處教育基地,有兩處溫泉井,還有採摘園,你看,這不就能吸引人來了嗎?”原來,鄉村旅遊的框架在她心中已經搭好。 “一村人就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村裏人的事,就是咱家的事。”這是程玉珍當選村委會主任時的諾言。這份承諾,程玉珍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