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訪談>
青海脫貧攻堅的“三問三答”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8-11-05  責任編輯:公益中國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扶貧開發,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為脫貧攻堅提供了一把“金鑰匙”。從此,青海大地上,1600多個像十八洞村一樣的貧困村的命運開始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為了兌現這個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緊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等根本性問題,將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強力推進,一場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在高原大地上全面打響。

5年過去,我省對這場戰役列出成績單——2013年以來,全省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0.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26.4%下降到2017年底的8.1%,首次降到個位數。目前,13個貧困縣(行委)已摘帽,2017年度計劃摘帽的7個貧困縣有望順利實現摘帽。貧困地區農牧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5364元增加到2017年的9462元,年均增長11%,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扶持誰?

——扶貧必先識貧。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必先摸清貧困人口底數,確保將真正的貧困人口納入建檔立卡,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先看房、次看糧、再看學生郎,四看技能強不強,五看有沒有殘疾重病躺在床”。這是我省在開展精準扶貧之初制定的識別貧困戶“五看法”,也是廣大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們識別貧困戶的一項“準則”。

“進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精準識別,因為識別環節是整個脫貧攻堅的基礎和關鍵,所以我們不敢有半點馬虎。生怕漏了真正的貧困戶。”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石山鄉冰溝村第一書記張秉瑜告訴記者,只有精準識別出哪些群眾是真正需要被扶貧的,才能更好保障群眾的利益,才能讓接下來的工作有據可依,有路可循。

2015年,我省精準識別全省貧困人口16萬戶、52萬人,全部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在全國率先推行民政低保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多輪次做好建檔立卡動態調整,扣好脫貧攻堅“第一顆扣子”,在精準搞清貧困戶家底的基礎上,扶貧攻堅向縱深邁。

脫貧工作要實,必須把貧困識別和建檔立卡做實。為此我省緊盯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管理,應該退出的及時銷號,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定期開展“回頭看”,既不能漏掉真正的貧困戶,也不能把非貧困戶納入扶貧對象。精準扶貧動態監管與目標考核體系的健全確保了我省貧困人口的“有進有出”。

誰來扶?

——作為脫貧攻堅“精準力量”的第一書記,被選派到扶貧一線,成為我省打贏脫貧攻堅硬仗的突破口

教育扶貧是點亮貧困家庭的一道曙光。今年夏天,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尕楞藏族鄉,在這個距離縣城35公里的山坳裏,藏族學生尕藏卻卓正在享受著她中考後的自由時光。她很期待中考成績,因為成績在全鄉前十名就可以去省城的三江源民族中學去讀書,這樣離她走出大山的夢想也越來越近了。

“原來不論成績怎麼樣學生們都只能在山那頭的文都鄉念高中,那裏的教學條件和城裏差距很大。今年的兩個‘第一書記’幫我們的孩子爭取了十個名額,他們可以到城裏念高中,我比學生更激動。”尕楞鄉教育委員會主任李加説。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省把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作為脫貧攻堅的有力舉措,建立了各級幹部聯點、定點幫扶、結對幫扶、“一聯雙幫三治”等工作機制,實行掛鉤扶貧。10.9萬名黨員幹部與16萬貧困戶結對認親,13家中央定點扶貧單位、2500家省市縣定點扶貧單位與1824個“三類村”建立了幫扶對子,428家民營企業(異地商會)與577個貧困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4.5億元。

扶貧攻堅不是一個幫扶單位的單打獨鬥,而是全社會的攻堅合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山東、浙江六省(市)累計落實援青資金79億元,其中83%的資金用於民生項目和扶貧開發。強化東西扶貧協作力度,爭取遼寧、江蘇援青資金4.78億元,有力助推了全省扶貧脫貧進程。

怎麼扶?

——核心是精準,辦法也是精準。一定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到精準施策,靶向治療

堅持發展特色産業脫貧一批、轉移就業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保護與服務脫貧一批、資産收益脫貧一批、加強教育脫貧一批、醫療保障和救助脫貧一批、低保兜底脫貧一批,寸功寸進,不斷推進脫貧攻堅。

面對各地的貧困狀況和脫貧任務的不同,青海省堅持因人因地制宜、因人因戶施策,配套頒布“八個一批”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和“十個行業部門”脫貧攻堅專項方案,形成了貼合我省實際、具有青海特色的“1+8+10”脫貧攻堅政策體系。

資金精準。在全國率先推行扶貧資金切塊到縣、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縣,賦予貧困地區更多的自主權。2013年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51.5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1.95%;其中,落實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2.8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9.6%。

産業精準。圍繞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造血”能力這個根本性問題,我省加大産業扶貧力度,先後投入資金58.73億元,實現了全省44.35萬有勞動能力貧困群眾到戶産業扶持資金、1622個貧困村互助發展資金、4024個有貧困人口行政村集體經濟扶持發展資金、39個貧困縣(市、區)級扶貧産業園建設引導資金“四個全覆蓋”,做到早投入、早實施、早收益。

行業扶貧精準。易地搬遷項目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十三五”搬遷任務的91%;推進“控輟保學”工作,2.36萬名輟學學生重返校園,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2%。實行“六減十覆蓋”政策舉措,將大病集中救治擴大到14個病種,大病醫療保險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紮實開展“三個一批”健康扶貧行動,貧困人口住院費用自費比例下降到平均6%。同時,各行業部門累計投入行業扶貧資金157.7億元,深入實施十個行業扶貧專項行動,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短板。

回望來時路,歲月的足跡深刻而溫暖。五年來,各村各鄉準確著力,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産業,帶領眾多村民,腰包變鼓,幹勁十足奔向脫貧致富路。從河湟鄉村到草原牧區,從田間牧場到學校家庭,從扶貧産業園區到易地搬遷新居,五年時間高原大地發生了太多變化。更多貧困家庭有了“靠得住”的産業,更多山鄉百姓有了“搬得出”的底氣,更多群眾有了“能致富”的本領。(孫海玲)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