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榜樣公益>
澳大利亞多名華人獲頒授女王勳章 來自不同領域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8-06-12  責任編輯:公益中國

中國僑網6月11日電據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報道,澳大利亞政府當地時間10日公佈今年英女皇壽辰的授勳名單,1007名澳大利亞人獲頒勳章,表彰他們對澳大利亞或人類做出卓越貢獻。其中多名為華人,來自不同領域。越南華裔化學家湯華燊(Prof San Thang),更獲得最高榮譽的AC勳章。聯邦總督高斯羅夫(Peter Cosgrove)表示:“我們很幸運,作為一個社區,有這麼多優秀的人願意為改善澳大利亞而獻身,而且今天他們在澳大利亞榮譽制度裏獲得了承認。”

今年女王壽辰獲授勳的其中8名華人。(來源:澳大利亞《星島日報》)

湯華燊曾提名諾獎科研結果用於澳紙幣

獲頒最高榮譽AC勳章的湯華燊博士,出生於越南,是家中十個孩子裏年紀最小的一個。湯華燊小時家境清貧,但從小便有成為科學家的夢想,為人勤奮努力。1979年,湯華燊得到澳大利亞移民局接納,踏上澳大利亞國土。

雖然湯華燊已獲大學文憑,但當其時的澳大利亞,並不承認任何來自越南的教育證書。湯華燊沒有失望,他一邊工作賺錢養自己並寄錢回家,一邊上夜校。又把越南的學歷翻譯成英文,期望獲澳大利亞當局承認自己。或許是幸運,但更多是出於他的努力,他成功了。

勤奮和天分為他打開了人生的大門。1981年,時任格裏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副校長破例允許他邊工作邊攻讀格裏菲斯大學榮譽理學士學位,隨後他又出色地完成了博士學位。1986年,加入澳大利亞首屈一指的澳大利亞科學院(CSIRO),用十餘年時間研發出世界頂尖的塑膠及聚合物技術RAFT,獲諾貝爾獎提名,連澳大利亞貨幣上的塑膠也是其科研技術的廣泛應用之一。

39年轉眼即逝,從身無分文的難民到世界知名化學家。湯華燊説,成功來自一顆“不怕失敗”的心。“機會是平等的,做事要有正確的態度。我以一個難民身份出來,努力讓工作上的恩人認同才有今日。”2015年,湯華燊回到了母校任教。教書育人之餘,與30多年同事一起聚會喝紅酒,他説,這種生活“難能可貴”。

新加坡國寶級學者港大前校長王賡武

歷史學家王賡武是世界公認的海外華人研究最高權威,他不單是香港大學前校長,更獲新加坡前總統納丹(S. R. Nathan)稱為“新加坡國寶級學者”。

獲頒AO勳章的王賡武現年88歲,他兼具了中國儒生和英國紳士的氣質。他的人生經歷頗為特別。原籍江蘇省泰縣。1930年出生於印尼泗水,旋即隨雙親遷居馬來亞怡保,在馬來亞接受教育。1947年至1949年在南京中央大學學習文史,隨後又求學于新加坡和倫敦,任教于吉隆坡馬來亞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

王賡武表示,他從不曾對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他説:“我始終明白,從文化上講,我是一個華人,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感到自豪。”

時尚先鋒Jenny Kee開創本地時裝設計

獲頒AO勳章的Jenny Kee是設計師和藝術家。她率先利用澳大利亞灌木的鮮艷色彩和設計,開創本地時裝設計。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義大利和英國混血,Jenny笑稱自己是混合體,但也是多元文化成就了自己。

“我認為小時候我一直在嘗試融入,因為知道自己是個亞裔和義大利裔混血,我知道自己與別人不同,我很努力地試著融入,確保大家喜歡我。”Jenny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

在中學學習時,她不也怕為自己出聲。“當我年輕時,我的確有遇到種族主義嘲諷的問題,但這讓我變得更加堅強……我會站起來反對任何人(歧視我),我為我是誰而感到自豪……我覺得正是結合了父母那些不同的文化,真正讓我變得如此的──這讓我變得如此活潑。”

這種文化融合的精神和風格塑造了年輕的Jenny。她從小已有一顆時尚心,出身並成長在雪梨邦迪海灘(Bondi Beach),在邦迪海灘中學就讀時,小Jenny已經開始幫媽媽搭配衣服,告訴媽媽穿什麼來開家長會。

“我一直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小個性……所有這些混合物給了我這種活力和對顏色和對設計的熱愛。”Jenny説。

1963年,Jenny決定認真對待藝術,並在東雪梨技術學院(East Sydney Technical College)學習時裝設計,但學校並不鼓勵她設計她想要的色彩鮮艷的服裝。“他們會對我説:你不能設計你正在穿的衣服。”Jenny回憶説:“六十年代初,澳大利亞是一個非常非常平淡的地方,但我們都是年輕人,要求改變。”

Jenny在1965年前往倫敦深造,在那裏與Vernon Lambert(一位古董服裝經銷商和L’Uomo Vogue專欄作家)一起在他的古董市場銷售老式時裝。倫敦改變了她的生活,它時尚狂放,充滿創新,Jenny十分喜歡。七年後,她回到澳大利亞,腦子裏充滿了新想法,六個月後,她開創了自己的第一間服裝店:火烈鳥公園(Flamingo Park),並大受熱捧。

她於是下定決心,設計一些獨特的澳大利亞服裝,設計出使用羊毛材質的手織毛衣。延續手工編織美麗設想,用純澳大利亞羊毛製作,然後將美妙的澳大利亞圖像放在手工毛衣的設計上。1974年,Jenny Kee jumpers誕生,並很快遍佈澳大利亞各地。如今,她的設計已成為澳大利亞時尚設計史的一部分。

香港移民仁醫陳佩識末期乳癌婦女大救星

1977年從香港移民澳大利亞的陳佩識(Arlene Chan),是西澳遠近聞名的腫瘤學家。從醫數十載,她已經治愈了10多名乳癌末期患者,為澳大利亞各地的絕症患者帶來希望。

看到這些患者和他們的家庭因她的治療重獲新生,身為基督徒的Arlene形容就像“帶著他們一起走出黑暗,最後重新拾回他們的人生”。

今日獲頒AM勳章的Arlene,是西澳非營利機構乳癌研究中心(Breast Cancer Research Centre)的創始人。多年來,一直從事與女性癌症相關的疾病治療工作。早些年,轉移性癌症患者的存活時間只有兩年到3年或更短,病人前景非常暗淡。但在Arlene的幫助下,15%的患者生活超過5年,5%的患者10年後身體仍然強壯。

目前,Arlene正在測試研究一種降低乳癌復發風險的藥物,為潛在復發患者帶來福音。這種名叫“Nerlynx”的新型藥物,適用於HER2+早期乳腺癌婦女患者。被診斷這種類型癌症的女性,四分之一可能會在五年內復發,但相信服用Nerlynx後,可以預防復發發生。

至今,陳教授已經治療了近4,000名乳腺癌患者,並領導了超過80項臨床試驗,發表超過140多篇科學類文。Arlene在2016年獲得年度傑出西澳人獎(West Australian of the Year Awards)和去年的西澳女子名人堂提名。

Arlene説,能夠改變病人的生活,她感到榮幸。

“在我照顧她5年,10年或15年後,當我能夠給病人一個擁抱時,確信她已經被治愈,並且知道她可以恢復正常生活而無需面乳癌恐懼時,我總是很高興……對我來説,我認為我已經幫助他們過上更長久、更美好的生活,這對我來説意義重大。”

放棄做工程師追夢林文強成音樂大師

獲頒AM勳章的林文強(Chong Voon Lim)出生於馬來西亞,成長于典型澳大利亞中産家庭,入最早接觸到的樂器便是小時練習用的鋼琴。在父母的影響下,他也從小接觸東方音樂,喜歡二胡和《黃河頌》。

在15歲時,林文強跟隨父母移民澳大利亞,大學時考入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並一度學習並從事工程師工作,但在畢業後不久便發現,這並不是他內心的真正追求,於是下決心給自己一年時間,看看能不能夠用音樂熱誠養活自己。

一開始每月只有200元左右收入,但所幸漸漸步上軌道,能靠音樂過活。在家人支援和自己的勤奮努力下,林文強擔任包括2000年雪梨奧運會的音樂指導,為澳大利亞結他手Tommy Emmanuel製作音樂,也參與創作電視節目《Dancing with the Stars》。

林文強還是樂器公司Roland Corporation的顧問,並擔任墨爾本2006年英聯邦運動會閉幕式的音樂總監兼作曲家。他還是《Dirty Dancing》、《Don’t forget your toothbrush》音樂劇,以及澳大利亞女歌手Kylie Minogue《Intimate and Live Tour》演唱會的音樂總監。 2011年,林文強成為電視才藝比賽節目《Australia Got Talent》獲獎者Jack Vidgen首張專輯的音樂製作人。

林文強説,東方文化的守矩和勤奮,推動了他的成功,而對東方文化的理解,也有助於他在馬來西亞和印尼開展音樂創作工作。他勉勵更多華人同胞“做自己愛做的事業,但要知道成功不會白白送到府”。

前中國女排代表隊教練涂衛平培訓傷殘運動員

曾參與中國女子排球國家代表隊教練的涂衛平,來澳前已在北京體育大學執教12年,他一夥投身體育的心在澳大利亞繼續生長、發芽,義務推動傷殘體育發展,並榮獲OAM勳章。

1988年,來澳不久涂便擔任澳大利亞國家男排教練,工作于澳大利亞體育學院(AIS),也曾經擔任過3年的澳大利亞皇家軍事學院指揮官排球培訓班教練。1989至1997年,涂衛平擔任雪梨西北區North Ryde排球俱樂部的總教練,並帶領俱樂部球隊連續7年獲得紐省的女排冠軍,以及連續3年的全澳最高級別聯賽的冠軍。

1997年,他義務擔任起澳大利亞殘疾人坐式排球的總教練,耕耘至今,並從2015年期擔任澳大利亞國防部殘疾軍人坐式排球隊教練員督導。2006年至今,涂衛平在亞太地區殘疾人排球聯合會擔任發展委員會主席。目前,他仍擔任世界殘疾人排球聯合會國際教練培訓班的高級講師,以坂澳大利亞華人體育基金會的執行主席等職位。

飲水思源,涂教練也不忘幫助發展中國體育事業。2000年,涂衛平協助建立中國坐式女子排球隊及訓練,從隊伍協助醫學分級到幫助國際交流,為中國女子坐式排球連續獲得3屆殘奧會和兩屆世界競標賽的冠軍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涂教練在澳大利亞義務執教,推動傷殘體育發展,沒有支取薪酬,生活全靠兼顧亞洲食品供應生意,為紐省280多家本地超市提供亞洲食品供應鏈。他踐行自己的人生理念:“做人要低調,做事要完美”,“做別人能做而不想做,別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慈善大廚陳江熙煮飯給弱勢社群

陳江熙(Jeffrey Kang-Hee Tan)來自馬來西亞,1981年移民澳大利亞前還是一名廚藝初哥,來澳後才正式拿起獲鏟,隨即便投身慈善事業,多次帶領27名年輕廚師和120名義工,在維省烹飪籌款,至今共籌得400多萬元。

此外,陳也是非牟利機構“慈善烹飪”(Cooking For Charity)的創始人,為慈善烹飪聚集了一群熱衷烹飪和回饋社區的義工,他們來自不同背景,協助出版並銷售主廚陳江熙的回憶錄以籌集更多資金。

回憶錄講述了一位不起眼的廚師的生活和工作,他的熱情超越烹飪,創立了籌款超過380萬元的烹飪慈善活動。讀者將從陳江熙的文字裏讀到他在馬來西亞的童年,展現出一位著名廚師如何將他年輕時街頭小販的聲音、氣味和口味,帶到他在澳大利亞所任職的迷人餐廳裏。

這書既是一本傳記,也是一本食譜,所有收益將捐給扶輪基金會(Rotary Foundation)和澳大利亞腦退化症(Dementia Australia)組織。

對於獲頒OAM勳章,陳江熙表示,是對過去與他並肩作戰的27名廚師及100多名義工的鼓勵,“這個獎不屬於我一個,也要給他們。”

紙業商人魏基成投身公益助窮人

獲頒OAM勳章的魏基成,祖籍廣東潮州,是澳大利亞慈善家及實業家,1985年由香港移民澳大利亞後,創立ABC紙業公司並擔任總裁。退下戰線後,他全時間幫助貧困弱勢人士。

早在香港時,魏基成已從事衛生紙品生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雪梨定居後,重操舊業,繼續活躍在生活紙品的製造行業。魏的ABC紙業公司現在已成為代表高品質的知名品牌,其生産的諸多産品在包裝、品質及價格上均廣受澳大利亞人歡迎。

2009年,魏基成把生意交給子女們打理,有了空余的時間,他改變了原來“只捐款少參與”的想法,和太太全身投入慈善事業。

他和友人共同組織的“慈善列車”開往中國十多個省及自治區,為弱勢群體送去了棉衣、老花鏡、助聽器等慈善物資,還親力親為帶隊到中國的邊遠地區,免費為當地貧困民眾施白內障手術。

2015年,魏基成從新聞中看到10萬難民涌入德國,立刻購買了10.6萬件冬衣,運送到德國。至今,魏的慈善足跡已延伸到斐濟、馬來西亞、柬埔寨、美國、薩摩亞、哥斯大黎加、烏干達等地。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