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慈善家>
一場關於校園公益創新的大討論 大益愛心基金會“愛智美”校園公益創享營紀實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7-08-24  責任編輯:公益中國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周圍圍 李晨華)中國公益事業發展缺什麼?校園公益究竟該怎麼做?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助大學生成長?這是大益愛心基金會2015年轉型升級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因愛相聚,創享公益。 

  為迎接大益愛心基金會成立十週年,由大益愛心基金會主辦,動海茶廠、大益莊園協辦的“愛智美校園公益創享營”在雲南動海這座邊陲小城舉辦。  

  參加大益愛心基金會“愛智美”校園公益創享營活動嘉賓合影。 中國青年網記者 周圍圍攝 

  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雲南大學、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雲南財經大學、雲南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的30余位校長名師,和五湖四海的大學生、愛心益友近150人,與“中國女籃第一人”鄭海霞、知名主持人楊錦麟現場助陣,大益集團總裁、大益愛心基金會理事長吳遠之相聚一堂,共同圍繞著校園公益展開大討論。 

  一個“梧桐茶會——愛智美校長論壇”、一次破冰之旅、七次主題講座、一次業務培訓、一次茶山體驗……五天的議程中,觀點充分交鋒、思想開放碰撞、經驗得失分享、文化融合滋養,整個過程無微不至的滿滿愛心,無所不在的文化滋潤,交織出了校園公益美好的畫卷,也開啟了校園公益創新的新征程。 

  “中國女籃第一人”鄭海霞被聘為青年益工社011號導師。 中國青年網記者 周圍圍攝 

  大益愛心基金會:“公益+時代”打造共同成長的公益生態 

  “中國公益事業發展缺什麼?校園公益究竟該怎麼做?如何才能真正幫助大學生成長? ”這是大益愛心基金會秘書長汪敏稱之的“校園公益三問”。 

  大益愛心基金會秘書長汪敏分享對校園公益的思考。  中國青年網記者 周圍圍攝 

  作為曾經參與青基會工作、第一批關注和開展資助貧困大學生群體項目的公益人,她對公益有著特別的情愫;作為第一批清華公管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她對公益項目設計有著公共的使命;從受助人的需求出發,服務受助人的真實需求,是她對公益事業追求的價值理念。 

  8月16日的梧桐茶會——愛智美校長論壇上,汪敏率先出場、拋磚引玉。她從是否幫助過陌生人、是否捐過錢、是否做過義工三個指標的世界捐贈指數開題,從中國經濟發展速度與公益發展速度對比、中國與其他國家公益捐贈情況對比,用詳實的數據介紹了中國公益的現狀。 

  面對不容樂觀的公益環境,汪敏仍堅信地表示,中國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好時代,中國公益一定會有美好的前景和未來。她用專業的學識,多維度、全視角的透視分析指出,目前國內公益事業面臨缺乏公眾意識和社會價值觀支撐的現實問題。她還從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和諧社會、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時代需求出發,闡述了校園公益的重要性。 

  她引用了習總書記對青年的寄語,“青年是時代最靈敏的晴雨錶,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認為引導青年做公益,不僅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責任擔當,更有助於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融入社會,形成健全向上、向善的人格品質。 

  為此,她提出“公益+時代”的大學公益構想,包括倡導大學生每年二十小時的公益服務時間;鼓勵學校與學生共同參與,提升公益價值;整合公益資源、打造公益平臺,逐漸形成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公益生態。 

  汪敏還總結了自己多年在高校項目的操作經驗,介紹了為大學生量身定制的全新公益項目——青年益工社,包括益文化、益公益、益創業三大版塊,旨在支援中國高校公益事業發展、公益人才培養,推動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公益,幫助大學生發揮潛能、提升能力,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意識。 

  “青年益工社項目是為大學生定制的,我們希望與高校、大學生和社會各界一起來設計和完善這個項目,只要能推進校園公益事業,我們是全面開放的心態。”汪敏謙虛坦誠地表示。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