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高層聲音>
紅十字會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的實踐探索和價值定位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7-08-15  責任編輯:公益中國

  融入社區 服務社區


  紅十字會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的實踐探索和價值定位


  姚立新


  6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公開發佈,這是首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的關於城鄉社區治理的綱領性文件,為紅十字會進一步參與城鄉社區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從實踐上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積極參與城鄉社區治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在城鄉社區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為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作出了積極貢獻。


  各級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應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在城鄉社區積極開展與其職責相關的人道服務活動。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服務居民、造福居民作為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各級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在城鄉社區開展健康養老、教育培訓、公益慈善、鄰里互助、居民融入等活動,參與、推動無償獻血、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參與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相關工作,組織開展紅十字志願服務、紅十字青少年工作,興辦醫療、康復、養老等與紅十字會宗旨相符的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推進志願服務進社區,以“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共建健康安全社區”為主題,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社區需求,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紅十字志願服務,促進社區和諧、健康、安全發展;完善城鄉社區紅十字人道服務體系,常態開展特色人道服務活動,增強了社區服務供給能力;打造服務型基層組織,真心關懷社區困難群體,以服務溫暖群眾,以真情關愛群眾,使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以人道服務的生動實踐,打通社會治理“最後一公里”,實現社區治理與人道服務的有機統一,提升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各級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積極反映民生訴求,開展人道救助,關愛民眾、改善民生,充分動員人道力量,通過慈善捐贈、設立社區基金會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城鄉社區治理領域。協助黨和政府兜住民生底線,當好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的助手,為構建和諧社區作出了積極貢獻。


  建立健全人道救助制度,有針對性地救助有困難的社區居民,著力形成精準救助的長效機制;重點對社區貧困人口加大救助力度,在城鄉社區大力開展以大病醫療救助、扶貧幫困等為內容的社會救助活動;加強對城鄉社區社會救助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困境兒童、精神障礙患者、社區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和留守兒童、婦女、老人等群體開展人道救助、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務;開展社區募捐活動,籌集善款對社區孤、老、病、殘、困等群體進行救助;開展助醫助學活動,幫助困難家庭和失學兒童就醫、完成學業;著力打造“博愛”品牌,溫暖困難群眾。近3年來,“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累計發放救助款物價值約4億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向西部和部分中部省份的貧困地區發放價值2400萬元的慰問物資,約9萬戶困難家庭受益。積極創辦“博愛超市”,擴大對困難群眾的有效幫扶範圍。


  紅十字是一種精神,更是一面旗幟。“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各級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在城鄉社區大力弘揚紅十字精神,傳播紅十字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引導社區居民崇德向善,對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增強社區文化引領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各級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通過開展村民自救互救培訓、衛生健康知識宣傳和講座、慈善助學、關愛空巢老人、關心留守兒童、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組織紅十字志願服務等活動,豐富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匯聚社會愛心力量,以美德感染群眾,傳播、傳遞社會正能量,避免了“高大上”的空洞説教,讓群眾身邊人、身邊事來樹標桿、作示範,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增強居民群眾的社區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廣泛宣傳和組織開展社區紅十字志願服務,培育社區互助和健康安全意識,傳授紅十字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培育“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意識,創建文明互助、健康安全的社區環境;積極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預防艾滋病等主題活動,表彰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崇高行為,讓愛心人士得到尊重與愛戴,彰顯人道力量。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居民公約、村規民約,內化為社區居民的道德情感,外化為服務社會的自覺行動。


  我國城鄉社區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薄弱,老百姓對於提高社區防災減災能力、提升自身生活品質的需求較為迫切。各級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高度重視社區在非緊急狀態下的公共安全建設和易受損群體生活境況,積極開展救援、救災備災相關工作,建立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


  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中,各級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對傷病人員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緊急救援和人道救助;在社區開展應急救護培訓,配備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等急救設施,普及應急救護、防災避險和衛生健康知識,組織志願者參與現場救護;強化社區風險防範和管理能力建設,加強社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開展社區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組織開展社區應對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提高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不斷完善社區應急救援體系,加強備災救災能力建設,組織社區居民開展應急救援培訓及實戰演練,建立備災倉庫物資臺賬,管理備災物資,做到賬物清楚;建設集村民應急避難、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博愛文化廣場,提高村民防災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組織急救、逃生、自然災害自救知識和技能培訓,開展大型應急救護培訓和地震、消防應急演練,增強了群眾的應急避險意識,提高了其抵禦自然災害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強了社區綜合實力。


  “博愛家園”項目是中國紅十字會以“推動社區治理、提升社區能力、促進社區發展”為目標,以“防災減災、健康促進、生計發展、人道發展”為主要內容,在城鄉社區開展的綜合性發展型項目。目前,中國紅十字會在農村社區已建設了800余個“博愛家園”,助力精準扶貧。不斷完善生計基金項目救助機制,實行一村一策,扶貧又扶志,“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的策略,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紅十字會在“博愛家園”項目中,設立生計基金,通過民主評議確定救助對象,實行一戶一策,將生計基金注入有基礎、有前景、易增收的産業,提高了困難群眾的造血功能和致富能力,增強群眾的脫貧信心,加快困難群眾脫貧奔小康的進程。面對幫扶對象大多是老弱傷殘人員,自身生産能力弱,普遍存在能否按時還款、能否得到發展、能否帶動更多百姓致富等問題,紅十字會研究制定了生計基金管理辦法,建立了“小額借款、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致富”的生計援助模式,迴圈利用生計基金,一年一個迴圈,引導更多符合條件的困難戶申請生計基金,實現幫扶常態化、精準化。


  “博愛家園”項目的實施,為當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在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帶動扶貧産業發展、創新農村社區治理、建立迴圈發展機制、改善村風村貌、提高村民生活品質以及加強社區防災減災、健康衛生、志願服務等工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各級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以開放平臺帶動社會組織參與,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和社區群眾共同參與社會事務和公共服務,實現社會治理多元主體平等參與,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在參與社區治理工作中,各級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認真聽取居民意見和建議,注意滿足不同居民的生活需要,推進社區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為居民和諧相處奠定基礎;組織居民開展社區活動,增強居民的社區參與感;注重在群眾中發展志願者,讓其利用自身經驗、資源去影響和幫扶更多人,讓更多群眾自發參與到紅十字志願者隊伍中,實現“群眾服務群眾,大家幫助大家”;整合社會資源,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城鄉社區建設,廣泛凝聚社區治理合力;動員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紅十字會項目決策、設計與實施,參加防災減災、生計發展等培訓活動,由居民代表進行民主評議,投票決定紅十字會開展的防災減災硬體建設、生計發展基金資助等事項;深入社區調研,組織村民代表參加易受損性及能力評估、基線調查、開展軟硬體建設活動等,切實了解群眾需求,把有限的項目資金盡可能用在群眾最想辦的事情上;公開項目工作流程,包括公開申報、核查、批復等工作流程,鼓勵公眾參與監督,提高項目經費管理的透明度。


  紅十字會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的生動實踐,已經取得了豐富成果,積累了好的經驗。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把握紅十字會在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中的戰略定位,確定紅十字會參與社會治理以及城鄉社區治理的發展思路和功能目標,明確紅十字會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的推進策略和工作措施,實現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有機結合,紅十字會及基層組織建設與參與城鄉社區治理良性互動,加快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紅十字會參與城鄉社區治理模式,為進一步發展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織宣傳部部長)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