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愛心藝術家>
百名書畫名家優秀作品選之二十三:江竟瑞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7-07-04  責任編輯:公益中國

中國網北京(劉建航)為了弘揚優良傳統文化,創新和發展當代文化,著名詩詞、楹聯作家李艦波同志歷經數年艱苦磨礪,創作出了600余幅楹聯,分為昌國、養心、惜福三個篇章。作品熱情謳歌時代的大繁榮大發展,給人以警醒和反思,弘揚正氣,鼓舞士氣,振作精氣神。近期,艦波同志聯袂國家行政學院 李興國 等百餘位書畫名家、金石大家,飽蘸激情,揮毫沷墨,創作出一批藝術性、思想性俱佳的優秀作品,旨在形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民族的良好氛圍,形成新時代的民族凝聚力。

中國網聯合多家中央級重點新聞媒體,將陸續刊登諸位大家的詩聯書畫作品,以饗讀者。推動我國傳統的文化繼續發揚光大,服務於我們偉大的民族復興。  

江竟瑞:詩書畫印情所寄 不待揚鞭奮蹄

在首屆中華青少年書畫藝術人才選拔暨優秀作品展示活動組委會經常聽到“江竟瑞”三個字如何了得,但始終未見“廬山真面目”。近日,終於如約相見,他詩書畫印樣樣精通,質樸、率真的個性深得大家喜歡。

江竟瑞老師喜歡詩,他從“燒烤店的鴿子”談起,直言沒感覺是寫不出詩的,“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需要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出豐富的情感,還要有節奏和韻律。他所創作的那首詩反映了鴿性與人性的某些點,既有哲理的思考又飽含大愛情懷,引人體味和深思。

江竟瑞老師的書法,先是學柳公權楷書,吸取其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之神韻。後又臨顏真卿,學習其真書的雄秀端莊,行書的遒勁鬱勃。臨習最多為王羲之、張旭的碑帖,後來漸漸發現簡帛隸書的書寫元素非常豐富多彩,構形元素為半篆半隸,是漢字構形系統走向成熟的標誌。整體風格不做作,質樸敦厚而又天真爛漫,視覺撞擊力強。雖然遍臨真草隸篆草,樣樣都可以出手,但創作書法作品時更喜歡用簡帛隸書抒發情懷。

説起江竟瑞老師的畫,就會提到其虔心創作的國畫《拉著媽媽的手》這幅對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弘揚佳作,特配以“樂其心不違其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兩枚篆刻作品作為點睛之筆,巧妙地標示出畫作的孝文化主題內涵。加之雄健易識的行書書法(李艦波同志的詩詞)在畫面左右呼應,童真激揚地謳歌出人間最珍貴的母子情愫。構圖莊重而靈動、筆法穩健而抒情。彰顯了詩書畫印的魅力和感染力,在諸多媒體得到了廣泛傳播。平時創作大眾喜聞樂見的題材較多。

談到江竟瑞老師的印,就不得不談到其父親江濤——原武漢長江刻字社的元老之一。江竟瑞6歲就跟著父親學習篆刻,取法漢印,對繆篆文字的質樸帥真特別傾懷,其篆刻作品風格多樣,于“自然美”和“裝飾美”之間遊逸,不固持一。江竟瑞老師獨創了“史冊格篆刻”,在基於秦漢及明清等篆刻印章傳統形制、技法與風格的基礎上,強調豎線裝飾,將文字置於由兩條豎線為一組的空間內,形成古代史冊竹簡木牘之徵象,因此稱為“史冊格篆刻”,是對中國篆刻形制(款式)的增新,同時嚴謹地承續著中國篆刻古樸自然和文雅精緻等傳統氣象與意蘊。有人評,其史無前例的外觀效果,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篆刻的形制,具有強烈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是中國篆刻藝術延續過程中的一次發展和進步。

藝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江竟瑞老師稱,作為一個文化人,不僅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更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關於首屆中華青少年書畫藝術人才選拔暨優秀作品展示活動,是對青少年的關注,是對下一代的關愛,是一項正能量的事業。面對越來越多的孩子只會打電腦,急需要喚醒人們對書畫傳承的意識,為了孩子們,他將全力以赴支援作品,不待揚鞭自奮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文/衛如珍)

人物檔案:

江竟瑞,又名江競瑞,字皆吉,筆名:齊可、齊哿,號無所執者、善悟堂主,1961年生於武漢武昌一藝術家庭。是環境美學家、學者、詩人、書畫篆刻藝術家、文化藝術交流社會活動家。中國人生科學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首博書畫院副院長。

江竟瑞從事景觀設計與雕塑、展覽策劃、裝潢設計及書法篆刻創作與相關學術研究至今;發明瞭《大型明珠景觀》等專利;曾出訪日、韓等地做學術考察;其撰詞策劃的電視專題片《勝地佳院》和《丹青育人》在多家電視臺滾動播出;其書法作品在慶長征等多個全國書展中獲獎;為“中國求仙節”創作的數千枚篆刻被海內外人士收藏。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