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公益模範>
其木格:數十年熱心公益事業,年逾古稀仍未止步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7-03-23  責任編輯:張雨荷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22日新媒體專電 題:其木格:數十年熱心公益事業,年逾古稀仍未止步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達日罕

    在中蒙邊境二連浩特火車站,有位年逾古稀卻退而不休的達斡爾族老人,名叫其木格。她是貧困大學生口中資貧助困的“其奶奶”,是志願者們敬愛的“其老師”。幾十年來,她仍以實際行動詮釋雷鋒精神,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並引來更多人的跟隨。

    她把助人為樂當成一生的習慣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二連浩特,是中蒙邊境線上一個不起眼的邊陲小鎮。風沙肆虐,人煙稀少,食物飲水都靠火車運來。為支援邊疆建設、追隨丈夫的腳步,年輕的其木格放棄了原來優越的工作,主動請纓遠赴邊關,成為二連站的一名貨運員。

    “生命的數量我掌握不了,但我要爭取生命的品質。”其木格説,“用有限的生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這些事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上世紀八十年代,年輕的其木格省吃儉用幫助困難工友,被人交口稱讚,稱她為“雷鋒”。而1996年後,為讓退休生活能發揮更多光和熱,老人決定把全部精力投入社會公益活動。

    龐娟娟是其木格老人資助的貧困學生之一。她説:“那年夏天,我捧著大學錄取通知書自己哭,我真的想上學,可家裏一分錢都沒有。聽説了我的情況,奶奶找到我説,‘別擔心,咱一定能按時報到的。’”

    為不讓龐娟娟輟學,其木格老人跑遍社區、民政局、教育局,幫娟娟家爭取到了低保待遇。為湊學費,她自掏腰包,並到處借錢,終於籌集到9000多元,圓了她的大學夢。而因在籌錢時摔斷了腿,沒能親自把娟娟送上火車,成為老人後來談起時的遺憾。

    助人為樂説來容易,但一輩子助人為樂,卻需要一顆滾燙熱忱的心。幫重症肌無力患兒聯繫免費治療,幫貧困家庭申請低保……老人記不清幫助了多少人,只留下厚厚的感謝信和數不清的獎章。


    帶動更多人參與志願服務

    作為年過古稀的老人,其木格每天忙前忙後,也引來一些人不解。自己身體有病,何必還每天奔波?然而,這些並沒有動搖其木格的決心,她始終在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做著有益於社會的事。

    “有些人不理解沒關係,更多的人信任我,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我還是要做我愛做的事。”其木格説,“人都會離去,在有生之年,做對大家有益的事是我認定了的,主就要堅持下去。”

    這位古稀老人多年來助人為樂的事跡,也真真切切影響了一批年輕人。

    由於越來越多鐵路青年開始效倣老人,2016年12月,二連站開始籌備“其木格志願服務隊”,號召青年鐵路人用實際行動學習其木格助人為樂的精神。

    “看到這麼多年輕人能理解志願服務,一起來做好事,我很欣慰。”其木格説,“服務隊成立了,我會帶著大家一起學雷鋒,踏實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

    在得知服務隊成立的消息後,曾受到其木格幫助的大學生呂晨輝主動聯繫了二連站。“沒有其奶奶,就沒有我豐富的大學生活。”呂晨輝説,“我參加志願服務,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我能給奶奶的最大回報。”

    今年暑假回來,呂晨輝將正式加入服務隊。其他受過其木格幫助的學生,不少人在校期間也都積極投身志願活動。那些感受到其木格光與熱的人,很多都開始用自己的方式來傳揚雷鋒精神,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多做實事,多做好事

    現在,很多年輕人對雷鋒這個名字已不像幾十年前的人們那麼深刻。在一些人感慨“雷鋒不再”時,同樣有很多的人在踐行著雷鋒精神。

    網友“精神_小熊”説:“我原先不理解為什麼有人懷疑雷鋒,現在,我想,或許是因為他們覺得無私的人稀缺,所以才懷疑雷鋒做好事的真實性。其奶奶的存在告訴我,樂於助人的人其實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就在我們身邊。”

    “我的工作兩班倒,很忙,覺得助人為樂、學雷鋒離自己很遠。”剛參加工作的客運員沈佳燕説,“但奶奶跟我説,在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把手,平時做好本職工作,也是雷鋒精神的一部分。”

    沈佳燕的工作是幫助旅客使用自助取票機。調整好心態以後,她現在經常利用休息時間跟其奶奶學蒙語,以便為了工作需要,更好地幫助來自蒙古國的旅客。

    其木格説:“我不強求別人去做,只要求自己多做實事,多做好事,就能帶動更多的人。”(完)

    來源:新華社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