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北京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浙江畫院承辦的“詩性工筆——張偉民花鳥畫展”,于10月19日上午9:30北京畫院美術館順利開幕。開幕式由北京畫院副院長、美術館館長吳洪亮主持。此次展覽以張偉民歷年創作工筆花鳥畫作品為時間跨度,精選出的94件力作(其中工筆繪畫61件)構成了其數十年如一日潛心暢遊的花鳥世界,以饗觀者。
“詩性工筆——張偉民花鳥畫展”開幕式現場
“詩性工筆——張偉民花鳥畫展”開幕式現場
出席展覽開幕式的有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王明明;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何家英;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秘書長蕭玉田;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究院副院長陳孟昕;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長孫志鈞;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副院長張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金沙。
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王明明致辭
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何家英致辭
專程從浙江來的嘉賓有:浙江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柳國平;浙江省美協副主席、秘書長駱獻躍;浙江畫院院長助理陳虹;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研究生處處長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任道斌教授、章利國教授。
浙江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柳國平致辭
畫家張偉民發言
到場的嘉賓還有中國藝術研究院美研所所長鄭工;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趙立忠;《美術觀察》主編李一;中國國家畫院創研部主任、專職畫家何加林;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專職畫家喬宜男;天津畫院院長賈廣健;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專職畫家陳鵬;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研究部主任于洋;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裔萼;北京大學文化歷史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墨;《邊緣·藝術》主編許宏泉;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分社社長吳重生;《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聞部主任孔曉寧。
“詩性工筆——張偉民花鳥畫展”剪綵儀式
張偉民接受媒體採訪
張偉民1955年生於浙江杭州,現為浙江畫院中國工筆畫研究所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杭州師範大學特聘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省文聯委員,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張偉民(左)與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文化中心傳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中)
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王明明與畫家張偉民
張偉民與著名畫家姜寶林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説不盡,無窮好。”作為一名典型的杭州人,張偉民自小便生活于錢塘的湖山之間,生於斯長于斯,幾十年的耳濡目染和風雨見證,杭州之於張偉民無疑是其一生所繫的藝術情節。而湖上清幽,一派寧謐,其間的無限風光更是他的精神寄託所在。
從左向右: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究院副院長陳孟昕,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秘書長蕭玉田,畫家張偉民,天津畫院院長賈廣健
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何家英(左)與張偉民在展覽現場
作為近代著名花鳥畫家陸抑非先生的研究生,張偉民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毅然選擇大多數藝術家不願沉潛其中的工筆畫作為志業,在大量解讀古代工筆畫佳作、比照當代工筆畫創作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詩性工筆。
張偉民與嘉賓在展覽現場
當代工筆畫創作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經歷了從走出困境到步入復興的發展過程。工筆畫藝術于當代的發展與開拓,不僅需要再現和反映生活,更需要精神與審美境界上的進一步提升,將中國工筆畫從最初熱衷於形而下的描寫推向形而上的表現發展。當代工筆畫在發展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思辨上的問題,因為今天工筆畫不缺少技法和形式,需要提高的是文化品格。張偉民的創作時刻警惕“藝與術”二者間的辯證關係,崇尚於心性的表達,其筆下的自然世界是浪漫主義的象徵,在試圖讀懂其內心的同時,也是對觀者自我內心世界的洗禮。
同時,張偉民具有極強的白描寫生能力,長于把握一瞬之機。其眾多白描寫生稿中都非一蹴而就,相反會大面積留白,日後他會將這些白描稿反覆打開,來回審視平衡調整。就是在這樣無數次繁複細緻的打開與折起中,張偉民一次次重拾時空的瞬間,嘗試著對心靈慰藉的探索,記憶碎片在慢節奏的重復中拆解組合,等待情境的到來最終合而為一落于紙上。
之所以堅持面對面深入大自然去以狀物,是因為張偉民相信所描繪的對象,所表現的內容、所闡述的境界是有靈魂的,是一個曾經感動於自我的鮮明生命,“我一生的態度,證明你的靈魂,存在的是你的心”,而繪畫是其以創作實現其心靈自由的方式,當有限的生命換取為不斷生長的藝術精神,筆端世界的詩意更淬煉得悠長。堅持詩意創作、將浪漫主義的心性傳達給觀眾的張偉民,其創作過程卻並不詩意——可以在數九履薄冰晨起,亦可以在三伏冒酷暑晚歸,其從藝之路可謂“以生命換取精神”。
詩性工筆的創作,涵容了張偉民數十載的探索。他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堅持不懈的寫生觀察,唯美夢幻的意境謀劃,實入虛出的繪畫語言,工筆意寫的“營造法式”,大塊的墨色渲染,挺健的細筆勾勒,共同形成其作品的詩性。在其作品《風月無邊》、《萬木霜天》、《春之潛流》、《亂紅飛過鞦韆去》、《清質澄暉》等諸多作品中,足可以看到花開的聲音,聽到霜葉的律動,觸摸到心靈的跳動,感受到了生命的灌溉。
通過此次展覽,我們在領略張偉民對於傳統工筆藝術經典繼承、時代文脈把握的同時,更能欣賞到其于兩宋院體畫的雅致和文人畫追求上巧妙的結合,以及寫生對於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創作的重要意義,而更重要的則是一位藝術家如何將外在生命律動和內心精神追求,渾然天成為其獨特的審美情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