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慈善家
張倩玉:為大眾慈善代言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9-13  責任編輯: 張雨荷

    本報記者 李濟慈

    來源:慈善公益報

    張倩玉,知名慈善家,中華慈善總會第三屆榮譽副會長、永久理事,中華慈善總會大眾慈善基金創始人,香港大眾慈善總會執行會長。2009年首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獲得者;2010至2012年連續三屆中國慈善界最高榮譽“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獲獎者,成為中國女慈善家獲此殊榮的第一人;2014年再次榮獲“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2016年第九屆“中華慈善獎”頒獎嘉賓。

    張倩玉的慈善理念是“讓大眾參與慈善,讓慈善惠及大眾”,長年致力於將慈善投向最需要的地方與最需要的人,是“精準慈善”的倡導者與踐行者。近年來,她將企業具體事務交給公司高層人士管理,而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向慈善事業,被譽為代表中國慈善未來的一位職業慈善家。

    愛心的延承

    張倩玉走上慈善之路還要得益於父親的言傳身教,她説:“記得小時候,父親告訴我:'世界上最廣大的不是高山,不是大海,而是胸懷;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不是珠寶,不是錢財,而是愛心。'我記住了父親的話,努力去實現我的夢想,做一個有胸懷的人,一個有愛心的人,一個事業有成、富於價值的人。”

    張倩玉的第一次慈善經歷是在她19歲時,向江西九江洪災地區捐出了生平第一個10萬元善款。張倩玉對此記憶猶新,她説:“1998年江西九江發生洪水災害,全國掀起了賑災捐款的熱潮,我被這股熱潮深深感動了,只想為災區人民盡點心意、出些力氣,於是我就捐助了10萬元。這是我第一次做慈善,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境也開闊了許多。這件事讓我感覺到自己長大了,成熟了,可以為社會盡一份力量了。從那一刻起我便定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這次帶有自發性質的善舉為張倩玉打開了一道天窗,使她看到了一片更為明澈的天空,一個更為廣大的世界。她的愛心溫暖了別人,也回暖了自己,使她感到心靈的愉悅與人格的昇華。從此,張倩玉的慈善之路便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三位引路人

    張倩玉步入慈善之路,有3位“貴人”的指引。第一位便是“愛心天使”“感動中國人物”叢飛。作為一個將畢生獻給慈善事業的人,叢飛傾其所有扶貧濟困,以至不惜向生命借貸,與死神抗爭,將自己化成一份大愛鋪展人間,感天動地。叢飛的精神與義舉感動了社會,感動了中國,自然也感動了張倩玉。正是在叢飛的感召之下,她走上了叢飛未盡的道路。

    使張倩玉真正了解慈善事業的是中華慈善總會前任會長范寶俊先生。張倩玉的慈善義舉引起了范會長的關注,他從這位年輕女企業家的身上看到了中國新一代企業家的精神追求與慈善嚮往,也看到了中國慈善事業的未來與希望。

    范會長在多個場合提到張倩玉的善舉,給予了高度評價,鼓勵並指引她正確處理企業經營與慈善事業之間的關係。從此,張倩玉與中華慈善總會有了更加深入持久的合作,共同策劃組織了多種慈善活動,為中國慈善事業加注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張倩玉也由此被任命為中華慈善總會第三屆榮譽副會長、中華慈善總會永久理事及中華慈善總會大眾慈善基金執行主任等稱號。

    將張倩玉帶進慈善事業新階段的是中華慈善總會現任會長李本公先生。隨著《慈善法》的頒布實施,中國慈善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全民慈善意識更加普及,各級政府、各級慈善組織與社會各界對慈善事業的關注度大幅提高,慈善行業也將更加規範,管理更加科學,這就要求從業者與管理者的素質日益增強,以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李會長鼓勵張倩玉不忘初心,在慈善道路上繼續開拓進取,為慈善事業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

    善心澆注 善果纍纍

    張倩玉是一位為豐富的慈善事跡所書寫的人。如果説她最初的善舉是出於天性,屬於自發的愛心表達,那麼其後的一切便成了自覺自為的行動。從生平第一個10萬元到現在已無計其數的善款,從19歲的第一次善舉到如今步入不惑之年的榮譽滿身。20年來,張倩玉的慈善足跡已成為長長一列:

    1998年,江西九江洪水災害,張倩玉捐助10萬元;2002年,資助北京大學多名貧困學生、捐助東北大學張學良“漢卿會館”奠基活動、捐資全國政協京昆室主辦的“慶祝國慶京劇晚會”;2003年,捐資陜西省延安市創辦“高士其(碧玉)科普小學”、捐資承辦由中華慈善總會、中國女企業家協會主辦的“華夏巾幗論壇”;2004年,捐資承辦由中華慈善總會主辦的“巨龍頌”大型慈善公益晚會、捐資370萬元,挽救多名白血病兒童;2009年始,策劃、創辦、資助連續三屆“情滿人家•共創和諧”中華慈善春節晚會,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及持久的影響力、捐助“渴望行走項目”,先後進入山東、河南、廣東、吉林、遼寧、四川、浙江等省市縣,為殘疾人士帶去福音、組織、捐助開展“關愛女性健康”系列救助活動,向全國各地貧困地區捐助婦科醫療設備、藥品,並組織開展“兩癌”免費篩查活動,為數萬人次婦女進行查體併為“兩癌”患者提供可持續性的救助資金;2011年,發起成立“大眾慈善醫療救助”項目,已向山東、福建、湖北、山西、河南、寧夏、雲南、青海、海南、河北、四川、甘肅、廣西等10多個省、30多個縣(市)捐助、捐贈婦科、男科、血液透析等方面價值5000多萬元的醫療設備與醫藥物資、發起成立“關愛青少年健康”項目,針對貧困地區與貧困家庭青少年所面臨的教育資源匱乏、重大疾病、身體殘疾、就業困難等諸多方面的困難,發動全社會力量開展多種救助活動;2014年,發起成立“關愛軍人家庭”項目,旨在匯聚社會力量,幫助因重大疾病、因公致殘、因遭受突發性災害等造成生活特別困難的軍人家庭,為凝聚軍心民意、支援國防建設、促進社會和諧貢獻一份力量;2015年,捐助“唱響慈愛•共築民族夢”百企助學暨全國愛心歌手展演系列公益活動。為更多的音樂愛好者搭建一個展現才華的舞臺,同時激勵他們支援慈善、參與慈善,為處於困境中的青少年奉獻愛心;2016年,開展“中慈愛心圖書室”援助項目,已先後在福建、廣西、四川、河北、遼寧、陜西、雲南等省落成,共向各地捐贈價值1930萬元的中小學課外讀物……

    如今,張倩玉仍在路上。

    大眾慈善 開啟慈善未來之匙

    張倩玉説:“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但我要將生命給予大眾。”慈善事業從來就是大眾的事業,是一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社會公益事業。

    張倩玉遵從這樣的理念,與中華慈善總會合作,共同創立了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大眾慈善基金,旨在傳播慈善文化,搭建慈善平臺,弘揚慈善精神。同時為社會弱勢群體以及遭受各種自然災害的人們極盡所能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大眾慈善基金主要關注于救災、扶貧、安老、助孤、支教、助學、扶殘、助醫等領域,在善款的使用上採取現代管理手段,按國際化慣例運作。資金使用情況統一交由國家審計署審計,以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性及可控性。

    在張倩玉的理解中,關乎大眾的慈善事業正需要大眾共同實現,需要整個社會在有法規、有組織、有計劃、有章程的前提下完成。這正與《慈善法》所倡導的“全民慈善”的目標與宗旨相吻合。

    為了傳播這一理念,張倩玉還創辦了《大眾慈善》雜誌,始終秉承“讓大眾參與慈善,讓慈善惠及大眾”的辦刊原則,致力於傳播最先進的慈善思想、最智慧的散財之道、最多數人的呼聲、最具榮耀的慈善精神。張倩玉認為,慈善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整體慈善意識的提高,只有全民向善的慈善文化才能帶動慈善事業的社會化進程。

    四十不惑 慈善不輟

    回首多年來的慈善歷程,張倩玉説:“在未做慈善之前,我認為自己還是十分富有的,然而自從做了慈善,面對那麼多需要幫助的人們,那麼多想要開發的慈善項目,我發現自己真的是有些力不從心了。雖然因為慈善我放棄了很多、失去了很多,但也因此得到了更多,尤其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豐富多彩的經歷,還有真誠奉獻後所得到的充實與快樂,這些都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激勵我在慈善之路上勇往直前的動力。”

    來源:鳳凰網綜合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