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美麗中國>
湖南:落實精準扶貧舉措 打好脫貧攻堅戰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5-10  責任編輯:李艷娜

  脫貧“快進鍵”,要靠解貧“金鑰匙”。

  真貧怎麼識?窮窩怎麼改?窮根怎麼斷?錢從哪來?湖南把精準脫貧的新要求,落實為管用的新辦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真貧怎麼識?

  “一個也不能漏,一個也不能多”

  懷化市芷江縣五郎溪村,村部前的公示牌十分搶眼。

  貧困戶資訊,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幫扶責任人……扶貧臺賬,條條列出,精準到戶。

  “全村86戶貧困戶,331人,去年脫貧26戶,今年可全部摘帽。”駐村扶貧工作隊長費志勇總不忘了強調一句:“要是沒有前面的精準識別,後面的工作都是空談。”

  貧困家庭看什麼?具體標準怎麼定?“到府問了半天,情況似乎摸了一大堆,可回頭一想,有些該問的沒問,問了的卻不那麼緊要。”費志勇説。

  先後6輪走訪,耗時60多天,思路逐漸清晰。先用排除法,“擁有磚混結構住房或在城鎮購有商品房不評”“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人員家庭不評”……“九不評”明確了門檻;再“一看五評”,看家庭年每人平均純收入,評住房條件、評生産資料、評勞動能力、評教育程度、評健康狀況,按指標量化打分,排出了先後。

  工作隊一家説了還不算。戶申請、組提名、村評議……一個環節不能少,“公開透明大家才能服氣。”村支書田昌英説。

  在湖南,從全面識貧,到建檔校貧,再到精準定貧,識別工作“篩”了三輪。“一個也不能漏,一個也不能多。”湖南省扶貧辦主任王志群説。

  窮窩怎麼改?

  鎖定對象重點傾斜,每戶最高補5萬元

  一年之前,劉兆煥的安居夢,似乎還遙不可及。

  老房“服役”30多年,地基下沉,多處開裂,多年前的一場大風,讓其中一間脆弱倒地。家人或病或殘,兩個孫女上學和生活的開支,讓這個貧苦家庭再無能力顧及其他。

  2015年5月,靠著當地政府4萬元的補助,劉兆煥一家住進了60平方米的新居。“裝修和一些傢具都是政府幫忙出的,我只花了3000多元拆除和清理老屋。”劉兆煥介紹。

  先建後補,補貼資金1到2萬元——若是按以往的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劉兆煥的安居夢依然遙遠。武岡市委書記侯文算了一筆賬:“農村建一幢60平方米左右的單層住房,最低也要5萬元。除去補貼,大頭還需貧困戶自己配套,怎麼出得起?”

  鎖定貧困危房戶,湖南省量身打造一套“特惠”安居法:整合資金,重點傾斜,特困農戶每戶最高可獲4萬元補貼,扶貧部門每戶再跟進1萬元。兩年來,湖南全省25萬貧困危房戶,已有近7萬貧困農戶住上了新房。

  窮根怎麼斷?

  “四跟四走”建利益聯結機制

  斷窮根,靠産業。調研中,王志群卻發現不少偏差。

  扶貧資金打卡到戶,貧困戶囿于能力,無法對接市場;地方扶持産業,能人、合作社往往成了獲利的大頭,成了“扶富不扶貧”。“關鍵是如何打造貧困戶與産業的利益聯結機制。”王志群説。

  洞口縣古樓鄉七渡村,茶樹遍山。忙完明前茶的採摘,貧困戶肖龍開始盤算起今後的營生,“明前這一批,每畝賣了3000多塊,要是到了後年的盛産期,一年收入肯定在6000元以上。”

  肖龍幹活的茶葉基地,一共2.3畝,來自古樓雪峰雲霧茶葉公司的“反包”。在七渡村,貧困戶與茶葉公司結成利益共同體:貧困戶的扶貧資金交由公司流轉土地開發茶園,公司再把茶園按一定規模包給貧困戶,貧困戶只需投工投勞,鮮葉由公司統一收購。

  “貧困戶有了可觀穩定的收入,茶葉加工有了原料保障,公司還有扶貧資金支援,一舉三得!”公司董事長肖冬紅説。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湖南摸索出了“四跟四走”: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産業項目走、産業項目跟著市場走。兩年來,省本級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2億元,整合其他資金近50億元,實施扶貧重點産業項目138個,精準幫扶40萬貧困農民增收脫貧。

  錢從哪來?

  特惠金融扶貧“四兩撥千斤”

  春木耳採摘忙。驟雨初歇,羅勝長和妻子又一頭扎進了家門口的黑木耳基地。

  在麻陽縣江口墟鎮田灣村的黑木耳種植合作社,貧困戶羅勝長既是打工者,又是股東之一。股東都是村裏的貧困戶,每戶5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是他們的股金來源。

  辦下這筆貸款,羅勝長只用了一天時間,條件卻優惠到了“極致”——無抵押、無擔保、基準利率、政府貼息,只要是經過評級授信,建檔立卡的貧苦戶,最高可貸5萬元。

  農民貸款難,本是老大難,貧困戶尤甚。湖南以財政資金為杠桿,撬動金融資本,低門檻、低成本的制度設計,確保全省85%以上的貧困戶“邁得進門檻”。

  據統計,去年,湖南已對121萬戶建檔立卡貧困農戶開展評級授信工作,95.8萬戶獲得有效授信,累計發放貸款20億元。“2016年,計劃新增貸款投放量達60億元以上。”王志群説。

    來源:人民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