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關注民生
鄭州:"救助+"為困難群眾撐起保障傘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3-28  責任編輯: 李艷娜

  鄭州市民政局近日傳來消息:剛過去的冬季,鄭州市共救助在城務工人員、流浪乞討人員13347人……

  社會救助,作為一項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十二五”期間,在鄭州,不斷創新思路、健全制度,強化措施,依法實施,開啟了“救助+”的“大救助、全覆蓋、常態化”之路。 鄭州報業集團記者 李娜

  救助+體系

  形成“大救助”格局

  社會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防線,是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

  鄭州不斷創新救助機制,整合分散的救助制度,統一構建社會“大救助”制度體系。規範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和臨時救助(含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八項救助制度。

  有了這八項救助制度,百姓如遇到難題,政府會給予更全面的幫助。

  家住淮河路的馬季最近遇到煩心事:原本一家人就要靠低保維持生活,他患有心臟病,做不了重活,他的母親又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孩子眼看2016年就要高考……接二連三的變故讓馬季一家的生活陷入低谷。

  2016年3月18日,馬季來到市民政局諮詢,工作人員了解馬季一家的現狀後,告訴他,低保家庭有醫療救助,除了醫保報銷外,最高一年可獲1萬元救助;孩子考上大學,有教育救助,可以拿到5000元助學金;家庭遇突發事故,還有臨時救助,可以有一年1萬元的救助金……

  馬季聽後,按照規定填寫了相關申請資料,審核通過,他將得到系列幫助,緩解家庭的困境。

  和馬季一樣,在“救助+體系”下,越來越多的人納入到了救助範圍內,“大救助”的格局正在形成:

  “救助+基礎生活”,以低收入人群為基礎,為其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

  “救助+專項”,以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為核心,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

  “救助+臨時”,低保家庭或者低收入家庭遭遇交通事故、火災、溺水等人身意外傷害等,可以申請臨時救助。

  “救助+特困”,對“散居”三無人員全部納入城鎮低保。

  “救助+救災”,“十二五”期間,鄭州共救助受災困難群眾21萬餘人,恢復重建民房900余間。

  “救助+慈善”,鄭州慈善總會連續5年每年投入善款不少於2000萬元,救助困難群眾共計150萬餘人次。

  救助+創新

  開創“全覆蓋”模式

  2015年10月26日,還沒有立冬,鄭州冬季專項救助工作已啟動。

  到今年3月15日,鄭州實施了為時近150天的流浪乞討人員和零工人員的專項救助。

  而這樣的專項救助,鄭州已持續3年。

  2013年,鄭州市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強化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等特殊群體救助管理的實施意見》。一張救助流浪乞討人員、零工人員的救助之網密密地織了起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由民政部門牽頭負責做好救助管理工作;零工人員由人社部門牽頭負責做好服務管理工作;市城鄉建設、人社部門督促指導大型建築工地、大型商貿市場等的主體管理單位在場內設置零工服務管理點;各區、開發區統籌協調,在零工比較集中的地方設置零工安置點……

  2013年~2015年11月底,鄭州市冬季專項救助工作中,成立臨時救助站(點)14個,共出動417513人次,車輛65322台次,共救助49132人。

  “全覆蓋”,是對困難群眾救助範圍的全覆蓋,低保人員、低收入家庭、流浪乞討人員、“三無”人員、貧困大病患者、生活困難的教師和民警等群體都被納入了救助範圍。

  “全覆蓋”,是對困難群眾需求全方位的覆蓋,包括除基本生活保障外的教育、衛生、住房、醫療、臨時救助等各方面的全覆蓋。

  “全覆蓋”,是政府各部門聯動的全覆蓋,民政、公安、人社、醫療、教育、城管等各部門各司其職,慈善、志願者、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共同織就救助之網。

  “全覆蓋”,是大救助體系不斷完善,以人為本,以制度為保障,以實施為抓手的大救助的全覆蓋。

  救助+機制

  構築“常態化”救助體系

  有規矩,才成方圓。鄭州市積極健全救助政策,不斷完善救助體系。近年來,以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為總要求,市政府連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關於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鄭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完善了城鄉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醫療救助制度、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建立了鄭州市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等制度,進一步築牢織密了民生安全網,覆蓋了社會救助制度的盲點。

  體系完整,標準也在提高。2011年~2015年,城市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340元提至520元;農村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180元提至290元。農村五保對象分散供養標準從每人每年2592元提至4176元;集中供養標準從每人每年4320元提至6960元。

  同時,低保標準建立了自然增長機制。為保障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不受物價上漲影響,2011年鄭州市建立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

  剛過去的“十二五”,鄭州以“救助+”的形式,以民為本、開拓創新、依法救助,走出了一條“大救助、全覆蓋、常態化”之路。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鄭州的“救助+”將拓展到更廣泛的民生領域,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完善和加強,讓社會進步、政府關懷、慈善文明覆蓋更多的群體。

    來源:鄭州晚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