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美麗中國
四川:解決精準扶貧"最後一公分"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3-10  責任編輯: 李艷娜

  一些地方的扶貧規劃千村一面、千戶一面,蒼溪一村支書托記者把他的疑問帶上兩會求教——

  3月7日,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支書、首屆四川“十大扶貧好人”李君委託記者將自己了解到的精準脫貧中的問題,轉給同樣來自貧困村的全國人大代表、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駱雲蓮,希望能引起更多人關注。

  2月20日,李君因自己探索的“網際網路+遠山結親·以購買代捐”精準産業扶貧模式登上央視新聞聯播。但他在省內參觀學習發現,有的地方在扶貧中存在一窩蜂傾向,規劃産業,都搞核桃、獼猴桃等,沒有充分考慮貧困戶能力和需求,一味追求規模,只重視生産前端,忽略了三五年投産後的産能過剩隱患和後端銷路問題,極易導致二次返貧。

  這樣的狀況讓李君困惑。當前,四川省脫貧攻堅整體部署全面完成,資金項目向貧困村傾斜,幫扶隊伍覆蓋下沉到村,“最後一公里”不斷縮短。但不少地方規劃千村一面、千戶一面,幫扶措施大同小異,與因村制宜、因戶施策要求還有差距。精準扶貧進村與入戶,這“最後一公分”如何打通?

  進村 以市場化為引領,選準主導産業

  近兩年,四川省脫貧攻堅節奏加快,對於習慣傳統扶貧方式的扶貧工作者來説,無疑是一大考驗。

  對於貧困村來説,關鍵是精準發展産業。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省農科院副院長劉建軍去年跑了二三十個貧困縣,發現貧困村産業規劃問題突出。“現在都是單位定點幫扶,但很多單位不是從事農業的,因此一些産業項目的選擇不符合農業技術實際要求,或是各搞各的無法形成規模效益。”他認為,在農業項目選擇上,應該有農業技術部門的意見,或是構建統籌協調機制,避免各自為政。

  全國人大代表、省農業廳廳長任永昌認為,貧困村搞産業不是五穀雜糧都適宜,樣樣搞點,樣樣不成氣候,須選準一兩項基礎好、潛力大主導産業集中打造。

  到底咋精準?在駱雲蓮看來,自己村上從爭取修路到取消修路,就是體現。

  古路村是雅安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貧困村,被稱為“懸崖上的村子”。2015年規劃了一條村道,但雅安當地仔細調研後發現,路這個最大絆腳石,卻可能是保持原生態發展的最大財富,於是取消修路項目,改修載人載物索道。“今年最熱鬧時接待遊客1000多人,山上的核桃、臘肉脫銷,有的村民一天就賺1000多元。”駱雲蓮想通了,別人都有路,自己沒有就是特色,就可能實現精準脫貧。

  “這背後,就是要求扶貧也要強化市場思維,借助市場化模式。”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耿福能認為,企業在市場前沿,有人才、技術及商業運作優勢,因此要多撬動企業參與扶貧,避免“政府熱、市場冷”怪圈。

  入戶 把脈致貧原因,實現量體裁衣

  精準入村後,最難的是精準到戶。

  作為貧困村的村支書,駱雲蓮明顯感覺到,貧困現在已不是籠統概念,而是一家一戶的個性化需求。“南充市貧困人口因病因殘致貧比例達60%以上,這部分大多數屬於低保政策兜底和醫療救助範疇。”全國人大代表、南充市代市長宋朝華建議,對於確實無勞動能力戶,可以加大財政扶貧資金股權量化力度,讓這部分老鄉能當股東,穩定獲得分紅收入,“精準扶貧,要因地制宜,更要因戶因人制宜,把脈每一戶的致貧原因,然後量體裁衣、精準施策。”

  對於有勞動能力的,主要還要靠産業建立“造血”機制,但也不是想當然地幫。全國人大代表、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羅春梅在藏區一家即將開張的藏家樂裏,發現這樣的狀況:整個藏家樂裏沒有洗手間、樓梯坡度起碼有80度,“一定要關注被幫扶群眾的個性需求,只有達成充分共識,才能充分調動積極性,發揮成效。”

  目前,四川省已確定“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就是從人和致貧原因角度謀劃精準扶貧。“希望省上儘快落地計劃,實現精準治貧。”駱雲蓮充滿期盼。

  [連線]

  父子間的精準扶貧熱線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甘孜州九龍縣煙袋鄉毛菇廠村支書張國富,被記者問得最多的問題是扶貧,他被兒子張子春請教最多的問題也是扶貧。

  2015年9月,29歲的張子春被巴塘縣紀委派到昌波鄉的貧困村魚氐村任“第一書記”。雖生於大山農家,但埋頭讀書的張子春是扶貧門外漢,尤其對咋個精準,實在沒底。父親的電話,便成了他的諮詢熱線。

  魚氐村村民以玉米為生,賣不了幾個錢。仔細分析優勢後,有幾十年村幹部經驗的張國富先從産業精準支招:搞生態蜂蜜、栽種核桃。“正規劃建立一個中蜂基地,通過電商,讓我們這裡的天然野蜂蜜優質優價,同時種500畝核桃。”張子春説。

  這還不夠,根據父親建議,張子春將村上9戶貧困戶致貧原因摸清,把脈開“藥方”,隨著省上“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實施,將分別得到精準施治。“有2戶搞易地扶貧搬遷,有的搞蜂蜜、核桃,有的技能培訓外出務工,實在沒勞動能力的低保兜底。”靠著父子間的熱線,張子春現在已經找到了當好“第一書記”的感覺。

    來源:四川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