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關注民生
讓老人在社區實現"養者能醫"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3-04  責任編輯: 李艷娜

  編者按:

  截至2015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比例為10.5%,已經超過國際老齡化標準;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增至2.6億;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首次超過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

  這個龐大的人群如何優雅地老去?遠足旅行、盡情歌唱、優雅舞蹈……這都必須建立在擁有一個健康身體的基礎上。然而,很多老人受困于各類慢性疾病,對美好閒適的晚年生活只能心嚮往之。

  有沒有一種機構,讓老人在家門口就能管理好慢病?有沒有一種方式,能跟蹤幫助老人實現健康晚年生活?南京蘇新智慧社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新”)正在尋找答案,探索讓老人身心健康地獲得快樂的晚年生活。

  創新醫養+社區養老模式探索慢病健康管理具體做法

  2013年9月,國務院頒發《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稱《意見》),提出要推動醫養融合發展,各地要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要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當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建立社區醫院與老年人家庭醫療契約服務關係,開展到府診視、健康查體、保健諮詢等服務,加快推進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端醫療服務試點。

  2014年5月26日,南京蘇新智慧社區服務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開始探索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産業化道路。事實上,年輕的蘇新是擁有十多年“養老”經驗的行業先驅,是“娛樂養老”生活方式創始人侯國新及其團隊在養老領域的又一個新探索。

  在為老服務過程中,疾病給老人們帶來的痛苦與無奈一直讓侯國新和他的團隊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人老了總會生病,單純的精神關愛不能滿足所有的老人,有的老人年紀不大,過早得了慢性病;有的老人年紀大了,身體自然出現了器官的病變和老化,面對這樣一群老人,該如何讓他們快樂?侯國新和他的團隊發現,目前大醫院承擔著診斷治療的功能,但去一趟醫院非常不方便,光是坐車、掛號、排隊、看病、拿藥就要花上半天甚至一天時間;社區醫院則更多的是承擔預防的功能。然而,慢病養護、康復護理、中醫調理、監督跟進等醫療手段恰恰是慢病老人最迫切的需求,所以在社區裏無論哪種形式的養老,慢性病養護都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及生活品質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指出,慢性病已成為中國人的頭號健康威脅,腦卒中等腦血管病作為國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如不加以控制,預計到2020年,病例還將增加一倍。

  《意見》及慢性病現狀堅定了蘇新對新的養老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也為其指明瞭方向,其首創的“醫養e+社區養老模式”,旨在通過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健康數據預判、營養搭配等來構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體系,幫助社區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實現“養者能醫”。“醫養e+社區養老模式”採用“一醫五養”的模式,即在社區建一個“醫館”五個“太極瑜伽養館”,來實現“做中國社區老年慢病健康管理專業機構”,並註冊“正清舒心堂”為服務品牌。

  “醫”指通過醫館用傳統中醫文化為老人提供專業的慢病管理、康復理療、中醫藥調理等服務,讓老人“看好醫不難,吃好藥不貴”。

  “養”指通過養館為老人提供傳統太極瑜伽、書法養生等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幫助老人“練好吃對,長命百歲”。

  “e+”指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將醫館、養館串聯,將老人健康檔案和病史檔案兩卡相結合,為老人提供全方位慢病監控。最終讓每個老人都能在社區“優醫優養,生活安康”。

  醫養結合新探索

  初見成效便利社區老人

  2015年6月1日,首家蘇新慢病養護康復中心(即“正清舒心堂中醫館”)在南京鎖金村街道開業。一走進養護康復中心,一台融合了身高、體重、血壓等常規體檢項目的儀器赫然在目,只要刷一下身份證,就可以在該台機器上做免費檢查,一旁的工作人員會給予專業性的指導。走到二樓,康復理療室、中藥房、醫養大講堂、專家診療室、康復器材等各個模組有序成列。

  “好醫”是社會公共資源,通常患者去醫院找專家,一號難求。中醫館通過與三甲醫院建立合作關係,邀請三甲醫院主任醫師每週到中醫館坐診,讓醫生與老人交流、問診,幫助老人實現“看好醫不難”的願望。“中醫治病有一個秘訣,就是一人一方。”著名中醫蒲輔周先生認為,“病同,其證也同,也未必用同樣的方藥,還要看體質、時令、地域、強弱、男女而仔細斟酌,不要執死方治活人。”根據此思想,中醫館弘揚一個老人將由一個醫生穩定跟蹤服務,這種“家庭醫生”的服務能讓醫生對病人的身體狀況做到準確了解,從而給出合理的調理方案。

  “有事沒事,過來查查、過來聽聽、過來練練。”養護康復中心的成立給周圍社區老人生活帶來了不少改變。

  80歲的王紅琴長期患有失眠症,需要經常去醫院復查,但每次去醫院復診都是全家人出動,十分不便。如今,她每天都來康復中心報到,在心理診療室裏,她躺在帶有診療效果的沙發上“深睡”,頭上戴的儀器,其終端由一旁觀察的醫生連接在手中的平板電腦上,王紅琴做夢的數據被醫生認讀。“我每天都會來睡眠椅上睡上一小時,真的能睡著,精神好了很多。基礎的檢查這裡都有,檢查的結果都會上傳到醫院數據平臺上,我就不用老讓孩子們陪我去醫院了,直接在家門口就可以做理療,費用也省了不少,孩子們也都非常放心!”做完理療的王紅琴神采奕奕。

  60歲的李平也在空氣波壓力治療儀上做著理療,他表示,50歲的時候他就得了糖尿病,一直靠藥物控制,糖尿病導致他腿部出現並發癥(靜脈曲張),經常疼。但現在每兩天就過來用專業儀器理療一次,非常方便。“糖尿病靠的就是後期的養,這裡的醫生幫我做好日常的飲食搭配,鍛鍊計劃,定時提醒我,這是去大醫院看病都享受不到的服務。”李平説。

  蘇新慢病養護康復中心成立半年以來,在精神“養”的基礎上拓展了“醫”的部分,更加豐富了為老服務的外延,實現老人慢病的後期康復管理,正在通過整合醫療、網際網路、數據庫等技術和資源實實在在地幫助老人解決慢病的康復問題,為老人的後期診斷提供保障,實現老人慢病康復資訊跟蹤無障礙,切實解決了老人看病遠、累、難的問題,也真正落實了國家提倡的“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指導意見。

  以養護康復中心為圓心,輻射兩個相鄰的社區。同時,以15分鐘路程為半徑,五家養館分佈在四週,養館為老人提供傳統太極瑜伽、書法養生等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倡健康的生活模式,幫助老人獲得身心健康。

  從實踐中不難發現,慢性病養護不僅深受老人的歡迎,更是家庭以及全社會的需要,它是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一次延伸,也已然成為社區居家養老産業化新的著力點。

  打造産業化之路讓醫養+社區養老模式惠及更多老人

  2015年,國家出臺了《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鼓勵養老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創新發展。同時,“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養老作為“健康中國”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在國家政策支援、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醫養融合”的背景下,蘇新所提出的“醫養e+社區養老模式”的未來又將如何呢?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蘇新也很樂意面對這個問題。

  1.區別傳統醫養融合概念,為社區有自理能力老人提供服務,實現老人在社區“養者能醫”

  如今,全國各地都開展了醫養融合的試點工作,主要在護理院或者養老機構開展。蘇新在實踐中發現,實際上對醫養融合需求最多的是“居家養老老人”,即約97%的老人,因此蘇新倡導的“醫養e+社區養老模式”主要服務對象就是這97%的老人。與傳統醫養融合更側重於護理院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務不同,“醫養e+社區養老模式”核心是為有自理能力老人提供“慢病健康管理服務”,延長有自理能力階段,提升生活品質,縮短不能自理或半自理階段。最終實現讓每位老人都能在社區“優醫優養,生活安康”。

  2.專注為老人提供好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良好的健康管理手段,最終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質

  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余壽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處於“帶病生存”狀態,因此提升老人健康生活品質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舉措。鋻於此,蘇新通過為老人提供好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資訊化手段、健康數據預判、營養搭配等來構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慢病健康管理體系,從而最終實現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質。

  3.以産業化思路發展,以“一醫五養”建店形式為依託,做“正清舒心堂”服務品牌連鎖

  “醫養e+社區養老模式”要想可持續發展,就需要走産業化發展之路,而服務品牌連鎖已經是全世界最成熟的商業模式。因此蘇新將正清舒心堂服務品牌連鎖定位為其商業模式,即以生活方式、産品標準、店舖形式、功能佈局、人才培養的標準化、統一化為基礎,形成高複製性;以傳統服務業連鎖+網際網路的新型服務模式,建立大數據,形成競爭壁壘;以穩定可靠的盈利模式促進“醫養e+社區養老模式”可持續發展。

  4.將網際網路技術與醫養相結合,提高競爭力

  “醫養e+社區養老模式”和傳統醫養結合的區別不僅止於此,最大的區別就是該模式讓網際網路技術與醫養相結合。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開發了“一家卡”軟體,該軟體以老人為主,覆蓋全家健康。通過該軟體,子女可使用手機微信、APP終端等幫助老人就醫問診,通過終端管理全家健康情況,避免了老人對現代化工具不熟悉、不會操作的情況。通過微信端、網頁端也更方便對老人進行記錄跟蹤、醫療諮詢及資訊服務等。

  5.做有責任的企業,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

  對蘇新而言,“醫養e+社區養老模式”不僅承載著對老人的關愛,更是對家庭和社會的回饋。“現在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在走産業化道路的同時,也解決了部分人的就業問題。”蘇新的工作人員算了一筆賬:一個“養”館需要5名工作人員,一個“醫”館需要8名工作人員,一個社區建“一醫五養”,就可以提供40-50個就業崗位。以江蘇省為例,一個城市大概有社區100個左右,全江蘇有1000多個社區,理論上就可以建1000家店,就可以提供5萬個就業崗位,1000多個創業機會。而蘇新的目標是面向全國,因此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創業崗位。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中國社會養老現狀》中指出,13-15年後養老産業將會替代房地産産業成為中國第一大行業,成為中國新的超過10萬億級的超級大産業。面對未來的超級大産業,蘇新充滿信心:“養老是責任,服務是産業,‘醫養e+社區養老模式’産業化的道路還很漫長,如何為老人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我們還在這條路上不斷學習、探索和實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實現目標,讓天下老人都受益,最終實現讓每個老人都能在社區優雅地老去!”

    來源:人民政協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