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愛心藝術家
李曉玲談兒童慈善:藝術是對人生最好的滋養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1-29  責任編輯: 李艷娜

  或許我們每個人揮別2015的心情各不相同,然而對未來的期待卻總可以歸納為四個字:面懷美好。對於藝術家李曉玲來説,面懷美好是她對人性本質的倡導。心念是萬事的源頭,如果每個人都獻出愛心,這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2015年,李曉玲前後三次,分別在香港領賢慈善基金義拍、天星調良馬術公益晚宴以及尤倫斯藝術中心慈善晚宴進行《面懷美好2》系列作品的義拍,共計籌得善款九十余萬,悉數捐贈給兒童及教育公益事業。至此,這位女性藝術家默默堅持十年兒童藝術慈善才見諸各大媒體的報道。

  李曉玲的慈善舞臺遠在雲南省怒州瀘水縣和四川省阿坎州若爾蓋縣,並以零星散落在這些大山裏的小學圖書館為對象,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捐助和義務教育活動。2015年,李曉玲又通過慈善義拍共捐款近100萬元,助力兒童教育事業。這十年做兒童藝術慈善的同時,李曉玲不斷加深自己藝術造詣,獲得了享譽世界的藝術成就。“感恩”、“珍惜”、“許諾”成為李曉玲十年來對中國兒童教育慈善事業默默付出的原點和動力。

  “做人最重要的是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藝術家李曉玲認為心懷美好、社會責任心是自己做慈善最單純的初衷。李曉玲在四季如春的七彩雲南長大,大自然豐富的色彩在她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對美的敏銳感知力。由於成長于書香門第,繪畫的生活培養了她勤於觀察,善於想像的好習慣。她接受了家族系統而嚴謹的美術教育,因而用畫筆當做媒介把環境中和內在的美好描述出來就顯得駕輕就熟,並在2015年獲得義大利但丁國際獎、中法文化交流大使等榮譽。在獲獎感言中,李曉玲最感恩的是藝術本身。“因為我熱愛藝術創作,《面懷美好》這個主題的系列油畫作品,我連續創作了八年,創作中我運用中國山水繪畫技法,中國哲學生活思想、宗教思想,並傳遞以人為善、倡導世界和平,展示我的思想、態度和人生目標。通過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把中國繪畫意境之美通過西方熟悉的材料表達出來,讓世界各國人民,感受到我對生命的思考。藝術本身有責任推進社會文明進步意義,因此我感謝藝術。”

  “藝術給予了我豐富的人生,我用全部生命的熱情去創作更好的藝術作品的同時,我還要傳播藝術,還要讓藝術滋養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生活條件艱苦的孩子們。”在這次採訪中,李曉玲逐漸為我們展開介紹了自己十年來如何用藝術幫助兒童的慈善理念。李曉玲認為,藝術慈善的關鍵在於啟迪人的藝術思維。藝術思維是什麼?李曉玲的解釋是這樣:“藝術思維是能夠尊重自然法則之美,有打破常規的創新思維,並且能夠在做任何事情時追求一種精益求精的極致美感。”屠呦呦數十年對青蒿素的研究就是一種藝術思維之美,而顯然喬布斯在對蘋果産品的研發上,也是藝術思維的勝利。李曉玲要通過藝術,真正改變那些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命運。  “因為物資的匱乏可以隨時改變,而創造意識一旦錯過最好的培養期,就很難再有新的突破。但是當一個人擁有了創新的思維和對美的追求,他才會獲得改變生活的想法和改變命運的勇氣。所以這就是我要為孩子們做的,用我所做的擅長的藝術。”李曉玲解釋道。  首先是培養孩子的創意意識。多年旅居法國的李曉玲每年都會從國外帶回大量的原版畫冊,捐贈給偏遠山區、貧困小學的圖書館中,讓孩子們有機會去培養對藝術的認識,進而形成藝術創意意識。進而,是培育孩子的創意方法。2016年,李曉玲在CHC傑士馬主俱樂部的支援下,將親自到中國最偏遠、最貧困的地方,進行藝術教育,和孩子們一起就地取材進行藝術創作,最大程度上幫助孩子們養成觀察,探索,創造的興趣,最終,幫助孩子形成藝術思維,讓他們擁有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多彩童年,進而去探索未來人生的各種可能。

  “用自己藝術方面的專長,能夠為下一代獻出愛心,幫助別人,這是我對自己藝術價值的珍惜,也是對未來的許諾。”李曉玲如是説。生命是有限的,創造是無限的。

    來源:新浪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