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慈善家
盧志強為什麼要捐給復旦7個億?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1-14  責任編輯: 李艷娜

    2015年度全國大額捐贈不算多,盧志強向上海復旦大學捐贈7億人民幣,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筆。盧志強在2015年福布斯富豪榜的中國富豪中排名17,此前在慈善領域捐贈亦不少,但一貫行事低調。

捐贈簽約儀式

    7億元捐贈

    2015年12月21日,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與泛海公益基金會簽約,復旦大學校董、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校友、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盧志強通過泛海公益基金會向復旦大學整體捐贈7億元人民幣。其中2億分5年支付,另外5億按工程進度支付。

    捐贈5億元的“復旦泛海中心”項目,包括支援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復旦泛海國際金融學院(籌)、復旦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社科交叉研究中心以及若干其他教學科研機構的發展。另外5000萬設立的復旦泛海國際金融學院發展基金,也是用來支援該學院的籌建和發展。據報道,該學院最快2016年秋建成,將開設金融MBA、EMBA等項目並會招收本科生。(復旦大學曾與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合辦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現已停辦。)

    此前,2015年5月27日,在復旦大學成立110週年,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恢復建院30週年之際,泛海控股集團曾向復旦大學捐款1.5億人民幣,部分用於經濟學院新大樓和高級金融學院的建設。(這筆捐款包含在後來的7億之中)。

    為什麼是復旦?

    2015年12月11日晚間,泛海控股公告稱,其間接全資子公司擬聯合另外4家公司,共同投資設立亞太網際網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2月27日,盧志強、傅軍、史玉柱等在離開寧夏前敲定:將亞太網際網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總部設立在銀川市。保險是泛海控股金融佈局的一塊重要拼圖,事實上,泛海控股的金融業務現已涵蓋證券、信託、期貨、保險、基金等領域。

    泛海控股自2014年初開始轉型,初步建立地産+金融+戰略投資的綜合性業務佈局。2015年盧志強回歸後提出的“以金融為主體、以産業為基礎、以網際網路為平臺的産融一體化的國際化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是戰略轉型在取得階段性成果後的再次升級。

    所以,盧志強捐贈7個億支援母校復旦建設經濟學院、金融學院,也順理成章,這是泛海控股金融領域佈局的一步棋。更不用説泛海控股的董事中還有復旦校友和教授。

    泛海公益基金會在此次捐贈中,可能只是過路神仙,經一下手。通過泛海公益基金會的2014年年度報告可以看出,當年捐贈的10個項目方向比較複雜,包括與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等機構聯合實施的邊遠貧困地區扶持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抗震救災、國際交流、大學生創業等,還資助了一家《中國朝鮮族少年報》。基金會專職人員只有4個,項目多以資助為主。

    校友捐贈意義何在?

    5月27日,泛海控股向復旦大學捐款的1.5億,已經是復旦當時收到的最大額度的單筆捐款,年底增加到7億更創下了復旦大學校友累計捐贈金額的紀錄,著實給復旦大學增光。

    校友捐贈是歐美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工作,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標準之一。瑞深中國校友會網每年公佈的《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也將校友捐贈列入評價指標。在該報告統計的1990—2015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中,復旦在第24位,注意,是僅校友,不是所有社會捐贈。在2016年的這個榜單中,因為盧志強的7億捐贈,復旦一躍上升至第4位。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吸納社會力量共同辦學”。對於大學來講,辦學經費渠道多元化、向社會募集辦學資金,也應該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在教育部2015年8月印發的《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中,“社會捐贈經費及民辦學校中舉辦者投入佔教育總經費的比例”被列入其中。

    2015年8月,70多所部屬院校公佈了2014年度決算情況,榜上前五的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的最大收入來源是事業收入,其次是財政撥款收入,最後是其他收入。在其他收入中,清華大學的捐贈收入最高,為3.96億元,但放在123.6億元的年度收入裏,只是很小的部分。復旦雖在前五,但年度收入45.75億與前邊上海交大的80.66億差了近一倍。

    大學可以用捐款做什麼?由於捐贈不是來自納稅人的財政資金,學校可以拿這筆錢做平時做不了的許多事情,比如為在校學生提供高額的、多種類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好的住宿及運動條件等等。另外,鉅額的捐贈還能讓一所大學的社會聲譽和排名得到提升。

    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羅志敏認為,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及相應的財政收入增長下降,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將難以保持前些年那樣的高增長,高校會更缺錢、永遠需要更多的錢,將是今後辦學一種“新常態”。作為大學,就要從現在開始,把獲取社會捐贈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性的工作來抓,否則,“必將把院校置入一個未來的經濟風險之中。這種風險意味著這所學校已難有能力再維持有品質和競爭力的教師、學生和項目。”

    來源:公益時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