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愛心藝術家
楊錦麟:中國公益事業仍面臨諸多挑戰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12-11  責任編輯: 李艷娜

  有一群人,他們的活法與眾不同,他們覺得別人的事情與自己有關,我們想把他們的故事整理出來,編一個#責任中國公民譜#。

  這是第十三個故事,主人公叫楊錦麟。

  採訪楊錦麟的提綱,被前後修改了三次。採訪順利結束後,不等雙方寒暄,楊錦麟操著一口閩南口音的普通話説道,“記得把文章先發給我看一下。”為雜誌拍照,編輯希望他能拿一個道具配合,他委婉拒絕,“不太喜歡這樣的動作”。

  灰色鴨舌帽、黑色半框眼鏡、黑白格圍巾是楊錦麟最近幾天出差的標配。六十三歲的楊錦麟鏡頭前後一樣,氣場全開。七年讀報(《有報天天讀》)、兩年走讀(《走讀大中華》)、三年臺長、三年創業,看似隨意勾畫“一介唐裝書生”的繁雜日常,卻極受廣大群眾的追捧。有人評價楊錦麟是“性感的糟老頭”,他聽説後呵呵一笑,“這本來對我來説是一個怦然心動的評語,但是最近缺乏體育鍛鍊,一個腰圍壯大的老頭子怎麼可能帥氣,我該減肥啦。”

  楊錦麟,福建廈門人。十五歲,他帶著一紙初中畢業證書和一套《毛澤東選集》,在一列滿載哭聲與歌聲的火車中離開城市,奔赴閩西山區。八年知青歲月,楊錦麟感受到苦難和挫敗,想要讀書的願望也日益強烈。1978年這個悶熱的夏天,恢復高考的機會被他抓住了。楊錦麟復習了二十天,最終以政治滿分,歷史97.5分的成績考入廈門大學歷史系。

  之後的日子似乎順風順水。大學畢業、留校任教、當上副教授、娶妻生女。然而,“閒出鳥”的生活沒有讓楊錦麟感到滿足。1988年,三十五歲的楊錦麟帶著一家人,跨過羅湖橋,來到香港。

  “我想,投身媒體是生存的不得已,來到香港定居,英國人都不承認內地高校的學歷”,初到香港的楊錦麟不得不從零開始。他做過投資,當過顧問,也做過分析員,最後找到了媒體,這個他日後安身立命的行業。“有半年時間,一家三口吃喝全靠我在報紙專欄賣文”。這之後,楊錦麟的事業隨著香港金融危機起起伏伏。五十歲再一次失業後,他跑到鎮江茅山,聽一個道士給自己算命。道士告訴他,“兩個星期後,機會會自己找上來,把握好了,你就能揚名天下。”

  很快,轉機真的出現了。2003年,鳳凰衛視打來電話,邀請楊錦麟加盟,做出鏡主持人,做一檔讀報節目——《有報天天讀》。節目播出後,楊錦麟被稱為“中華讀報第一人”,他徹底火了。

  鳳凰九年,後辭職前往香港衛視擔任副總裁兼執行臺長,60歲又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曾任鳳凰衛視言論部總監的曹景行評價楊錦麟,“老楊五十年的積累,五十年的人生歷練,沒人教,也無法學。”

  “很多人批評我最大的毛病就是太重感情了,男女,同事等等之間的感情”,楊錦麟的同事們喜歡用“性情中人”,“為人仗義”來形容他。有時候外出做節目,走進貧困山區,楊錦麟回來口袋裏邊基本上是空的。“好幾次回家,我連打的的錢都沒有”。情懷在胸,機緣巧合, 2012年3月,西子湖畔,楊錦麟和幾位好友一拍即合,要為改善中國農村做點事,利用自己在傳媒界的影響力,著手籌備“錦麟鄉村讀書計劃”。

  有人説,此舉是要把被“四人幫”耽誤的八年青春奪回來,楊錦麟認為這種説法不妥,“如果只是這麼單純的理由可能沒法説明我們的初心,其實我們的動機很簡單,我們見證了共和國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只想在六七十歲的時候,為邊遠山區的孩子們做一點微不足道的回饋。”兩年後,錦麟公益基金會也成立了。下一步,楊錦麟計劃在錦麟基金會上放更多精力。“我一直希望跟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校委會,各地愛心人士,把鄉村圖書館這樣一個文化活動系列鋪到社會更地,從邊遠山區逐漸推進”。

  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公益媒體人,擁有162萬微網志粉絲的楊錦麟在鏡頭前直言不諱,針砭時弊。中央打虎拍蠅,他評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貴如黃金”;天津百日祭,他寫道“英雄被遺忘,倖存消防員仍無説法”;巴黎恐怖襲擊,他反思歐盟移民政策……

  鏡頭下的楊錦麟步履堅定,他正為錦麟基金會、鄉村讀書計劃、公司業務奔走,“最近太忙了,都不知道在忙什麼啦。忙著出差,忙著社會公益活動,比如錦麟公益基金,阿克蘇鄉村圖書館系列文化活動落地,還有前不久的老兵回家,骨骸歸國的活動。”

  這幾年,楊錦麟多次擔任“責任中國”公益盛典的評委、主持人。業內人評價稱,其人言語睿智風趣,對“全民公益”、“公民在行動”等理念均有獨到見解。而在楊錦麟看來,“有責任的中國人其實不是很多,通過‘責任中國’評選,讓責任成為每個共和國公民與生俱來的基因,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為媒體人,楊錦麟嬉笑怒罵、真情真性;作為同事,楊錦麟埋頭工作,豪爽痛快;作為丈夫,楊錦麟笑説,“都老夫老妻了,也不在乎天天廝守在一起,能理解就行了”;作為父親,楊錦麟對女兒的愛,溢於言表,曾有同事這樣形容父女倆,“女兒留學美國,做父親的,背包伴行,安排生活,視察學校,打點一切”。

  “被工作佔據著大量的時間,顧得大家,卻無法兼顧小家”,過了耳順之年的楊錦麟,儘管忙的連生活規律都沒了,確是樂在其中,“我暫時沒想到退休,香港也沒有退休這一説,你能幹你就幹吧。要是真退休了,我會繼續行走,去值得去的地方。”楊錦麟笑稱,自己的人生大概是不能停止腳步了,“既然穿上這雙紅菱鞋,那就要一直走,走到死,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2015年7月,楊錦麟與社會學家李銀河等人一同去了一趟北極。乘船航行于北冰洋的那些日子,在楊錦麟看來,是一生中難得奢侈的閒暇時光,“我開始有時間去打量我們腳下的這一顆星球”。回來後,他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我想往後的這幾年我還要繼續這樣行走,繼續挑戰不可能。

  他這樣活著,在別人安逸一方的時候,他選擇勇往直前;在別人坐而論道的時候,他選擇坐言起行。這是他為這個國家負責任的方式。

  關鍵是,這樣活著,很酷!

  微訪談

  中國財富:2015年快結束了,回顧這一年,你如何評價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滿意?

  楊錦麟:這一年是錦麟傳媒轉型的關鍵一年,我們雖然和騰訊合作,獲得網際網路視頻的階段性成果。我們有15億播放量,一些紀錄片也獲得好評。但我們也有一些教訓,一些項目實踐過程不是很合理。所以著力今年下半年在移動端,尤其是新媒體和其他領域有所發展。

  中國財富:你這麼忙,閒暇時用什麼放鬆自己?現在的生活規律嗎?

  楊錦麟:忙的實在不太應該,但創業就是這樣,沒日沒夜,因為團隊還要成長。閒暇主要補覺,讀書,打坐發呆,談不上什麼生活規律,跟年輕人一樣,不像是個六十歲的老頭。

  中國財富:你多次參與責任中國評審工作,你個人傾向於選擇哪類項目?你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楊錦麟:我會傾向一些難度很大,但通過個人努力,能夠影響社會多數人的項目。關於評判標準,我相信整個責任中國有自己的要求,我們會很努力去符合這個要求。因為中國這個公益事業,公益人物,正處於很脆弱的階段,有很多挑戰,我們要給更多扶持和鼓勵。

    來源:新浪公益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