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美麗中國>
滬籍老人滿65歲將享“綜合津貼”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12-04  責任編輯:李艷娜

圖像

  一項旨在提高本市老年人福利水準、促進老年人福利均等化的地方性社會福利政策“老年綜合津貼制度”于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專門就該制度的初步方案聽取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該政策計劃將目前實行的“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等單項補貼,統籌調整為全市統一的老年綜合補貼,受益範圍擴大至65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待徵求意見匯總完善後將於2016年推出。

  依據初步方案,擬推出的“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將根據年齡實行梯度標準。具體標準初定為:65—69歲,每月50元;70—89歲,每月120元;90—99歲,每月300元;100歲及以上,每月500元。綜合津貼擬通過敬老卡發放,今後敬老卡還將不斷拓展用途,為老年人提供更多優待優惠。

  初步方案聽取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意見時,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還表示,“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的補貼標準應與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將根據財政收入、物價、老年福利等綜合因素統籌考慮、適時調整。該制度推行後,目前各區縣、街鎮實行的對老年人的一次性節日慰問與實物補貼可以保留,其他老年優待政策,如公園和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或優惠等,均保持不變。

  該負責人同時明確,低保、低收入老年人享受“老年綜合津貼”後,不會影響所享受的社會救助水準。
據了解,在聽取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後,市政府有關部門還將通過各區縣以及街鎮、居村渠道,廣泛聽取

  社會各界、市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的政策設計。

  市政府將“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兩項單項補貼“化零為整”,形成全市統一的老年綜合津貼,初步方案正在聽取意見。這一舉措能為老年人謀更多福利嗎?新的敬老卡增加了哪些惠民功能?圍繞這些問題,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在會上建言獻策。

  新增65—69歲年齡組

  據了解,“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的制度設計,基於提高全市老年人福利水準、擴大老年人受益面、促進老年人福利均等化諸多方面的考慮。

  目前施行的“高齡老人營養補貼”政策,其覆蓋人群主要針對90歲以上老年人,總數約10萬人。“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的覆蓋人群主要集中在70歲以上老年人,總數約177萬人。實施“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後,受益人群將擴大至65歲以上的全體老年人,共計約270萬人,受益面明顯擴大。

  有政協委員提出,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受益面能否擴大到60歲以上老年人?專家指出,從長期發展趨勢看,我國職工退休年齡可能逐步延長,把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的覆蓋人群確定為65歲以上,主要是為了避免將來與職工退休年齡延長産生矛盾。同時,相對於原來70歲以上免費乘車和高齡營養補貼政策,本次拓展到65歲也是盡可能地擴大了受益人群。

  補貼總受益有所增加

  據2015年10月數據,當月大約有158萬敬老卡持卡人未使用敬老卡,約佔持卡人總數267萬的60%。實施老年綜合津貼後,這些不出行的老人也可以享受到補貼。具體分年齡段看,65—69歲老年人作為新增的受益群體,從沒有補貼到有補貼。70—89歲老年人原先不享受營養補貼,現在可以享受綜合津貼。90歲以上老年人未來拿到的綜合津貼,總體上會比原先兩個單項政策相加的補貼水準要高。

  相關部門的統計表明,目前“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兩項政策的覆蓋人群約170萬人,每年財政補貼為8.5億元,實行“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後,受益人群將擴大至270萬人,每年所需的財政補貼將超過33億元。全市統一新制度,把貨幣化補貼直接補給老人,既有利於解決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因各區縣財力不同、免費乘車制度因出行狀況不同産生的不均衡問題,也有利於使獲得津貼的老年人擁有更多自主支配權。

  敬老卡有望實現“一卡通”

  目前本市老年福利補貼政策大多都是從供給方的角度實施補貼,例如在老年營養補貼制度中,通過補貼供應商給老人免費發放牛奶;在免費乘坐公交制度中,向公交企業實施補貼等。“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將補貼直接發放到老年人手中,有利於提升老年人群的獲得感,便於老年人自主支配補貼。

  據了解,通過對原有敬老卡功能進行拓展,新的敬老卡將覆蓋交通出行結算、消費購物結算等多項功能,同時還可作為享受各項老年優待的憑證。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敬老卡還將鼓勵市場和社會各方參與,逐步拓展更多的功能,為老年人提供更多優惠優待。

    來源:解放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