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慈善家
徐永光:有孩子因貧失學 希望工程就不會停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10-29  責任編輯: 李艷娜

  ▲年輕時的徐永光

  1992年,南巡後的鄧小平兩次以“一位老共産黨員”身份匿名給希望工程捐款,青基會工作人員偷偷記下車牌,經過調查才知道捐款人是鄧小平。

  同年4月,希望工程推出“百萬愛心行動”,為捐款人和貧困兒童一對一結對。

  這時候徐永光想,寫信成本太高,在報紙上發消息那麼多故事也講不清。當時還沒有募捐廣告的概念,徐永光就在北京春日的陽光裏,突然想出個念頭。

  “乾脆,發募捐廣告吧!”

  做廣告要花錢,受溫州本土文化影響的徐永光早把帳算好了。當時,人民日報發行500萬份,半個版面4萬塊錢,折合每份不到1分錢,比寄信還便宜。按這個思路,徐永光又聯繫了各省的所有黨報,在同一時間印發希望工程的募捐廣告。

  這一年,希望工程的影響力“爆炸”了。這個在創立時只有10萬註冊資金,1萬元運營費的基金會,在徐永光的領導下,當年獲得捐款過億。

  “當時我們在後岩寺衚同1號,院子裏人都擠滿了。”徐永光回憶,募捐廣告發出後,每天青基會收到幾千封信,有的人讀了山區裏貧困兒童的故事,流著淚來捐款。

  通過一系列創新的舉措,希望工程獲得了中國公益界前所未有的成功。

  根據統計,前3年希望工程共救助失學兒童3.2萬人,1992年當年救助人數突破32萬。而1994年,希望工程“1+1助學行動”救助數額突破了100萬。其單個教育項目資助規模,已是當時世界之最。

  輿論風暴

  拒絕和解因自信清白

  攤子越鋪越大,身為青基會秘書長的徐永光開始感覺到風險。但他沒有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場來自維多利亞港的風暴。

  1994年1月21日,香港媒體刊載《千里追查七千萬元下落,希望工程善款失蹤》文章,在海內外華人世界造成極大影響。

  當天,青基會的傳真機響了一天,列印紙也用完了。香港的捐款人紛紛發來這篇報道,同時質疑聲也鋪天蓋地而來。青基會迅速反應,對《善款失蹤》一文進行駁斥,但收效甚微。

  當年,青基會全年捐款收入比預期少了1600萬。香港每個月近300萬的捐款,報道後下降到零。青基會和希望工程的公信力受到嚴重質疑。

  為了挽回名譽,徐永光決定去香港,起訴香港媒體。

  這個決定引起青基會很多人的擔心。當時,香港還沒有回歸,兩地的法律體系差別很大。但是徐永光堅持,這個官司要打只能去香港,在北京打沒用。

  “當時只是略微知道香港打官司貴,律師樓費用很高。”沒想到這個官司被對方拖了6年,想想那得用多少錢吶!

  打官司用的錢,都是他一點點跟朋友借的。到開庭時間確定了,也買好了機票準備出發。律師找到徐永光,説對方給法庭交了150萬零1塊錢和解費,現在撤訴,訴訟費用由他們承擔。

  徐永光當即表示不接受,這場官司我只要贏。

  宣判的前一天,徐永光在華潤酒店18層看香港的車水馬龍,對身邊的律師和基金會同事開了一個悲壯的玩笑,“如果我們這次敗訴了,我只能從這跳下去。”

  2000年6月20日,香港高等法院做出判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勝訴。

  事後,香港媒體問徐永光,你先後6次拒絕和解,哪來的自信?

  徐永光説,希望工程是白的,這我最清楚。這個自信就是要討個清白。如果香港法庭判我敗訴,那我也問心無愧。

     1   2   3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