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慈善家
IDG資本創始人熊曉鴿:我為什麼做慈善?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9-10  責任編輯: 李艷娜

    為中國引入三所腦科學研究院

    讓熊曉鴿感恩的還有2014年去世的麥戈文。在塔夫茨大學,他還沒有讀完,放棄學業進入媒體《電子導報》亞洲版擔任編輯,很快,他獲得了一項最佳新聞報道獎。前途明媚的媒體人熊曉鴿,在遇到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創始人麥戈文後,職業道路徹底轉向,1991年從媒體人轉向了投資人。

    “一開始麥戈文是我的老闆,後來成為我的合作夥伴。我們很多想法比較一致,經歷也比較一致。麥先生小時候家裏比較貧寒,跟我一樣,他如果沒有獎學金也不能讀麻省理工學院。他懂得感恩,捐錢做腦科學研究。”熊曉鴿説。

    2000年,麥戈文為母校麻省理工學院捐贈3.5億美元,成立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目前,該研究院已成為全球頂尖的腦科學研究機構。此後,麥戈文希望在全球再找幾所優秀大學,捐贈設立腦科學研究院,其中日本即是目標之一。

    熊曉鴿回憶,“當時麥先生想在亞洲成立一所,再在歐洲成立一所。當時日本比較熱,日本有五所學校寫了申請。因為我是IDG亞洲負責人,我想建在日本幹嘛?還是建在中國好。我就安排他到清華、北大談。”

    在熊曉鴿的遊説和安排下,麥戈文夫婦曾于2006年、2008年、2010年三次訪問清華,實地調研和考察清華在腦科學研究方面的進展。此後,麥戈文先後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每所研究院都獲得麥戈文的1000萬美元捐贈。

    就在今年,清華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和北京師範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已全部建成,這使得中國在腦科學研究領域獲得大幅度提升。這三所研究院能在中國落地,得益於熊曉鴿的引薦和努力。

    在這三所腦科學研究院的管理架構中,設置了三位美方董事,包括麥戈文(去世之後由他的夫人接任)、熊曉鴿以及麻省理工學院腦科學研究院院長。熊曉鴿不僅花時間參與管理,也捐贈了200萬美元。作為美籍華人,他把資金捐到了麻省理工學院,專項用於支援中國的項目,包括中國研究人員到美國學習、美國研究者到中國交流等。

    “我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腦科學研究院除麥先生夫婦外個人捐款最多的。”熊曉鴿之所以花時間、捐資金支援麥戈文創辦的腦科學研究院,還有一層原因就是他的母親死於腦溢血。這讓他在此後格外關注腦疾病。8年前,他就曾捐錢支援國外腦神經研究專家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開會交流,並捐錢支援中國留學生到麻省理工學院做研究。

    希望引入美國大學管理模式

    因為紀念母親,熊曉鴿傾情捐贈湖南大學熊曉鴿獎學金;同樣是為紀念母親,他鼎力支援麥戈文腦科學院研究院。他因此表示,“慈善於我,無關宏旨,唯存己念。”已是投資界大佬的熊曉鴿,並不去裝飾自己的慈善動因,一如他真誠的性格。

    “對於我們來説,賺了一些錢,自己用不了那麼多,所以才會捐贈。”他表示,“做慈善和捐贈,不僅僅是幫助了一些人,實際上使得自己很開心、高興。人一開心,生活品質就提高了。”

    因為捐贈以及社會地位,熊曉鴿擔任了一些公益機構的理事,他是觀復博物館(觀復文化基金會)的理事以及波士頓大學的董事。對於公益機構來説,除了直接捐贈,他們更需要的是投資和管理模式,而這也是熊曉鴿最為擅長的。做這些,也是讓他開心的事。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在1996年創辦了中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不久,熊曉鴿結識馬未都。熊曉鴿記得當初的觀復博物館是在一幢破舊的樓裏,經濟實力比較差。在和馬未都打交道的過程中,熊曉鴿學到了收藏、歷史等。“別看馬未都才小學畢業,很有知識,跟他在一起確實學到很多東西,也蠻開心的。”在熊曉鴿的支援下,IDG為觀復博物館捐贈了傢具館。

    2010年6月,馬未都正式對外宣佈成立觀復文化基金會,熊曉鴿成為理事。熊曉鴿在美國注意到許多私人博物館發展得很好,他把著名的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運營模式介紹給馬未都,希望觀復在籌資和管理上可以借鑒。“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管理做得特別好,融資做得也很好,所以我就把它介紹過來,把它的一套管理體系引到中國。”

    現在,熊曉鴿期待接下來能把美國辦大學的公益模式引入中國。

    2005年,他擔任波士頓大學的校董,成為中國留學該校唯一擔任校董的畢業生。擔任校董,他的職責眾多,參加學校的董事會議,討論學校的預算,甚至評定校長的獎金。“其實做校董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我就是想學習美國私立大學是怎麼管理的。”此外,他還被哈佛大學聘為“亞太顧問委員會”委員、耶魯大學“亞洲發展委員會”委員和麻省理工學院“領袖委員會”委員。熊曉鴿告訴《中國慈善家》,他總有一天會退休,希望退休後可以為中國的教育管理做些事,例如在國內選擇一所大學,主導把美國的一整套關於大學發展的基金會模式或者校董模式引入中國。

    “這是我以後真正想做的事情。”熊曉鴿説。

    來源:中國慈善家

     1   2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