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慈善家
李厚霖:慈善是真正意義上最頂級的奢侈品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27  責任編輯: 李艷娜

  2015年7月15日、7月16日,I Do基金一行第八次深入西藏阿裏地區,為當地措勤縣完全小學和普蘭縣霍爾小學送去了孩子所學的生活、學習物資。同時,在隨行的眾籌網友代表的見證下,I Do基金聯合京東平臺開展的“水車行動”順利落地,將眾多社會愛心人士支援下成功籌資購置的一輛打水用皮卡車捐贈給了霍爾小學。

  I Do基金對措勤完小的捐助始於2008年,至今,已經連續八次對西藏阿裏地區的學校持續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和生活物資援助,近萬名藏區學生因此受益。在過去的七年裏,I Do基金不但多次為阿裏的孩子們送去電腦、棉服、學習用品等物資,翻新教室和宿舍,解決最基本的生活和學習需求,還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讓愛回家”專項助學金計劃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更多來自家庭和陌生人的情感關懷,“夢想計劃”為能歌善舞的藏族孩子們開啟了藝術的道路,衛生習慣教育和醫療援助幫助很多孩子擺脫了“六指病”的折磨。

  據了解,每一年I Do基金西藏行公益探訪中,都能看到創始人李厚霖的身影。2008年汶川地震後,李厚霖個人出資2000萬元與中華慈善總會共同發起成立I Do基金,他説:“我相信,愛心和慷慨會讓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越變越好。因為愛心是可以傳遞的,我們的每一個善行都是一顆種子,終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七年的公益之路有哪些收穫和感悟?近日,央廣網公益獨家對話I Do基金創始人李厚霖。

  2015年7月,李厚霖與I Do基金第八次探訪西藏阿裏地區。

  央廣網公益:7月中旬,您與I Do基金團隊一起到西藏兩所學校探訪,這是I Do基金第八次到青藏高原為貧困地區的兒童送去生活和學習的物資,為什麼會特別關注這個地方的孩子?

  李厚霖:西藏阿裏地區,由於高海拔和交通閉塞,很多人到了那裏都有高原反應,願意去的人很少,而真正需要幫助的這些孩子,因為這些主客觀條件而被忽視和遺忘。我們第一年去是因為收到阿裏一所學校的求助信。信裏講到,學校沒有印表機、每次考試都是給學生用油印的卷子,導致在統考時,很多孩子因為不適應列印的卷子而成績受影響……當時我和我的基金團隊就義無返顧地帶著印表機、發電設備和給孩子們的過冬衣物等等出發了。

  最開始做慈善大多源於自己內心的感性意願,沒有什麼概念和經驗,但到了西藏那邊才發現,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這些。在了解了孩子們的實際狀況後,I Do基金每年都會有計劃的開展西藏行公益項目,有針對性的實施資助。這裡的貧困和落後亟需我們整個社會的關心和幫助…正因為如此,至今我們已經堅持八年進藏,能給那裏的孩子提供一些切實的幫助,我覺得心裏很踏實,對他們的這種牽掛也早已成為我們的一種責任。

  央廣網公益:此次赴西藏公益探訪,I Do基金向學校捐贈了打水用皮卡車等設備,這些設備都是眾籌來的,為什麼會採用這種募集方式?

  李厚霖:今年已經是I Do基金第八次進藏了,每一次去都有新的體會,都會更加了解當地孩子的實際需求。比如説。最開始我們只想到為他們送去一些解決生活和學習困難的物資,而隨著一年年的接觸了解,我們逐漸發現那裏的孩子們充滿了對外面世界的好奇,而因為環境的閉塞,他們也總是被社會遺忘。這次我們借力網際網路實踐公益眾籌模式,更多的是希望搭建一個連接藏區孩子和公益愛心人士的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藏區孩子們的生活狀態,給孩子們帶來更多機會。這次通過在京東開展眾籌,我們還邀請到了三位愛心網友,隨基金團隊一起前往西藏阿裏,共同見證此次愛心西藏行的落地實施。

  網際網路在改變著我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革新了公益的實踐形式,隨著我國逐步進入公益3.0時代,通過眾籌這種公益創新的方式,不僅擴大了公益傳播半徑,而且讓公眾能自發、便捷地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全民公益”不再遙不可及。

  央廣網公益:您做公益一直親力親為,如何平衡做公益與工作、生活的關係?

  李厚霖:I Do基金成立7年多,無論是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裏、懸崖峭壁上的四川漢源縣天邊小學,還是北京周邊打工子弟的“夢想學堂”……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親自參加,主要是因為我想和孩子們面對面接觸,去了解他們的真實渴望和需求。同時,這些年的參與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做慈善的快樂和滿足感,我覺得這是一項能給人們帶來快樂、淚水、感動、歡笑的美妙“事業”。身體力行是保障慈善事業長久發展的關鍵,我們只有身體力行去參與,才能充分體會到自己的責任和幫助他人的幸福感。做慈善是開頭容易,堅持難,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心力。如果沒有真正發自內心的愛,僅憑一時的衝動去做,很容易就會放棄。做慈善公益就像走在朝聖的路上,需要像堅守信仰那樣去全身心投入。

  生活中我愛好不少,喜歡話劇、電影、馬術、滑雪等等。隨著公司的發展,的確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我也不算工作狂,還是能夠比較好的平衡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而做慈善這件事對我來説已經成為生命中和企業一樣重要的事業。公司不斷發展,團隊也不斷成熟,現在我的精力主要放在公司發展戰略和決策方面,去做我該做的事。I Do基金成立7年來,已經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並向專業平臺化方向發展,但是只要時間允許,我還是會親自參與項目,因為越是當你親自走近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去了解他們,你就越會感到肩上的責任,對於慈善公益,只要行動開始就不能放下。而且每一次身體力行慈善公益活動,我都能感受到被需要的快樂與滿足,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到我身邊的人,把做慈善這件個人的事變成了一個團隊的事、變成了整個公司的事……這種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事都無法替代的。

  央廣網公益:人們把李厚霖的名字與慈善事業相關聯,始於2008年的512地震。在512地震之後的第三天,您以個人的名義捐款2000萬元,成立了I Do兒童基金。七年的公益慈善經歷,您有哪些收穫,有哪些感悟?

  李厚霖:我是一名佛教徒,其實跟信仰一樣,慈善需要你擁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意願和熱情,而且是發自內心地去堅持,我認為這跟信佛發願是一樣的。每當看到孩子們童真的眼神和笑臉,我就覺得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是值得去堅持的,能幫助他們是我的福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些年對慈善事業的堅持,也使我更加感受到了一個佛教徒的生命價值。如果我的付出能夠切實幫助到他們,能夠為他們的生活或環境帶來一些改觀,甚至可能是改變他們的一生,這種幸福感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一直以來,我都有兩個期望:一個是做大做強我的企業,創造更多社會財富、解決更多就業,推動行業發展;另一個則是通過不斷擴大I Do基金的平臺影響力,集合更多的愛心人士來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所需的幫助。企業越強大越應該主動去承擔社會責任。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企業發展的成果應當成為企業家的價值觀,一個懂得回報社會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另外,我認為慈善事業與珠寶行業有著相似之處,首先,都是精神文明達到一定高度,又要有一定物質保障。第二,都在體現從事者的生活態度,讓他們在心靈上感到幸福和快樂。第三,對於人類、對於社會,都具有長久的價值。從這三點來看,慈善是真正意義上最頂級的奢侈品。

  央廣網公益:您是否會鼓勵員工做公益、貢獻志願時間?會不會帶動家人和朋友一起做公益?

  李厚霖:我非常希望身邊的人都能為慈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也經常會在公司內部發起、組織公益活動,希望員工加入到我們的志願者隊伍中來。他們大多是80後、90後,我覺得應該為這些年輕人創造機會,培養他們的這種公益理念和意識,這對我們民族的未來都會有深遠的意義。

  至於家人和朋友,只要他們有時間,也都會參與到一些我們開展的公益項目中來。同時,我身邊很多優秀企業家、藝術家和社會知名人士,都在用自己的愛心和影響力開展公益慈善行動,這種榜樣力量對社會有積極的引導作用,也帶動了更多人來參與慈善、踐行公益。

    來源:央廣網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