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辦養老院逐步民營化 能解決“一床難求”嗎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17 責任編輯:李艷娜 |
今後,北京市的公辦養老機構將逐步實現民營。 隨著《北京市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北京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及評估管理辦法》和《北京市公辦養老機構收費管理暫行辦法》三個配套文件發佈實施,北京市215家公辦養老機構將逐步實現民營,包括市屬公辦公營養老院也將在今年選取試點進行民營改革。 北京215家公辦養老院逐步民營化 根據新規,今後只有政府供養保障對象、困境家庭保障對象、優待服務保障對象、計劃生育困難家庭中失能或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方可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其他失能或高齡的老年人可以到非公辦公營養老機構申請入住。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紅兵表示,公辦養老機構主要包括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公建民營三類,在本市的400家養老機構中,這三類共有215家。 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根據8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北京市所有政府擁有所有權但尚未投入運營的新建養老設施,將逐步交由企業、社會組織或個人進行運營。 “此次出臺的《北京市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主要指未來新建的公辦養老機構,在運營上引入社會力量。”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養老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員成緋緋説。 公建民營是指政府通過承包、委託、聯合經營等方式將政府擁有所有權,但尚未投入運營的新建養老設施,運營權交由企業、社會組織或者是個人的一種運營模式。 根據這個新的辦法,四類養老院原則上可以實施公建民營,其中第一類包括各級政府作為投資主體新建或購置的養老設施;第二類包括各級政府以部分固定資産作為投資,吸引社會資本建設,約定期限後所有權歸屬政府所有的養老設施;第三類是新建居民區按照規定配建並且移交給民政部門的養老設施;最後一類包括利用政府其他設施改建的養老設施。 李紅兵説,今後所有的公建養老院都要逐步地實現民營。實現公建民營的養老機構應當承擔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在優先接收有入住需求的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對象基礎之上向北京市失能或者是高齡社會老年人開放,注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完善、完全的服務。 一直以來,民營養老院受地價貴、房租高的制約,發展困難;而公辦養老院則不需要考慮這些,所以價格較低,並且人員穩定。 那麼,公辦養老院為什麼還要進行民營改革呢?成緋緋告訴記者,中國公益研究院受北京市民政局委託對200多家公辦養老機構逐一走訪,主要從養老機構的設立準入、建設、運營管理、醫養結合情況,以及居家養老服務輻射等多個方面進行調研。 “部分公辦養老機構在實現民營化以前存在運營活力不足,專業化程度低等問題。”成緋緋説,民營化主要在於通過招標等形式引入專業化的社會力量,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管理和服務水準的提升。 當前,北京很多公辦養老院一直是“一床難求”,想進入北京第一福利院這樣的公辦公營養老院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樣的現象,在業內被認為是公辦養老院的職能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僵化、資源分配與利用不均衡造成的。 因此,北京市公辦公營養老院進行市場化改革,被業內認為是一次政府主動退出市場讓位給民營養老機構的舉措。 成緋緋告訴記者,公辦養老機構的運營狀況不盡相同,公辦養老機構多數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機構工作人員沒有事業單位人員編制,要通過運營收入維持基本運轉。因此,一些機構運營較好,而另一些機構由於收住老人較少、床位閒置率高,運營情況較差,需要政府補貼。進行民營改革並非一刀切,主要是對這些運營較差的機構進行民營化改革,提高自身運營能力,同時減輕政府負擔。 北京市海澱區羊坊店有色金屬社區托老所是一家民營養老機構,該養老院負責人徐建新告訴記者,公辦民營擴大了民營養老院服務,如果公辦的運轉好了,民營機構參與起來會更方便。同時公辦養老院引入民營資本和管理方式,也能擴大公辦養老院的規模。 北京市豐台區彩虹城社區托老所也是一家民營養老院,經營這家養老院的杜雪麗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實行公辦養老機構民營化改革,有利於打破人們對民營養老機構的偏見。以後不論公辦還是民營,養老院比的是誰的服務做得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