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關注民生
南京嘗試殘障人托養中心內辦養老院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07  責任編輯: 李艷娜

  “現在我們身體還行,還能照顧他(她),等哪天都不在了,我們的孩子誰來照顧呢?”這是殘疾孩子父母的普遍擔憂。

  去年,南京一家民辦殘疾人服務中心得到市民政、殘聯等的大力支援,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嘗試,在中心內辦起一家養老機構,形成殘疾人服務中心與養老院“合二為一”的新架構,期望為解決殘疾人家庭的後顧之憂尋找一條新路。

  近日,記者前往該中心探訪發現,這一新模式已取得明顯成效。

  抱團取暖,幾戶殘疾人家庭聯合辦起殘疾人托養中心

  在玄武區孝陵衛街道晏公廟社區雙拜崗98號附近,“南京玄武博愛勤善堂老年人服務中心”和“南京博愛勤善殘疾人服務發展中心”兩塊牌子赫然挂在一起。

  説起籌辦南京博愛勤善殘疾人服務發展中心的初衷,該中心理事長、年屆古稀的俞素琴顯得頗為動情。她介紹,38年前,她撿到了一個智殘嬰兒,為了全心全意地撫養她,她沒有生過自己的孩子。在陪伴女兒成長的過程中,俞素琴的心裏越來越放不下與女兒一樣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們。2004年,俞素琴與幾戶殘疾人家庭和同樣關注智障人群公益事業的梁襄,共同創辦了南京第一家專業托養智障人的南京博愛勤善殘疾人服務發展中心。

  中心成立至今,總共接納了100多名需要托養的智障孩子,其中有的孩子經過培訓,已經成功融入社會。隨著中心影響力的擴大,一些外地智障孩子也被送了過來,小芳就是其中一位。

  小芳今年40歲,患有智障和輕微的精神障礙,在中心已經住了1年。“小芳來自貴陽,只有五六歲孩子的智商,但行為、身體狀況已經逐漸進入中老年了。她的母親60多歲了,眼睛患病也看不清東西,現在跟著小女兒在揚州生活。”負責照顧小芳的工作人員介紹。

  在中心三樓的活動區,記者看到了正與志願者交流的小芳。“這個項鍊很漂亮,我要在過年的時候送給媽媽和妹妹,他們讓我在這裡交了好多朋友。”小芳一邊説,一邊穿著手工項鍊。

  “衍生服務”,把殘疾人士的家長也“管”起來

  為何在籌辦殘疾人服務發展中心之後,又在同一個院子裏辦起養老院?身兼兩家中心負責人的梁襄説,這完全是現實的需要。

  梁襄介紹,這些孩子被送到中心後,他們的父母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在中心的生活,也會跟過來一段時間,希望看到孩子逐漸習慣中心的生活了再回家。可是,以前的殘疾人託管中心只管殘疾人士,無暇管大人,大人們只好在附近租房,很不方便。

  比如來自安徽黃山的小梅,患有先天性智障,已經30歲了,還像個孩子,整天纏著爸媽。所以小梅的爸爸把小梅送到中心後,自己也在南京住了下來,希望可以陪護一段時間,讓孩子逐漸“斷奶”。

  此外,雖然中心管理人員習慣性叫收留的智障人士為“孩子”,實際上他們的年齡也不小了,小的有20歲,大的超過了40歲,長期照顧這些孩子的父母或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他們也需要一個養老的地方。比如有一位老教授,妻子去世,家中還有一位生病的老父親,又帶著一個智障兒子,生活負擔很重。

  “就是基於這些現實情況的考慮,中心便有了在托養中心成立養老院的想法。”梁襄介紹,去年,南京玄武博愛勤善堂老年人服務中心得到正式批准,先後接納了20多名殘疾“孩子”的家長住了進來,一邊階段性照顧孩子,一邊養老。

  殘疾人士家長:“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

  記者了解到,在殘疾人托養中心開辦養老院,日本、美國等地曾有先例,但在江蘇還是第一次嘗試。這一新舉措推出一年來,得到了殘疾人家長的由衷歡迎。

  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小芳的父母把她送過來後,在同一個院子裏的養老院住了一段時間,看到小芳對他們的依賴感減少了,能適應這裡的集體生活了,才選擇離開

  小梅的爸爸王先生則説,他們在南京陪伴小梅一星期,看到小梅和同伴玩得很好,也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再過一段時間,他們打算回老家。

  對此,梁襄則有更深遠的考慮:“智障殘疾人衰老得很快,通常在40歲以後就進入老年期,他們窩在家裏養老,是家長們最大的心病。像國外的這類殘疾人老了後,經過評估可以轉入養老機構。我們在托養中心嘗試建養老院,也是希望將來這些殘疾人老了以後,能夠順利過渡到養老院來。”

  梁襄同時表示,他們的嘗試只能解決很小一部分殘疾人的養老問題,目前來看,殘疾人托養中心和養老院全面融合希望是存在的,但操作難度也不小。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殘疾人托養中心辦起養老院,這種探索非常有現實意義,但面臨的困難很多。尤其智障、精障殘疾人對環境變化很敏感,他們轉入養老院,一旦犯病,對其他老人會造成一定傷害,這也是之前沒有養老機構願意接納智障、精障殘疾人轉入的重要原因。

    來源:南京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