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夢想都值得灌溉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7-15 責任編輯: 李艷娜 |
|
如果可以用數字來計算時間,那麼他在9年中幫助的孩子,也許比有些人一輩子還多,自2006年發起“母親助學金”活動至今,他共募集捐款85萬元,並捐出自己的一半工資15萬元,資助河南省開封、蘭考、南召等地的貧困生2000余人。 他是張曉暉,河南大學外語學院德語系一名普通的教師。9年來,他曾先後23次前往河南省南召山區支教助學。在他的幫助下,1所小學有了圖書室,3所小學獲贈體育器材,5000余冊圖書讓從未走出大山的孩子看見外面的世界。他還為孩子們帶去了4000余件衣物。 2006年12月的一天,得知自己的一個學生竟然在宿舍用睡眠來抵抗饑餓,張曉暉被深深地刺痛了,一種強烈的衝動促使他做點什麼。於是,他用深情的文字在部落格上發起捐款倡議,並捐出一個月的工資作為啟動資金。沒想到,這個倡議竟然得到很多網友的熱烈響應,捐款源源不斷地匯向這位年輕教師。這些錢怎麼辦?如何轉交到貧困學生手中? 張曉暉決定發起“母親助學金”,倡導母親般無私的愛,主要用於幫助學校和山區的貧困學生。他每年都要去山區支教助學兩到三次,收集貧困生情況,轉交網友捐款。他始終堅持一項原則,助學金的每一分錢都要全部轉交給受資助學生。 為此,他去山區支教時購買的文具、書本、學習用品等花費全部由自己墊付,同行志願者的路費和食宿費用也是他自己承擔。隨著助學金運營規模的擴大,張曉暉投入運營的費用和精力也越來越多。僅2014年一年,他投入助學金的運營費用就近3萬元,佔自己全部收入的一半。 最艱難的時候是張曉暉在攻讀委託培養研究生期間,他只能領到基本工資。為了“母親助學金”的正常運營,張曉暉不得不出去打工掙錢。他每週一、三、五晚上去做兩個半小時的家教,週六則從早上八點半一直講到晚上九點半,業餘時間還要給企業做翻譯。 “既然已經做了,即使打工掙錢,也要讓‘母親助學金’繼續運營,不能讓山區的孩子們失望。”張曉暉説。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助學金的運轉情況,張曉暉始終堅持透明公開的原則。他製作詳細的捐款明細單和受助人情況報告,並全部在網上公開。這些做法,為他贏得了捐贈人的信任。 9年來,張曉暉與貧困山區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為了保護孩子們的隱私,不讓他們受助時有壓力,張曉暉一直堅持不懸挂橫幅,不驚動媒體,不叨擾政府人員的方式。“只有我們播種的愛不附加任何條件,收穫的愛才是無私的。”在部落格裏,他這樣寫道。 他常常需要背著十幾公斤重的捐贈物品打車去車站。有一次,為了趕上夜裏兩點的火車,他不得不連夜加班整理賬目、清點物品,在身前和身後背著兩個大包打車去車站。下了火車,他顧不上勞累,坐上前來接他的山區老師的摩托車,趕往受助小學發放捐贈,在傍晚才吃上了飯。 那次,他的心裏還牽掛著一個住在山那邊的學生,他們約好這次要見面。第二天一早,顧不上疲乏,他拿起一根樹枝當拐杖,就出發了。山路崎嶇,翻過陡峭的岩石要靠手腳攀爬,一不小心就有墜入山谷的危險。當張曉暉帶著山外的關愛、捐款和文具到來時,這個家庭就如同過年一樣,孩子沾滿泥巴的笑臉綻放出了純真的笑容。 張曉暉經常會收到許多物品捐贈,例如鋼琴、幾百冊圖書、上千件衣服。每到這時,他總是盡可能將捐贈物品清理乾淨。他説:“這不僅是一份愛心,更是一份尊重。”有一次,“母親助學金”收到1000件運動衣,為了清洗乾淨,他和幾個學生一起,洗衣機不夠了就用手洗,然後晾曬、歸置、打包,整整忙了兩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但是當他看到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時那明亮的笑容,所有的辛苦和疲憊就一掃而光。 曾獲得過“全國首屆五星志願者”等諸多榮譽稱號的張曉暉,仍然在繼續著他的德語教學。張曉暉在教學中以嚴格出名,甚至到了不留情面的地步。他的一名學生是自己敬重的一名老教授的孩子,但是經常不來上課,期末時,張曉暉不管他怎麼求情,堅持給他判了不及格。他在日誌中寫道:“我要讓這個孩子知道,父母不可能幫他一輩子。只有付出才有收穫。” 雖然張曉暉很少提及助學活動,也堅決反對還未自立的學生捐款,但是他從事的公益活動和他展現的優秀師德,還是默默影響著學生。無數學生記住了他經常説的一句話,“記得自己活得好的時候做一個能幫助人的人”。到目前為止,他教過的學生已經有100多人畢業後或捐款,或支教,或從事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