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關注民生
高溫保護,不能只看工資條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7-14  責任編輯: 李艷娜

    高溫勞動保護除了盯著津貼發不發,還要從“工資條”擴展到“權利簿”。

    初入三伏,今年來最大範圍的高溫便應景來襲。烈日“烤”驗之下,高溫津貼能否按時發放?老問題又引起了新關注。此外,也有媒體報出津貼標準東西部不均,一時引發熱議。

    高溫津貼必須保證及時、足額發放,這不容商量。各級安全生産監管部門、勞動保障部門要狠下心管到底,像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一樣,嚴厲查處。至於標準東高西低,很大程度上與地區間的實際發展水準有關,倒不宜機械比較。東部一塊錢和西部一塊錢的購買力還不一樣呢。筆者倒認為,關注高溫津貼的眼光應該再延伸些,除了津貼,還要看看別的。具體説——

    用人單位要改善作業條件,配備必要的通風或降溫設備,為勞動者提供防護用品、清涼飲料及藥品;合理安排和調整作業時間,停止或減少室外作業時間,嚴禁違規加班加點;組織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對身體狀況不適合的及時調整作業崗位。甚至,還要搞高溫下的應急預案,日常還要做相關演練。

    覺得太過了?這些可都是人社部和安監總局提出過的目標。勞動保障程度該逐漸水漲船高了。

    過去一段時期,勞動力的估值有些偏低,具體表現為工資不高、保障不夠,這甚至構成了一種“競爭優勢”,老闆們靠鋪大攤子,壓低成本、薄利多銷賺錢;也形成了一種觀念:勞動者權利,口頭説説就行了,哪有這麼“嬌貴”?在跨過“劉易斯拐點”之後,我國已經告別勞動力無限供給、廉價使用的階段,經濟發展也開始了轉型升級,用老觀念看待勞動者權利就不行了。只有更全面的勞動保障、更優化的勞動環境、更和諧的勞動關係,才有更長遠的發展。

    總之,應該把勞動保護的“緊箍咒”,從“工資條”念到“權利簿”,高溫時如此,高溫後也如此。

    來源:人民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