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社會責任
調查:73.3%受訪者確認身邊發生過校園暴力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7-06  責任編輯: 李艷娜

  專家呼籲全社會重視網路虛擬性對青少年行為隨意性的影響

  為何校園暴力事件多發?調查顯示,43.7%的受訪者認為青少年暴力行為源於家庭不良的教養方式,42.7%的受訪者認為未成年人容易模倣見過的暴力行為,41.8%的受訪者認為校園暴力是青少年自控能力不強、道德感不足所致,37.2%的受訪者指出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懵懂、盲目、行為過激,34.9%的受訪者認為“問題青年”的帽子增加了一些青少年的叛逆心理,34.4%的受訪者指出學校“重智輕德”,31.9%的受訪者認為父母與孩子缺乏溝通導致孩子不會用正確方法解決矛盾,30.6%的受訪者認為青少年易受網路和影視中暴力因素影響。

  馬娜娜向記者回憶説,當時她所在的學校大都只重視升學率,只抓“好學生”,對於不學習的學生幾乎不管。

  北京市文匯中學副校長王祺指出,現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所以就形成一種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習慣,很少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在情緒方面的調節和控制力也比較差。很多家長也希望孩子不要吃虧,沒有教育孩子用正確方法解決問題。他還指出,當下初中教育裏,與法律有關的內容只有在初二下半學期的政治課上教一點。很多學生法律基本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有的學生認為從別人那裏搶個錢花,根本就不算個大事兒。

  苗偉明認為,在防範網路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方面,當前學校和家長比較警惕暴力、色情的危害,但卻忽視了網路虛擬性對孩子行為隨意性的影響。“人都有隨意性,需要社會的規範來控制。但是在網路中,特別是網路遊戲中,可以隨意地殺人,隨意地扮演各種角色,沒有現實中的規範,長期在這種環境裏面,隨意性會被無限地放大。”苗偉明指出,未成年人正在培養行為規範過程中,如果長期受網路影響,其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隨意性就會變強。

  苗偉明指出,應試教育給學生帶來了很大壓力,這種壓力要宣泄,但是青少年沒有宣泄的途徑,就很容易情緒波動,在某一個點爆發出來,就是所謂的挫折攻擊。挫折攻擊對內攻擊表現為傷害自己,對外攻擊就表現為暴力。

  調查顯示,在受訪者看來,校園暴力事件發生的原因還包括:一些學生不受學校關注、社會暴力文化的示範作用、師生間缺乏理解和信任、施暴學生本身沒有受到尊重、受害學生不懂有效處理、青少年過早産生感情糾紛等。

  應該如何杜絕校園暴力事件?調查中,50.9%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家校聯繫,學校了解學生家庭情況。48.2%的受訪者認為學校要積極開展青春期教育,46.1%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對老師和學生的法制教育,41.6%的受訪者提出對受害和施暴學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38.4%的受訪者認為應教育學生正確應對暴力事件,36.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現象,35.4%的受訪者認為應開展豐富的校園活動幫學生排解不良情緒,29.3%的受訪者建議家長優化教育方式,26.1%的受訪者認為優秀的校園文化很重要,25.2%的受訪者建議控制影視作品的暴力場面,25.1%的受訪者認為教師應學會正確處理與學生的關係。

  王祺認為,對學生的法治教育,應當滲透在日常生活當中。學校和家長可以把發生的校園暴力當成案例來分析、思考,因時制宜地教育孩子。他還指出,老師、家長,還得從情感的角度強化對有暴力傾向學生的教育,讓他們尊重生命、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法治教育是外在的強制力,感恩教育、愛的教育是內在的教育”。

  苗偉明認為,社會應該重視網路導致的青少年行為的隨意性。他還提醒學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在矛盾中盡可能選擇回避,與同學們和諧相處,同時要學會求助。“家庭、學校、社會也要讓學生知道他們自己是受保護的,要告訴學生們碰到問題怎麼去求助,用什麼方法求助,同時要鼓勵他們勇敢求助”。

    來源:中國青年報

     1   2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