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社會責任
留守兒童惡性迴圈:"留一代"進城衍生"留二代"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7-06  責任編輯: 李艷娜

  資料圖

  6月9日,貴州省畢節市4名留守兒童服農藥中毒死亡,年齡最小的5歲,最大的13歲。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再次引起人們關注。6月中旬,海口市政府發文要求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落實好工作職責,杜絕類似貴州省畢節市4名兒童服農藥中毒死亡事件的發生。與此同時,要求相關部門認真對留守兒童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做好海口市農村留守兒童的服務工作。

  惡性迴圈

  “留一代”進城務工衍生“留二代”

  我省有多少留守兒童?記者從省民政廳綜合辦公室獲悉,現在我省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主要由省民政廳福利處負責,由於近期部門之間正在進行交接,目前他們沒有相關數據。省民政廳綜合辦公室工作人員稱,目前留守兒童方面的工作可能暫時無部門管理。

  記者從海口市政府網站獲悉,今年6月中旬,為應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海口市政府發佈了《海口市民政局關於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落實好工作職責,杜絕類似貴州省畢節市4名兒童服農藥中毒死亡事件的發生。與此同時,要求相關部門認真對留守兒童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積極發揮村(居)委會的作用,加強與留守兒童的聯繫,給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心理關愛,做好海口市農村留守兒童的服務工作。

  記者從昌江黎族自治縣婦聯獲悉,截至去年12月底,昌江共有928名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海尾鎮、昌化鎮、石碌鎮。石碌鎮被徵地較多,造成富餘勞動力較多;海尾鎮、昌化鎮是沿海鄉鎮,耕地相對較少,主要以漁業為主,家中男性多數出海打魚,有的一齣海就好幾個月。父母外出打工、打魚,將孩子留在老家,造成上述鄉鎮留守兒童較多。

  記者對我省部分市縣留守兒童的現狀進行調查發現,部分留守兒童由於多種原因未能繼續學業,於是跟隨父母外出務工,早早結婚生子,然後將寶寶送回老家,成為留守兒童,由此,“留二代”這個群體誕生了。

  渴望親情

  留守兒童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

  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與父母分離、缺少溝通等原因,與父母之間産生隔閡,甚至産生厭學情緒等。

  對此,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海口市婦聯心理顧問李娟稱,留守兒童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加缺乏關愛,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關愛。因此,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關愛孩子。“雖然家長不能經常陪伴孩子,但至少要多給他們打電話,多表達對他們的愛。”

  有些父母因為無法陪伴孩子,只能通過多給孩子生活費的方式來表達愛,這反而讓孩子覺得是錢讓父母與他分離。那麼,家長該如何讓孩子理解他們外出打工的原因呢?“父母應向孩子説明,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雖然不能常常陪伴他們,但真的很愛他們。”李娟説。

  部分留守兒童存在輟學、厭學、離家出走等問題。李娟稱,父母應對孩子的未來負起責任,多與孩子溝通,通過學校等方面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

  8成受訪兒童至少半年才見一次父母

  問卷調查1

  對象 留守兒童(樣本:60人)

  1.多久見一次父母?

  半年以內 20%

  半年到一年 65%

  一年以上 15%

  2.父母回家一次待多久?

  10至20天 10%

  一週以內 20%

  20天至30天 70%

  3.平均多久打一次電話?

  一天一次 10%

  一週一次 80%

  半個月或以上一次 10%

  4.是否希望父母能夠陪在身邊?

  是 80%

  否 20%

  問卷調查2

  對象 外來務工人員(樣本:60人)

  1.多久見一次孩子?

  半年以內 10%

  半年到一年 80%

  一年以上 10%

  2.一年大約陪伴孩子多少天?

  10天以內 35%

  10至20天 40%

  20天以上 25%

  3.平均多久打一次電話?

  3天 20%

  一週 70%

  半個月以上 10%

  4.除了打電話,和孩子有沒有其他溝通方式?

  沒有 85%

  偶爾讓孩子暑假過來 15%

  5.平均一個月給孩子寄多少錢?

  500元以下 35%

  500元至700元 55%

  700元以上 10%

  ■數據控

  6月18日,《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發佈,《白皮書》數據顯示,全國6100萬留守兒童中,約15.1%、近1000萬孩子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即使在春節也無法團聚;有4.3%的留守兒童甚至一年連父母電話也接不到一次,一年電話聯繫一到兩次的有885萬,3個月通話一次的有1519萬。

    來源:海南特區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