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社會責任
留守兒童釀悲劇 74.0%受訪者歸因父母無法經常回家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7-02  責任編輯: 李艷娜

  畢節4名留守兒童自殺事件引發社會深思。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5%的受訪者平時會關注留守兒童問題,74.0%的受訪者認為留守兒童遭遇不幸是因父母無法經常回家探望,57.0%的受訪者建議應繼續扶持“三農”,減少農村勞動力外流,28.3%的人直言應加快戶籍改革。

  受訪者中,11.7%的人居住在農村,26.8%的人居住在縣級市,24.3%的人生活在地級市,20.9%的人居住在省會城市,16.4%的人住在直轄市。  

    一些孩子總是在“流動”與“留守”之間切換

  王宏艷是河北省唐山市車王莊村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她任教的班級,曾經有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時將孩子一同帶走,但沒過幾年孩子就被送回來,到原來的班上繼續學習。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性格、心理健康往往會因此受到影響。王宏艷對記者説,孩子的幼年階段融入周圍的環境較慢,熟悉之後會産生一種安全感。不定期地改變其成長環境,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侯佳偉曾組織學生做“小組社會工作”實地考察留守兒童。當問及他們“最大的願望”時,很多孩子的願望是“希望父母能給自己過一次生日”,這讓侯佳偉感觸很深:“這本是作為一個孩子理所應當享受到的童年樂趣,此刻卻成為了一件奢侈品。”

  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作為不同群體,都引起了社會關注。實際上,一些孩子總是在“流動”與“留守”之間切換。流動兒童是指父母外出打工並帶著自己的子女,但是子女並不能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而留守兒童便是父母外出打工把子女留在老家。一些有能力帶著孩子打拼的農民工,這個“能力”並不穩定,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升學成為一個大問題。這時孩子不得不回老家去。一來二去,這種漂泊不定的狀況就産生了。

  留守兒童都面臨哪些困境?調查中,69.1%的受訪者感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62.5%的受訪者認為留守兒童缺少關愛,56.6%的受訪者了解到留守兒童居住條件差,50.3%的受訪者發現留守兒童缺乏學校教育,48.1%的受訪者發現留守兒童面臨醫療衛生條件差的窘境,42.5%的受訪者認為不少留守兒童飲食條件較差,34.0%的受訪者直言留守兒童安全保障較弱,28.6%的受訪者指出一些留守兒童要照顧年幼弟妹,精神壓力較大。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熊易寒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留守兒童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隔代撫養,祖父母無力管教,親子互動較少。此外,與夫妻雙方都具有相對穩定的職業和收入、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的跨地域婚姻不同,很多農民工家庭丈夫因外出打工與妻子兩地分居。加上一些年輕夫妻在心智和情感不成熟時早婚早育,導致有些家庭夫妻關係不穩定,這樣家庭中的孩子要比同齡人承受更多的心靈創傷。

  53.5%的受訪者建議完善留守兒童救助機制

  近年來,留守兒童遭遇不幸的新聞頻繁見諸報端。調查中,74.0%的受訪者認為留守兒童發生悲劇的原因是父母無法經常回家探望,55.7%的受訪者認為是社會救助政策不完善,45.7%的受訪者直言當地政府有失職之嫌,42.3%的受訪者認為是學校疏于管理,37.8%的受訪者認為父母對孩子關心程度不夠。

  侯佳偉指出,城市需要外來農民工作為勞動力,但卻往往難以給予他們完善的福利保障,基於戶口因素的教育、醫療條件存在群體差異。不少外出務工的父母希望將孩子帶在身邊,但是因為戶籍限制,無法讓自己的孩子在城市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醫療條件,只能將他們放在老家。

  “實際上很多農民工已經很少流動,是某一地區的常住人口。但是目前很多城市依然拒絕承認他們作為合法移民的身份,將其歸類為流動人口。”熊易寒指出,農民工在城市從事工業或服務業勞動,他們的家庭則留在農村,這樣一來企業可以支付農民工相對低水準的工資,而農民工由於沒有攜帶家庭也可以接受這種較低的工資和福利。這被稱為 “人口紅利”,但實際上,這是對農民工利益的一種剝奪。

  調查中,29.7%的受訪者將留守兒童遭遇不幸歸因于社會、人情的冷漠。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市民雷先生看來,很多接觸不到留守兒童的人可能會淡忘這個弱勢群體,接觸的到留守兒童的人又往往對這個現象司空見慣。所以真正去幫助留守兒童的人並不多。

  本次調查顯示,在身邊留守兒童面臨困境時,僅35.7%的受訪者表示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

  如何讓城鄉二元體制下的留守兒童脫離窘境?調查顯示,57.0%的受訪者認為應加大扶持“三農”力度以減少農村勞動力外流,53.5%的受訪者認為應完善留守兒童救助機制,45.3%的受訪者建議將留守兒童問題歸口到具體部門負責,44.7%的受訪者建議為留守兒童開設心理輔導課程,43.1%的受訪者直言監護人應盡到責任,37.4%的受訪者認為應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35.8%的受訪者認為社會應大力宣傳關愛留守兒童,31.6%的受訪者鼓勵民間組織服務留守兒童,28.3%的受訪者建議加快戶籍制度改革,26.7%的受訪者倡導農村優生優育。

  “讓孩子跟隨父母是最人性化的做法,從長遠來看,也是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熊易寒指出,讓勞動力自由流動是市場經濟的通行做法,其背後是城市之間和個體之間的競爭,以及特定個人與城市之間的匹配,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他建議,逐漸為農民工創造家庭遷徙的條件。同時,政府也應為農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破除家庭遷徙的制度性壁壘,從而盡可能減少留守兒童,逐步推動農民工的市民化。

  侯佳偉認為,應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去解決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尊重他們的心理成長規律,給予他們普遍需要的生活照料和情感關注。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