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社會責任
面對6100萬名留守兒童 公益組織可以做些什麼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29  責任編輯: 李艷娜

    “面對6100萬名留守兒童,公益組織可以做些什麼?”最近,很多公益組織,特別是兒童與教育類公益組織都在討論這個議題,大家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對留守兒童的物質關懷重要,但是心理關懷更顯急迫。

    近年來,國家加強建設寄宿學校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並提出“兩免一補”,即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的書費和雜費,補助農村貧困寄宿生的生活費,同時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除此以外,很多公益組織也提供了助學金、困難補助等多種形式的幫助。

    在物質關懷得到重視的同時,我們不難發現,現實中對留守兒童開展心理關懷的組織並不多,其原因在於開展心理關懷難度更大,很難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公益組織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模式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關懷?筆者梳理現有的留守兒童關懷服務模式發現,總體來説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類型:面對群體提供非專業服務、面對個體提供非專業服務、面對群體提供專業服務、面對個體提供專業服務。

    第一類:面對群體&非專業

    這類活動包括豐富留守兒童的生活、提供硬體條件的改善等。比如,北京歌路營為農村寄宿生提供的《新1001夜》睡前故事項目,包含了大量心理療愈、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等內容。可以考慮的活動還有體育、音樂、美術類活動等,已經有研究證明,體育、音樂類活動開展對提高兒童的心理健康水準、緩解負面情緒有很大幫助。

    筆者曾在一間農村寄宿學校裏做調研,一般吃完晚飯上自習前,孩子們都會在學校裏三三兩兩地逛一逛,或者很無聊地待著。有一天,我看到很多孩子吃完飯就搬著自己的椅子往一個教室裏跑。校長告訴我,每週三學校都會播放一個電影。影片雖然都很老,孩子看了也不止一遍,但是對他們來説,週三晚上能看一會兒電影就非常開心。這位校長説,安排在週三,是因為這一天孩子們往往最想家最難受,放了電影就會好很多。

    有的留守兒童大量聚集的寄宿學校,宿舍設施簡陋,毫無溫馨感,更談不上讓兒童身心愉悅。在重慶,有的公益組織在寄宿學校美化校園、美化宿舍,每個宿捨得墻上都繪有不同兒童主題圖案,效果非常好。在我所到的農村學校裏,絕大部分宿舍都沒有安裝窗簾,高年級的女孩子換個衣服就要躲到門背後,如果裝一個窗簾,會讓兒童的隱私得到保護,增加他們的心理安全感。

    第二類:面對個體&非專業

    筆者接觸到的這類項目有大朋友寫信、朋輩模式、一對一幫扶、暑期與父母團聚等活動。

    這一類項目中,志願者一般是一對一,好處是可以保證長期穩定和深入進行交流。如果是年齡大的就是大朋友,當然也可以是同齡人的朋輩模式。但這類模式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僅僅依靠紙面或者手機等資訊交流,而是要通過前期面對面的活動,讓雙方彼此認識、了解各自的背景、過往生活的經歷和細節,由此找到可以深入和持續溝通的話題。

    另外,有公益組織發動一些企業主,由企業主出錢,接員工的孩子暑期來父母所在地團圓。這一方面對孩子和父母建立關係帶來很大的好處,同時幫助企業留住員工。

    這類活動針對性更強,會讓留守兒童更容易感覺到社會和父母的支援,但照顧到的人群數量比較有限。

    第三類:面對群體&專業

    這一類活動包括為老師提供專業培訓、推進學校心理課、駐校社工、村級兒童福利社工專員、提供線上心理産品等。

    為老師提供專業培訓、促進老師開展心理課的需求量很大,對於兒童心理髮展、簡單的心理輔導等知識是農村老師普遍不具備的。有一些組織開展此類工作的挑戰在於,老師們自身心理也亟待改善,很多老師明顯缺乏內在動力去承擔心理輔導的工作,而習慣性地願意採用簡單的教育手段。在前期培訓之後,後期的督導也需要跟進,否則品質會大打折扣,因此帶來的成本和人力需求都比較高。

    駐校社工、村級兒童福利社工專員都是急需的專業力量,在有條件能開展的地區推廣,會給所在地留守兒童帶來很大的福祉。按照目前情況,所需要的此類專業人才數量很大,顯然不是一時所能解決。

    在這一類型中,歌路營正在嘗試利用新技術將留守兒童需要的心理內容線上化。所有的內容都是有針對性地為留守住校兒童開發,是他們在自己的生活或者學習中實際會遇到的各種“情景問題”。留守兒童可以通過觀看具有心理療愈作用的心理故事視頻,並完成後面設置的互動題目,學習應對困境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可以從孩子的觀看和互動數據上獲知所在地區、學校普遍性心理關注點,也可以發現特殊兒童的情況,形成給學校和老師的反饋。

    第四類:面對個體&專業

    這一類包括面對兒童的心理熱線、法律援助熱線以及個體的心理輔導、社工干預。

    此類工作面臨的挑戰依然是專業人才數量、地域限制,還有如何使留守寄宿兒童在情況發生時,非常方便地獲得幫助。一對一的模式針對性更強,但是服務人數有限,因此建議可以在對留守、獨居、寄宿高危兒童進行篩查和數據庫建立基礎上做好重點對象的緊急干預。

    對於第三大類和第四大類的活動,我提出的思考是,既然專業社工、專業心理輔導人員都稀缺,那麼是否可以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替代部分人力,實現地域和空間、時間上的突破,同時專業人才去做技術不能代替的部分職能,實現留守兒童心理關懷的“O2O”(線上加線下)模式。比如,通過網路一方面可以吸引有需要的孩子來交流,另一方面可以考慮組織專業人士提供線上服務,和留守住校兒童實現互動,給予及時的輔導幫助。如果有特殊孩子需要緊急干預,及時通知在地公益組織,進行面對面的干預。

    從宏觀角度看,留守兒童問題解決的根本還在於城鄉二元制戶籍問題、父母能否返鄉創業、兒童保護法律的完善和體系建立,但是制度的完善不是馬上就能完成的。這需要公益組織進行政策倡導的同時,也立即著手對留守兒童實施關懷。當然,這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個人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多元、立體、互補性的干預系統,更好地發揮影響力。

    (作者為北京歌路營總幹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