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社會責任
留守兒童:最深的疼愛是陪伴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15  責任編輯: 李艷娜

  3年前,一名10歲小女孩一邊上課一邊哄著“鬧覺”弟弟的照片《弟弟要睡了》,感動了億萬網民,並引發了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持續關注。

  近日,遼寧衛視明星築夢公益真人秀《歸來》,首次以綜藝節目的形式聚焦留守兒童這一群體。攝製團隊歷時3個月,走訪了湘西鳳凰、貴州黔南、雲南文山、重慶萬州等10余省市的上百所學校,從3000多個留守兒童中選取12名孩子為拍攝對象。“用旅行陪伴成長,重走父母離家路,以團聚修復親情”,陳一冰、黃徵、楊童舒、孫茜等公益大使與觀眾一起走進孩子們的內心。

  “我們注重‘真’而非‘秀’,在這裡明星為綠葉,留守兒童才是主角。”《歸來》節目總製片人陳旭東説。在各類以娛樂為主的綜藝節目充斥熒屏的當下,這場“尋愛之旅”讓觀眾感受到了某種人性關懷的回歸。

  網友“老徐時評”説,“深深被片子震撼,中國有6000多萬名留守兒童,其中80%有隔代養育問題,超過7%的留守兒童處於無人監護的狀態。如今,他們最缺乏的早已不是物質需求,而是精神陪伴與關愛。”

  美麗村落的孤獨風景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讓更多人知道了湘西鳳凰古城。如今,當越來越多的遊人走進美麗鳳凰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鳳凰人遠離故鄉外出打工——在中國,一個個靜謐村莊裏,老人和孩子漸漸成為留守的孤獨風景。

  在《歸來》節目的第一期,有一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體操隊運動員、奧運冠軍陳一冰帶著任務,來到了湖南鳳凰縣的幾所中學挑選參與節目的留守兒童,但最初的兩個發問便讓這位馳騁體育賽場的大男孩有些不知所措。

  “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學請舉手!”陳一冰話音剛落,600多人的學校,竟有90%的孩子把手舉過頭頂。

  “一年沒見過爸爸媽媽的同學,請舉下手。”陳一冰的這次發問讓他有些震驚,孩子們幾乎沒有人把手放下。出發前,陳一冰特意為留守在家的孩子準備了50張親筆簽名的明信片,最終卻因數量太少而放棄。

  顯然,當留守兒童這一概念如此具體的呈現在眼前時,會讓人感到有些震驚和無措。但是,比數字更讓人值得關注的是,這個特殊的群體所帶有的標簽式的特徵。“我們在對近3000名孩子一對一尋訪交流中發現,這一群體中能善於表達、溝通的實在太少了。沉默寡言、表情木訥、內心比較封閉,不願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這些孩子最顯著的群體性特徵。”《歸來》節目執行製片人鄭徵説。

  “最終參與拍攝的12名留守兒童還是很有代表性的,除了比較封閉這一普遍特徵外,我們還發現由於缺失父母的關愛和引導,自卑、脾氣暴躁、厭學、網癮、不理解父母、自暴自棄等各種問題也較多,人們印象裏那種乖巧、懂事的類型反而不佔多數。”陳旭東補充道。

  獨居女孩楊鈺腕、孤傲學霸李莉、有些逆反的夏成龍、喜歡上網的楊明瑞……一個個個性鮮明的留守兒童在明星們的陪伴與引導下,經歷了一次短暫而特殊的旅行,共同見證成長和蛻變的力量。

  短暫團聚的親情修復

  “人為安排了一次短暫的團聚,有用嗎?”

  對於記者的疑問,陳旭東回答的十分肯定,“有用。相比于冰冷的電話和視頻,面對面的團聚能修復缺失的親情,給孩子留下溫暖的記憶。”

  楊鈺脘,這個來自湖南鳳凰縣臘爾山鎮的11歲女孩,從7歲起便獨自在家,父母和妹妹在杭州蕭山打工。之前她以優異成績考入鳳凰二中,但目前成績下滑。堅強、大方、懂事的楊鈺脘早已不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個背負壓力在學習的小大人。做了節目之後,她的父母才明白孩子成績快速下滑的原因以及她獨自生活的不易。最終,孩子母親選擇回到家鄉,在小鎮上做點生意,照看女兒。

  與乖巧懂事的楊鈺脘不同,安徽靈璧縣的13歲男孩夏成龍有些“叛逆”,排斥跟家人溝通,平常媽媽不給錢就摔東西,還會嫌壓歲錢少直接把錢撕掉。可是,當他看到爸爸因勞作而留在指甲上的淤血,心靈受到極大的觸動,他才知道他撕掉的是什麼。

  在這些孩子中,有一個聲稱“不想見爸爸”的孩子格外引人注意,面對大家的不解,這個叫做楊明瑞的13歲男孩説:“不見,因為不想。”

  楊明瑞父母離異,他常年跟外婆生活,父親在外打工兩年未歸。一直以來,父親在他的眼中就是一個給錢的符號,而且還經常給不到位。外婆由於要上班貼補家用,擔心外孫在外面學壞,所以就讓楊明瑞待在家中,時間一久他便養成了沉溺于網路遊戲的毛病。

  然而,楊明瑞心裏的“不想”在見到久別的父親時悄然改變了,為了省錢爸爸住在四處都是臭水的危樓裏,這一場景深深刺激了楊明瑞。節目拍攝到這時,他突然轉頭出門説自己要靜一靜。隨後,他對父親説:“爸爸,我們回家吧,不管怎麼樣我們至少在一起。”

  此時,楊明瑞的爸爸也是百感交集,他覺得每月的錢按時寄回去,有外婆的照顧,孩子應該沒問題,可是當他知道自己只是一個給錢的符號後,他明白了作為父親的失職。

  陪伴是一個社會問題

  4位明星,12名留守兒童,為期10多天的遠行,一次以故鄉為起點的尋親之旅。

  一路上,沒有特設的節目編排,孩子們在所帶明星的陪伴下,感受城市的繁華與精彩 ,享受旅行的輕鬆和愜意,收穫同伴的友誼與快樂,最後走近被疏遠的親情。雖然這一路也會有摩擦、磕絆 ,但孩子們感受更多的是明星和同行夥伴的關愛,心與心的溝通。

  當旅行結束,孩子們來到父母身邊準備與明星分別時,令節目組和明星們都備感意外的是,每一個孩子都表現出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傾瀉式的難過與不捨。這與他們初見久違的父母時表現出的漠然、怨憤形成了鮮明對比。陳旭東解釋説,“在短暫旅途中他們感受到了陪伴的幸福,這是一直渴望卻不曾得到的感受。”

  《歸來》呼喚的是親情與愛的回歸,而這個話題其實不僅僅局限于留守兒童。如今,陪伴已然是一個社會問題。很多城市父母因為工作太忙疏于與孩子交流,雖然人在身邊孩子也同樣“留守”。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由此反思道:“人們往往為了實現一種社會目標,最容易忽略自己身邊的親人,其實對於整個社會發展的模式來説這是一種巨大的成本代價,如果長此以往我們的社會會出現很多文化和心理上的撕裂。”

  也許一個節目、一段旅行、一次陪伴並不能改變什麼,留守兒童這個群體也依舊會長期存在,而他們的父母還要為生計外出打工,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懂得精神陪伴對於孩子的意義,學會盡可能用更科學的教育方式彌補這種情感的缺失。正如明星楊童舒在參與這次活動後感嘆的那樣,“‘愛’首先是用對方喜歡和接受的方式給予。”

  值得點讚的是,《歸來》節目不僅在“線上”的傳播引發更多的人對留守兒童群體的關注,更在“線下”建立了諸多公益項目,讓關注變為更切實際的行動。

  一個在外兼職做圖書管理員的四年級學生説:“我的第一個願望是爸媽能回家陪我,第二個願望是能為學校建設一所圖書館,因為我最喜歡讀書。”

  於是,節目組與噹噹公益聯合發起“一本書的奇幻漂流”,在北京和瀋陽回收二手童書,捐給貴州山區,建立愛心圖書館,希望留給孩子們有書香陪伴的童年。

  “在河南一個女孩對我説,是因為家裏太破所以父母才不回家,所以希望把家裝扮得更漂亮。” 鄭徵講起了採訪中遇到的難忘經歷。

  “為了滿足孩子的美好願望,我們與糖果計劃公益組織聯合發起‘為愛上色’行動,在河南幾個留守兒童集中的地方,通過彩繪村莊留給孩子一個彩色的家鄉。” 鄭徵説。

  6月21日,《歸來》第一季節目即將結束,但這些項目和越來越多的關愛會繼續陪伴孩子,豐沛他們本該擁有的多彩生活。(

    來源:工人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