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慈善救助項目五年為八千病童雪中送炭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5-29 責任編輯:李想 |
千紙鶴,希望與願望的化身 受助兒童開懷一笑 貧困兒童大病慈善救助培訓班 又到“六一”國際兒童節。這是最天真爛漫的節日,是所有孩子獲得愛、享受愛的節日。當然,這個節日也應該屬於那些特殊困難的孩子。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孩子,請別吝嗇伸出你的援手;如果每個人都能關注這群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社會就會多一份和諧,未來你的身邊就會多一些心智健全的同伴。江蘇省慈善總會從創會之初,最關注的人群就是他們。全省各級慈善總會也在持續努力通過多種形式的幫扶,讓這些孩子獲得溫暖和關懷。你的一次幫扶,改變的也許是一個孩子的一生——請加入慈善隊伍,共同傾注關愛,讓困境中的生命燃起新的希望。 江蘇省貧困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實施近5年—— 慈善救助為8000病童雪中送炭 兒童罹患重大疾病救治難、家庭無力承擔鉅額醫療費用,近年來已逐漸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江蘇是全國最早建立兒童大病慈善救助制度的省份。5年前的7月,江蘇省慈善總會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援下,聯合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廳,共同開展“江蘇省貧困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項目”。 該項目實施近5年來,全省共有8869名貧困家庭重大疾病患兒進入救助程式,7884名(11121人次)獲得資金救助,省、市、縣三級兒童大病救助基金共支出救助金1.4億元,其中省級兒童大病基金共支出救助金8659.85萬元,切實緩解了我省貧困家庭重大疾病患兒的醫療困難,有效減輕了貧困家庭重病患兒就醫經濟負擔,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歡迎。 該項目還獲得了“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項目”“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等多項國家級表彰,打造了江蘇慈善公益新品牌。 【緣起】開啟國內兒童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化進程 2009年2月16日,時任總理溫家寶在天津火車站偶遇河北張家口的2歲貧困家庭白血病患兒李瑞,並將其帶回北京捐款救治。這一件事開啟了兒童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化進程,多位國家領導每人平均就建立“兒童重大疾病救助制度”作出重要批示。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兒童大病慈善救助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明確要求在全省儘快建立統一的貧困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制度,省政府分管領導多次協調落實有關工作。 2010年7月20日,省政府批轉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廳、省慈善總會等關於《江蘇省貧困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實施意見》。2010年9月8日,經江蘇省貧困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協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同意,省民政廳、省慈善總會聯合下發了《江蘇省貧困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實施細則》,我省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工作正式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我省兒童大病慈善救助實行省、市、縣(市、區)三級聯動開展機制。項目救助對象為江蘇戶籍、18周歲以下、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患有重大疾病的孤兒(含棄嬰、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低保以及低保邊緣家庭中的兒童。救助病種共有4類,分別為:白血病(含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先天性心臟病、尿毒症、惡性腫瘤。 自項目實施之日起(2010年7月20日)至患兒年滿18周歲期間,治療産生的符合醫保政策規定的住院和門診治療費用自付部分,即符合醫保政策規定的治療總費用中扣除醫保補償、醫療救助及其他臨時救助和援助費用餘下部分,按不同標準給予資助,不設上限。分別是:孤兒醫療費用自付部分由省、市、縣(市、區)慈善救助資金全額承擔;低保家庭患兒醫療費用自付部分由省、市、縣(市、區)慈善救助資金資助80%;低保邊緣家庭患兒醫療費用自付部分由省、市、縣(市、區)慈善救助資金資助50%。其中,省級兒童大病慈善救助資金對蘇北、蘇中、蘇南地區分別承擔資助總金額的70%、50%、20%,餘下部分由市、縣(市、區)慈善救助資金承擔。 【特點】首個財政支援慈善項目 已建成長效救助平臺 該項目是我省首個由政府推動、財政資金支援的慈善救助項目。兒童大病慈善救助是首個由中央領導發起、民政部牽頭、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慈善公益項目。江蘇也是全國首個由政府正式出臺文件、財政資金支援、形成制度安排的省份,顯示了決策的擔當和濃濃的民生情懷。 因此,這個項目不僅是一個慈善救助項目,更是省政府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各級民政、財政、衛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及慈善總會為建立兒童大病救助制度、實施本項目做了大量工作。 為保證項目順利開展,政府財政資金也首次注資慈善救助項目,項目資金由財政預算金、慈善募集款、福彩公益金按照5:3:2投入,省級專項救助資金總額4000萬元,省財政每年出資2000萬元,福彩公益金800萬元,省慈善總會自籌1200萬元。 項目建立了長效救助平臺,更符合受助者訴求。近年來,兒童重大疾病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日益嚴重。在本項目設立前,由於救助基數大、所需資金多,各地慈善機構僅是開展一些零星的、一次性的救助,且金額不大,對患兒家庭僅是杯水車薪。兒童大病慈善救助項目開創了長效救助新模式,對患兒2010年7月20日以後、年滿18周歲之前治療費用均可開展救助,不限救助次數、不設救助資金上限。項目開展4年來,單個患兒救助次數最多已達15次,單個患兒省級救助資金最高已達29萬餘元。項目長效救助的特性堅定了患兒家庭治療的信心,給予患兒家庭的不僅是資金上的有力幫扶,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撫慰。 項目整合了各類資源,慈善資金得以實現救助效益最大化。一是整合了醫療保障資源。項目要求受助對象必須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這一規定實現了項目與國家醫保政策的銜接,且職責不重疊,在用足、用好現有醫保政策基礎上有效發揮了慈善補充性保障的作用。二是整合了醫療救助及大病保險等資源。醫療救助和大病保險制度是醫療保障的第二道防線,兒童大病救助在實施過程中扣除了這一部分,避免了重復救助,更加合理利用了有限的慈善資金。三是整合了全省慈善資金。兒童大病救助一直是各級慈善組織關注重點,但受資金所限未能全面開展。本項目實施後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救助體系,由三級慈善機構共同承擔救助費用,省級資金對慈善資金較薄弱的蘇北、蘇中地區傾斜,有效整合了全省慈善資源,慈善資金實現救助效益最大化。 【效果】為貧困病童家庭點燃生命的希望 貧困家庭兒童大病救助是一項社會高度關注、涉及困難家庭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單位共同協作的惠民工程。項目建立了“政府支援、社會參與、慈善組織運作”的工作機制,省、市、縣三級均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民政、財政、衛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慈善總會負責同志參加的協調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了由慈善總會具體實施該項目。 項目啟動後,各級慈善總會均設立了專門的項目辦公室,並指派專人負責,項目已經有了固定的工作團隊,申請的受理和審核已經成為常態化工作。項目覆蓋面廣、受助患兒多、針對性強、救助標準高,為貧困病童家庭點燃生命的新希望,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對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産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來源:新華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