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模範
資助臺江孩子“山東哥哥”成了“貴州大使”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5-22  責任編輯: 李想
 

  “山東哥哥”和妻子邰妹在一起。

  臨近六一兒童節,長期資助我省貧困學生的“山東哥哥”隋剛于近日趕到凱里、臺江等地慰問他資助的孩子們。隋剛2002年起資助我省貧困兒童,至今已有13年,與貴州,尤其是與黔東南結下了難分難解的情緣。

  資助貴州孩子

  今年30多歲的山東哥哥隋剛是山東淄博人,係張店鋼鐵廠的普通職工。

  2002年,隋剛在電視裏看到了麻江縣貧困學生羅秀梅在艱苦環境中仍然努力學習的事跡,很受感動。

  於是,他從自己微搏的工資中拿出200多元現金,寄給了遠在麻江的羅秀梅。這是他與貴州接觸的開始,此後,他一直資助羅秀梅。

  轉眼間到了2008年5月,隋剛便利用假期,到麻江看望羅秀梅,第一次進入貴州。

  返回山東之後,他擴大了資助面,將臺江縣方召鄉的幾名孩子也納入了資助範圍。

  到目前為止,隋剛先後資助過的孩子已達到了150人。這些孩子,有的已經考上了大學,有的已經工作。

  現今,隋剛資助貴州貧困學子的行動仍在持續。

  “每個學生每個月資助金是200元。”隋剛説,他的月工資只有3000多元,每個月都從中拿出1000元來,寄給孩子們。出現的資金缺口,就靠開展義賣活動和做生意來解決。

  2010年,臺江一位長期獲得隋剛資助的學子給山東《齊魯晚報》寫信尋找好心的“山東哥哥”隋剛。這件事被《齊魯晚報》報道後,一時間,山東涌現出了很多“山東哥哥”,他們分赴貴州黔東南、四川綿陽以及甘肅省,尋找資助對象,讓3000多名貧困學子(大部分在黔東南)獲得了資助。

  專收“貴州藏品”

  隋剛熱愛收藏,而且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鑒別能力,進入貴州後,他有意識收集當地有價值的藏品,小有成就。

  在隋剛的家裏,有一個專門的“貴州藏品”專櫃。其中全是與貴州有關的,年代久遠的書籍、票證以及錢幣。

  書籍中包括《臺拱文獻紀要》(民國時期的線裝豎排書籍)、《蘆笙是怎麼吹起來的》(上世紀50年代出版發行)等。

  票證包括肥皂票、糧票、棉花票、酒票、黔東南州少數民族專用布票等。“我收藏的貴州票證,多達500多種,品相好,齊全,多數是從未使用過的新票。”隋剛説。

  隋剛告訴記者,這些藏品,有的從貴州民間徵集而來,有的則是在外地發現後設法弄到的。比如,《臺拱文獻紀要》的出現地點是在湖南懷化,隋剛到此一遊偶爾發現,便搶先買下。

  據了解,不少山東藏友對他的貴州藏品垂涎三尺,曾有人出高價全部買走,但是隋剛不願意。

  當了貴州女婿

  除此以外,隋剛還是貴州女婿。

  大約在2007年左右,隋剛到臺江助學,期間經人介紹,認識了臺江的邰妹。

  “山東哥哥”長期資助貧困孩子,是一位好心人,邰妹看在眼裏,喜歡在心頭。經過幾年的交往,二人墜入愛河。

  2011年10月12日晚,隋剛和邰妹按照苗族婚俗,在山東省淄博陽光假日莊園舉行了婚禮。

  一般情況下,結婚新郎都要送給新娘金戒指、金耳環、金項鍊。但為了支援隋剛繼續開展慈善事業,邰妹不要這些飾物。

  結婚之後,邰妹的主要任務是做家務和照顧隋剛年邁的外婆(已去世),隋剛除了上班,還利用週末的時間去做些藏品買賣的生意,獲得的錢款,全部用於資助貴州的貧困兒童。

  5月20日,和隋剛一起重返貴州的邰妹告訴記者,她現在已經習慣了山東的生活,會説山東話,也會做山東麵食。

  辦展宣傳貴州

  隋剛熱愛貴州,他經常利用各種機會,宣傳貴州的風土人情和旅遊文化。

  隋剛收藏了數千冊的貴州旅遊畫冊,他利用這些畫冊,在淄博人民廣場舉辦了兩次“貴州展”。其間,他複製了很多關於貴州歌曲的光碟,免費在市民中發放,大家非常喜愛。

  隋剛有一位表弟,以前他對隋剛贈送的貴州歌碟不屑一顧。偶爾有一次,他打開這些碟子,聽到了貴州歌曲,從此以後愛上“貴州歌”。

  隋剛在張店鋼鐵廠上班,全廠5000多職工以前對貴州很陌生。“自從我與貴州結緣之後,全廠的職工不僅知道貴州,連臺江,他們也能説出一二來。”隋剛説。

  助學期間,隋剛還帶著不少熱心人士到貴州參觀考察。這些熱心人有了第一次到貴州的經歷後,經常前來旅遊。“通過我聯繫和介紹的,每年200人左右。”隋剛説。

  “看到淄博人這麼喜歡貴州,喜歡黔東南,我就有了一個開旅行社,專門組織遊客進入貴州旅遊的計劃。”隋剛説。

    來源:貴州都市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