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社會責任
衝突之下 醫患都是受害者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4-21  責任編輯: 李想

  醫患之間的種種衝突,讓雙方都受到了嚴重傷害。《醫學界》雜誌的調查顯示,85.8%的醫生表示,因擔憂發生醫患糾紛,為避免醫療風險和醫療訴訟,他們在行醫過程中進行過防禦性醫療。防禦性醫療也稱自衛性醫療或防衛性醫療,具體表現包括:從實際病情看沒有必要的各種化驗、檢查,回避收治高危病人,回避高危病人手術及難度較大的特殊處置,帶有推脫責任性質的轉診及會診等。

  防禦性醫療既會增加患者看病的負擔,也會因為形式上的應對而錯過治療良機,當事醫生更因害怕擔責而不敢使用新技術、新方法,因此不利於醫學技術的進步。這是醫患關係持續惡化下,醫生群體的一種軟抵抗和不作為,也是最難消除的負面效果。

  超過85.8%的醫生進行過防禦性醫療,涉及面如此之廣,這難免讓人憂慮不已。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根源很多,但大多數時候輿情往往站在患者一方,以一種弱者的姿態對醫生橫加指責並大加鞭撻,使其承受著過大的社會壓力,從而為職業風險的産生留下隱患。不可否認,在商業化和市場化的語境下,醫生群體的整體職業道德較之於過去有所下滑,但必須厘清的兩個前提是,一是逐利化和商業化是整個社會的現狀,醫生群體自然也難以免俗,在大環境不改變的條件下,不能要求醫生“獨善其身”;二是醫生作為一種普通的職業,不可能始終扮演“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相匹配的報酬,這種權利理應受到保障。

  醫護人員扮演著“救死扶傷”的使命,對其職業道德要求高一點無可厚非。但任何道德的實現,都必須基於相應的環境保障。時下醫患關係的惡化,跟醫生從業環境的惡化有很大關係。一旦出現醫療事件或糾紛,輿論的矛頭大多都會指向醫生,先入為主而産生社會性暴戾。2012年,哈爾濱醫科大學一名未成年患者持刀砍死一名27歲實習醫生。隨後,在某網站一個6161人參與的調查裏,4018人對此表示高興,所佔比例超過六成。

  在這種環境下,醫生即便做得再好也可能難以消解社會偏見,也難以改善自身地位。重新審視防禦性醫療下的醫患關係不難發現,造成今日的關係惡化,跟社會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以前醫生職業神聖而有地位,那是出於對救死扶傷的敬畏,是出於對健康與生命的尊重。敬畏源於醫生,尊重源於患者,更來源於社會大眾,從而共同讓醫生職業充滿著神聖感。時下,在利己主義氾濫之下,個體敬畏和尊重的往往是自己的利益,卻少了對利他的慮及,對傷害性保護所帶來的後果的考慮。

  在國外,醫生職業跟律師、金融行業一樣,都體面而有地位。同樣置身於市場化之中,同樣需要面對商業化,何以反差如此之大?其間原因,恐怕在於該用市場規律去解決的問題,全都寄託在了道德層面。若不能解決醫生的福利訴求,不能保障其從業環境的安全,不能消解社會暴戾化傾向,那麼醫生從業環境惡化的狀況就難以改善,防禦性醫療只會加速醫患之間信任的流失。因而,給醫生提供一個基於專業的發揮空間,需要慮及其特殊訴求,更需通過社會承認而滿足其精神需求,讓醫生職業的地位得到提升,這已成為解決醫患關係的現實要求。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