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社會責任
山區教學點之困:特崗教師不願來 本村人不願代課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4-09  責任編輯: 李想

  特崗教師不願來,本村年輕人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代課

  山區教學點之困

  寧夏中部同心縣山區一個叫馬家套子的教學點上,偌大的校園裏只有5名小學生,其中3個孩子三年級,兩個一年級,他們在同一間教室裏上課。

  從1976年參加工作,回族教師馬彥國一直在這個小學校裏。他清楚地記得,學校人數最多的時候有180多名學生,8個老師,是一所完全小學。如今,只剩他一個老師守著僅有的5個學生。

  教了39年書,不記得帶了多少學生,兩年前,按照寧夏出臺的政策,已有30年工齡,且離退休不足5年,馬彥國可以提前休息。馬彥國打了幾次申請,都沒被批准,學區主任李宗英給他的答覆是“這裡離不開你,你還得繼續幹著”。

  李宗英也是實在沒辦法,因為他知道,如果老馬退休了,一時還真派不出老師,這個教學點面臨著關門的危險。

  新人進不來,老人離不開

  一個老師,守著幾名學生。在寧夏中南部山區,像馬家套子小學一樣的學校不在少數。

  18歲那年,農家子弟潘鴻科就在六盤山腳下的隆德縣觀莊鄉姚套小學當起了代課教師,一當就是30年。1998年在進修學校學習後,他轉成公辦教師。

  潘鴻科因幼年患過小兒麻痹症,行動不便,寫字只能用左手,可大山裏的孩子離不開他。

  “他走了,就沒人來了。”對潘鴻科的工作,觀莊學區主任李科很滿意。因為在他看來,在鄉村學校,最重要的並不是教學水準,而是能沉下心來,安心教書。“這一點,潘老師比年輕人強多了。”他説。

  李科説的並不是客套話。這些年當學區主任,他見到的心浮氣躁、不願在鄉村學校工作的年輕人太多了。“剛分下來的年輕人,派到教學點上去,待不上幾天就走了,招呼都不打一聲。”

  李科覺得,相較于現在分配下來的高學歷青年教師,像潘鴻科這樣的老教師更讓人放心,雖然他們可能知識更新不足,教學方法顯得老舊。“當老師是良心活兒,只要愛娃娃,就能教好。”李科説。

  自擔任學區主任以來,李科最大的煩惱就是手頭教師不足,現有教師又難以優化配置。

  觀莊學區有1200多名在校生,96名教師,其中10名教師是代課教師。按照編制管理辦法,觀莊學區的教師數是足夠的,可由於地處山區,學區內分佈有10個教學點,教學點學生人數幾個到幾十個不等,按照編制管理師生比,可能一個教師都分不過去,可實際上,一個教學點有幾個班,就至少要安排幾個教師。

  由於教學點多在偏遠的村子裏,不好統一管理,因此,李科只能把在編教師分配下去,代課教師則留在了中心小學,以便加強培訓和管理。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一方面,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到教學點去任教,忍受不了教學點的孤獨和艱苦,最近3年來,李科派往教學點的教師中,有5名新分配的特崗教師一到教學點,沒待兩天就走了。

  另一方面,新來的特崗教師男生很少,大多是女生,考慮到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很難派到教學點,即使派去,也得至少兩名女教師同去,這又浪費了編制。

  據李科介紹,在觀莊學區,近3年來共補充了36個特崗教師,其中男教師只有5名;另外,36名特崗教師中,外地人有20多個,隆德本地人則是少數。如此一來,李科手中可以派到教學點去的教師寥寥無幾,派去的人也無心工作。

  和李科一樣,寧夏海原縣樹臺學區主任馬學禮也深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樹臺學區教師嚴重缺員,馬學禮無奈,只能聘任代課教師,在樹臺學區,目前還有38名代課教師,佔了半壁江山。

  和教師數量不夠相伴的,還有教學品質問題。代課教師學歷參差不齊,又多在教學點,培訓再教育薄弱;新來的特崗教師大多非師範專業出身,缺乏教育教學技能,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人心不穩,都抱著先工作、再擇業,一有機會就出去的想法。

  近3年來,馬學禮所在的學區共分配了46名特崗教師,按説,人數已不算少了,可實際上,基層教學點的情況變化並不大。

  “特崗老師一來就到教學點,這對年輕人的成長不利,也對事業不負責任。”馬學禮認為,特崗教師來自四面八方、各種專業,如果不對其進行系統培訓,難以勝任教學任務,同時,很多特崗教師家在外地,一來就派往偏遠山區的教學點,很難留下來。

  讓馬學禮牽掛的是,這學期開學已經好幾週,可樹臺學區有些教學點的教師還沒解決,他只能給其他教師加課時,給課時費,暫時應對。“但這終歸不是個辦法。”馬學禮説。

  教學點的未來之惑

  馬彥國最終沒能提前退休,留在了馬家套子小學,“善始善終,站好最後一班崗”。目前,馬彥國是王團學區在任的年齡最大的教師。

  如今,在村頭的家裏,只留下馬彥國和老伴兒余秀英,孩子們都已下山了。學校裏修了提供免費午餐的廚房,余秀英就去廚房給孩子們做午餐,每個月能拿到700元的工資。

  馬彥國在村裏待了一輩子,對村裏的情況很熟悉。明年,村裏將有兩名適齡兒童上學,他已經知道,誰家孩子將是自己最後的學生。

  “我走了,不知道還有沒有老師來,學校的大門還能不能開。”馬彥國説,馬家套子村在山區,離縣城遠,年輕人都不肯呆。他舉例説,有一年,自治區一個廳局幹部被派來幫扶村民發展,來了以後住在村部,沒事就和他聊天,可他平時要在學校忙碌,那幹部沒人陪伴,待著無趣,沒住一週就跑了。

  李宗英説,馬彥國走了以後,馬家套子小學的前途真不好説。

  在他看來,特崗教師不願來教學點,待不住,一批本村的代課教師支撐了教學點的存在,可隨著年輕人面臨的選擇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收入遠遠高於代課教師的工資,將來教學點的師資不好解決。

  而在西吉縣王民小學,一位不願具名的特崗教師則認為,即使教學點的工資提高了,自己也不願去。

  “去了一兩個人,就像孤魂野鬼,安全都是問題,再説我們年輕人接觸不到人,結婚成家都困難。”她説。

  王民學區校長王兆武對此深有感觸:“人生大事難以解決,人心不穩,影響特崗教師的穩定和工作狀態,更難談及奉獻鄉村教育。”

  特崗教師行動計劃是為解決鄉村教育師資難題設置的,但現實中,特崗教師在鄉村學校也面臨諸多困境,這無疑不利於鄉村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有校長認為,特崗教師應該先分配在縣城學校,經過1~3年的集中培訓後,再分配到鄉村學校更符合實際。“這一方面有利於提高教學水準;同時,也有利於青年教師解決婚姻問題,尤其是外地特崗教師,只要在當地安家了,就能安心工作。”

  在李科看來,現在年輕人不願當鄉村教師,除了環境艱苦,工作平凡,更重要的是機會不平等,看不到希望。他認為,過去人選擇機會不多,雖然清貧,還是留了下來,現在的年輕人不會這樣,這也正常。

  據了解,在隆德縣,教師評職稱也是縣城學校的機會大大高於鄉村學校,有校長舉例,縣城小學200名教師給8個名額晉陞職稱,同樣人數的鄉村學校只能有兩三個名額。

  “這明顯不公平,但現實就是這樣。”李科強調。他認為,除了提高鄉村教師工資待遇,其他方面的待遇也得跟上去,同時,也得健全鄉村教師的流入和流出機制,使鄉村教師有盼頭。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