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聚焦公益
教育公平首先要教育均衡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2-08-30  責任編輯: 李爽

   【對話背景】

  教育改革牽動人心。在這一重要領域的改革中,公平無疑是一個基礎性話題。理念上的教育公平如何對接實踐中的教育均衡?普遍性的教育公平如何在具體的經濟社會環境中落到實處?教育公平的實現中政府和社會如何形成合力?我們請到剛剛卸任的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共話教育均衡問題。

  “教育公平具有現實針對性,這包括了起始性公平、過程性公平、結果性公平。”

  “在發展理念上要‘有教無類’,民辦公辦一視同仁,促進二者平等競爭、共同發展。”

  擴大總量提高品質是基礎

  本報評論部:我們國家在學人口超過2億,可以説是在辦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中心議題。但有人認為,教育公平只是一個理念,難以落到實處。自2008年起,您擔任雲南省教育的“當家人”4年多時間,您如何看待這樣的説法?

  羅崇敏:現代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教育公平,以人為本。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教育公平,我們基層的履職者也在全力推進教育公平。我認為教育公平具有現實針對性,這包括了起始性公平、過程性公平、結果性公平。

  以雲南為例,我們今後10年教育發展改革的目標,即“三個共同目標”:使雲南教育與全國教育共同發展,使雲南的孩子與全國孩子共同成長,使雲南各族人民與全國各族人民共同享受教育改革發展成果。這裡面最核心的就是教育公平。

  要推進教育公平,首先要擴大總量、調整結構,這樣能讓更多孩子有公平的基本教育機會。其次是要加強學校現代管理,提高教育資源品質,緩解因為品質不均衡而産生的擇校等問題。

  本報評論部:中國國情複雜,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教育方面的政策,也不太一樣。雲南地處西南邊陲,在教育資源的分配與利用方面,有什麼難處,又有什麼經驗?

  羅崇敏: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去年我們在教育上的投入是624億元。這數字不小,相當於我們5塊錢中就有1塊多投在教育領域。中央對雲南的教育也很支援。不過,雲南經濟發展還相對落後,要説難,就難在即便中央和省裏對雲南教育的支援很大,但錢還是不夠。

  另外一個難點,是我們“點多、面廣、戰線長”,現在還有幾千個市以下的辦學點,做到“公平”的難度很大。有什麼破解之道呢?我們的一個辦法是進行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通過科學分析、合理規劃來收縮校點。這幾年撤銷了324所中小學,另外撤了8000多個市以下的點。先建後拆,拆了以後還要加強管理。我們努力建設寄宿制學校,西方發達國家在寄宿制學校學習的學生是“貴族”,在雲南卻是貧困地區、落後地區、農村的孩子上寄宿制學校。另外就是,加強教育資訊化的建設,我們要用資訊化的手段整合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包括國際國內的優質教育資源。

  不能把民辦學校工具化

  本報評論部:如果説教育公平是一種價值目標,那麼,要在現實中盡可能地接近公平,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羅崇敏:實現教育公平,前提要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現在,我們的教育均衡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等等。要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還得從根本上努力。從雲南的實踐來看,我覺得有幾點比較重要。

  首先是要把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作為重中之重,這是教育均衡的基礎和關鍵。雲南省和教育部簽訂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要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把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作為重點任務落實下去。

  其次是調整教育投資結構。要把教育投資重點放在農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增加這些地區的教育資源總量。同時,在有條件的城市地區,還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民間教育,包括民辦幼兒、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通過調整民辦和公辦的教育資源結構,調整教育資源的投資結構。

  第三是進一步健全資助教育。包括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的資助體系、生活補助資助體系,還有困難補助體系建設。去年雲南投資了157億元,使700多萬學生得到了資助。

  本報評論部:您剛剛提到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民間教育,在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上,民辦教育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羅崇敏:如果僅把民辦教育作為增加教育資源的一種補充的話,是把民辦教育的發展工具化了。這樣就容易帶來惡性迴圈:把民辦教育工具化,民辦教育也把教育工具化。怎麼理解呢?如果把民辦教育當做工具,就只是用它來吸引投資,而投資機構也自然會把教育作為賺錢工具。這樣就達不到我們發展民辦教育的根本目的。

  我認為,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變革辦學體制、注入教育活力、提高教育競爭力、提升國家教育素質的一種戰略選擇。不管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都是我們民族的學校;不管是民辦教育、公辦教育,都是我們中國的教育。

  在發展理念上要“有教無類”,民辦公辦一視同仁,促進二者平等競爭、共同發展。在準入體制上要“有教無類”,讓更多有志於教育的社會人士將自己的實業資本轉入教育資産興辦教育。在教師待遇上要“有教無類”,建立統一保障體系,打通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教師的“立交橋”,使人才能在兩類學校之間自由流動。對學生同樣要“有教無類”,社會要以公平的眼光看待兩類學校的學生。

  特別是,教育管理方面也要“有教無類”,不能對公辦教育是一套管理,對民辦教育是另一套模式。我剛到雲南教育廳時,相關機構還叫“民辦教育管理處”,我把“管理”兩個字取消,叫“民辦教育處”,它體現的就是公平。當然,民辦學校、公辦學校都要統一依法進行管理。

  壓力産生的動力是改革的源泉

  本報評論部:教育改革事關千家萬戶。您任職期間,推行了“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和中考、高考等多項改革。在進行這些創新和改革時,是否有壓力呢?您如何對待這些壓力?

  羅崇敏:的確會有壓力,但壓力會使我産生更多的動力,這才是我們推進各個方面改革和發展的源泉。我們處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改革的潮流勢不可當、也不可逆轉。改革必然要承擔風險,要面對種種挑戰,特別是要面對這些壓力。

  我和我的同事們所走過的改革之路,整個過程都是要承擔一種責任。改革的出發點、動機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好、發展好、保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所以改革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種責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産生一種動力,更好地履行職責。在改革的過程中,來自於方方面面對我的不理解你都要理解,但是改革的價值取向、改革的最終目的一定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個人的私利,更不是作秀。

  正如我在卸任講話中談到的,我非常幸運,遇到了一個充滿變革而富有活力的時代,這個時代給我和我所從事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的機遇和挑戰。在履職過程中,我總是在思想上和實踐中力求表達人類的信仰、國家的意志、民眾的立場和個人的情懷。

    來源:人民日報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