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發展中國家亟待提升極端氣候應對能力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1-11-23 責任編輯: 公益中國 |
|
新華網坎帕拉11月21日電(記者袁卿)聯合國下屬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日前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當前發展中國家在極端氣候事件中損失較大,需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提升應對極端氣候的能力。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坎帕拉發佈了《管理極端事件和災害風險,推進氣候變化適應特別報告》決策者摘要。在歷時兩年半的時間裏,共有100余名各國政府推薦的作者和編審,基於極端氣候事件觀測實施事實、預估結果、致災因子變化、災害風險分擔和轉移機制等領域公開發表的文獻完成了報告的編寫。這些作者中包括中國政府推薦的4名專家。 秦大河介紹説,在同樣的自然災害面前,發展中國家由於基礎設施和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較差,對災害的暴露度和脆弱性更加明顯,而且很多國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災害早期預警和風險管理機制,往往損失慘重。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凸顯,各國各地區極端氣候事件呈現愈加頻發的趨勢,有科學家稱當前由極端氣候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中約95%來自發展中國家。 秦大河指出,這份報告由IPCC第一工作組和第二工作組合作完成。報告將氣候變化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經濟分析方法相結合,得出了一些最新評估成果,其貢獻是把大氣物理學、自然地理學等基礎學科與“適應、減緩、影響”等涉及社會科學的問題進行了綜合,並用新的不確定性評估方法對所有的重要結論的可信度進行了分析,客觀地反映了人類對極端氣候事件的認識和掌控水準。 “我們一直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應減緩和適應並重,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適應是更為優先而緊迫的問題。面對極端氣候事件,提升災害防禦和管理能力是採取適應行動的當務之急,是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的第一道防線,”他説。 秦大河表示,報告給發展中國家政府提出的建議是,除繼續做好氣候變化科學的基礎研究工作外,還要在早期預警系統、土地利用規劃、可持續土地管理、加強社區能力以及災害事件的應變等方面加強工作。 報告還建議應加強發展中國家間關於此議題的交流合作。秦大河説:“長期以來中國對非洲國家一直有氣象援助項目,主要是為其加強基本觀測提供百葉箱之類的器材,現在我國每年都在組織針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的專業人才培訓。各國應結合報告的發佈,進一步加強在該領域的深度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做法,共同探尋一些問題的應對解決之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