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市場準入10條”來了,廣東如何先行一步?

發佈時間:2024-08-26 14:31:17  |  來源:南方+  |  作者:  |  責任編輯:姚宇琛

市場準入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之一。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專門就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出臺的政策文件。

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強內外資準入政策協同聯動、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專家認為,《意見》為構建高水準市場經濟體制提供有力支撐,釋放了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信號。受訪企業也表示,市場準入門檻逐步降低,將為企業提供一個更加公平開放有序的競爭環境,未來發展信心更足。

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意見》共2000多字,從10個方面對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提出意見。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是指在市場準入環節實行“非禁即入”管理模式。《意見》第一條就提出,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由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地方性法規設定的市場準入管理措施,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規章依法設定的臨時性市場準入管理措施,全部列入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行動態調整,清單事項內容、主管部門等向社會全面公開。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可以對照負面清單,放心大膽發展業務。

在放寬市場準入方面,廣東走在前列,目前已有深圳、橫琴、南沙等區域出臺放寬市場準入相關措施。

去年底,《關於支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的意見》發佈,圍繞試點放寬市場準入,聚焦市場主體進入意願強烈、實行寬準入條件具備的六大領域提出20條具體措施。

今年1月,《關於支援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發佈,提出通過首創性改革舉措,更好地發揮廣州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

放寬市場準入是為了更好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這在廣東已經有了初步成效。

一個月前召開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九週年建設成果新聞發佈會透露,橫琴、南沙放寬市場準入措施落地生效,前海出臺全國首部投資者保護條例。目前,區內實有企業超29萬家,吸引世界500強企業105家投資項目520個,集聚總部企業220家。

“《意見》為構建高水準市場經濟體制提供有力支撐,釋放了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信號。”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徐世長表示,《意見》的出臺保持了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原則,有利於穩定市場經營主體的投資與經營信心。

加強內外資準入政策調整協同

內外資準入政策不完全協同是市場經濟發展存在的痛點之一。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就尤為關注文件當中關於國民待遇的問題。

《意見》提出,加強內外資準入政策調整協同,在不減損現有經營主體準入機會的前提下,堅持國民待遇原則。

“這也意味著,對國外的企業有什麼待遇,國內的企業也同樣,兩者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國民待遇和國民責任結合得更加緊密。”白明説。“這對國內的企業來説,未來競爭會進一步加大,但同時合作的機會、發展的機遇也會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初,廣東經營主體總量突破1800萬戶,佔全國總量1/10,排名全國第一。

更值得關注的是,廣東外資企業總量和民營經濟主體總量也佔據了全國第一的位置。其中,全省登記在冊外資企業19.9萬戶,佔全國四分之一。全省登記在冊民營企業724.8萬戶,個體工商戶1019.9萬戶。

“對廣東來説,在市場準入方面,不僅是企業的市場準入,還有各種要素的準入,要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各種便利條件,形成合力,做大‘蛋糕’。”白明説。

政府在放寬市場準入的同時,也在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意見》提出,實施寬進嚴管,放開充分競爭領域準入,大幅減少對經營主體的準入限制。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韓永輝表示,寬進嚴管政策的實施,將大幅減少對於各類經營主體的準入限制,有效防止了壟斷企業限制上下游競爭性環節的惡性市場競爭,營造了更加公開、透明、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有助於各類企業之間在良性競爭中共同發展進步。

“市場準入制度的優化有助於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産業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也要求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推動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覺、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格局,這有助於維護市場秩序,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品牌公關部總監黃宏琬説。

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

黃宏琬還關注到了《意見》中關於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的部分。“尤其是聚焦深海、航太、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領域,這將為我們這種投入高科技産品研發的公司,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她表示。

作為超快充電池領域的龍頭企業,巨灣技研感受到近年來我國在新業態新領域方面的市場準入制度發生的積極變化。“特別是政策對新興行業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市場準入門檻逐步降低,為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加公平開放有序的發展環境。”黃宏琬説。

《意見》提出,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的進一步優化,明確釋放了新興産業與未來産業是今後國家重點發展對象的信號,或將促使各類傳統産業企業積極尋求與人工智慧、新型能源、資訊安全等新業態新領域融合發展的途徑,吸引更多企業進行技術升級與業務轉型。”韓永輝解釋道。

以人工智慧産業為例,2023年,廣東人工智慧核心産業産值達到1800億元,位居全國前列;大模型數量達32個,位居全國第二;人工智慧核心企業數量達1104家,居全國第二。進一步優化人工智慧等新業態市場準入環境將進一步激發相關産業發展活力。

韓永輝還建議,廣東應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加強灣區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放寬大灣區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鼓勵支援新業態新領域企業機構落戶廣東,打造創新型新興産業與未來産業集群,加速大灣區創新要素流動,構建大灣區創新發展新格局。

此外,他還提出,廣東可重點部署放寬市場準入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先行推廣試行放寬市場準入措施,並在試點城市做好政策效果評估工作,根據評估結果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探索出既符合政策總體指引又適應廣東發展實際的安全高效的市場準入模式。(記者 賓紅霞 唐亞冰 楊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