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相互奔赴”暖消費 共繪優質生活圈 粵港澳大灣區:“跨城消費”熱度高

發佈時間:2023-08-21 14:57:12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新華社廣州8月16日電(記者孫飛陸蕓劉剛)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挑戰,粵港澳大灣區延續經濟復蘇勢頭,交通更趨便利、跨城消費持續火熱、人文灣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綜合實力穩步增強,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穩步前進。

交通便利“往來”熱

“在家附近就有一個深港直通巴士的站點,單程直達迪士尼不到一個小時。”深圳市民陳先生説,8月初,他帶著女兒來香港迪士尼遊玩,“當日往返、十分盡興”。

當下,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持續推進,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正在形成,協同發展迸發強勁合力。

“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等機制,正助力港澳與內地民眾“往來”升溫。

7月1日零時起,“港車北上”正式實施,符合條件的香港機動車車主在香港預約通關獲准後,即可暢享粵港澳大灣區的出行便利。

“‘港車北上’方便了一家人的出行,週末可以帶著家人去珠海逛一逛,感受不一樣的城市風光。”香港車主鍾先生説,“港車北上”每次進入內地最長可連續停留30天,這也為自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消費和投資提供了利好條件。

今年更早推出的“澳車北上”自1月1日實施以來,截至8月6日,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已查驗港澳單牌車數量超過55萬輛次,其中7月份查驗數量超過12.3萬輛次。統計還顯示,“北上”的澳門備案車輛數佔澳門私家車的四分之一。

“一碼乘車”助力構建“1小時優質生活圈”。近期,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與相關支付企業升級合作,上線深圳通“灣區聯動,深港互通,一碼通深港”業務。自今年6月開始,使用深圳通、支付寶等應用,即可在深港兩地掃碼乘坐公交和地鐵,乘車費用按實時匯率價格進行結算。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説,隨著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更加便利,地區間內部往來愈加頻繁,空間聯繫強度不斷提升,“1小時生活圈”加快形成。

“跨城消費”熱度高

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廣東今年上半年GDP首破6萬億元,持續發揮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香港特區政府發佈的報告也顯示,在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帶動下,香港經濟在2023年第二季度繼續復蘇。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跨城消費”為粵港澳經濟帶來新動能。

上半年,廣東服務業實現較快增長,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經營情況持續改善,其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今年7月訪港旅客數量約為360萬人次,環比上升31%。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入境旅客累計逾1164.5萬人次,日均超過6.4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全年日均的59.6%。

一系列促消費“新舉措”發揮“大作用”。今年4月啟動的2023南山區體育消費季活動,截至目前發放消費券金額超1500萬元。深圳市南山區副區長葉春説,首期推出跑步專項和游泳專項活動,按照不同測試成績等獎勵消費券;部分活動面向香港地區市民開放,方便香港同胞在南山生活和運動。

“週末經常與朋友相約,去深圳吃飯、逛商場、喝奶茶,還可以點個小龍蝦外賣到口岸帶回家。”家住新界的香港市民黃小姐説。深圳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000.02億元,同比增長11.5%。

7月底,為期4天的2023粵澳名優商品展在澳門舉行。參展商總數同比上升兩成,産品涵蓋電動車、智慧家電、服裝文創産品、科創産品、日用品、珠寶首飾等。展會入場約10萬人次,組織商業配對338場,促成簽約項目54份。展會期間直播超過60場精彩節目,覆蓋逾150家參展商,吸引逾130萬人次觀看。

香港特區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表示,展望未來,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在今年餘下時間將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訪港旅客人數應會隨著運力和接待能力繼續恢復而進一步增加。

人文灣區“加速跑”

香港的創意傢具、澳門的“新八景”文創小物、深圳的潮流科技産品……6月初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粵港澳三地攜手組成“粵港澳大灣區館”,集中展示大灣區文化創意産業風采與商機,展現人文灣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維港海濱聽一場音樂會……到香港旅遊不再只是“買買買”,文化深度遊正在成為內地遊客的熱門選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共建人文灣區”。在中國文藝評論(暨南大學)基地主任蔣述卓看來,“人文灣區就是要打造一個文化創造力興盛活躍、文化産業體系完善、文化交流國際水準高、文化消費動力充足的優質生活圈。”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三地持續在文化、藝術、教育等諸多領域開展交流合作,近年更是呈現加速態勢。在一系列務實舉措有力推動下,大灣區文化軟實力逐步增強,人文精神內涵持續豐富。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寶劍説,從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對接機制銜接軟聯通,到民心人文的心聯通,更加便利的營商環境、更加優質的生活圈,正吸引“八方來客”在粵港澳大灣區學習工作生活、創新創業,有力促進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