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迎接首個全國生態日,深圳市慈善會舉辦《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公益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發佈暨專委會聘任儀式

發佈時間:2023-08-16 14:48:56  |  來源:深圳商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8月15日,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和司法工作委員會、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下,深圳市慈善會舉辦《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公益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發佈暨專委會聘任儀式。深圳市慈善會會長、市政協原主席戴北方,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副主任李玉祥,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長楊浩勃,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林雄,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文忠,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副庭長沈炬,生態基金專家委員會的委員代表、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組織代表以及相關媒體出席活動,活動由深圳市慈善會副會長葉徵航主持。

據了解,2020年10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規定》正式實施。作為國內首部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地方立法,為國家公益訴訟立法提供了創新“深圳樣本”。2021年5月,經市人大常委會經研究決定,在深圳市慈善會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公益基金(以下簡稱“生態基金”),實行慈善信託管理。為充分發揮生態基金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市人大、市民政局、市檢察院、市中級人民法院、市生態環境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結合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專家、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的建議和意見,深圳市慈善會起草了《辦法》,已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印發實施。

活動中,深圳市慈善會項目服務部部長嚴芳介紹了《辦法》和《生態基金項目申請指引》。

據介紹,《辦法》從管好、用好生態基金出發,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圍繞“申請、審核、撥付、驗收、監督和資訊公開”進行全過程的規範管理。《辦法》規定,生態基金下設工作指導小組、專家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三個管理機構。其中,工作指導小組作為生態基金的指導機構,主要職責是對生態基金重大事項進行指導;專家委員會作為生態基金的顧問機構,主要負責對生態基金擬開展或資助的生態環境保護項目進行專業評審;管理委員會作為生態基金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生態基金的具體運營管理。《辦法》明確,生態基金主要用於深圳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具體用途包含修復方案編制、實施及修復效果評估等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支出,提起生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所需的調查取證、鑒定評估、訴訟費、律師代理等相關費用支出,生傚法律文書明確用途的相關支出等六類。生態基金實行慈善信託管理,由市慈善會根據《慈善信託管理辦法》完成相關工作。生態環境慈善信託設立後,用款申請受理、審核,公益活動開展等專業工作仍由市慈善會負責。《辦法》強調,生態基金的使用遵循“修復優先、量入為出、分類使用”的原則。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領域負有起訴、審判、執行職能的國家司法機關、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以及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社會組織可申請使用生態基金。《辦法》要求,生態基金用於生態環境損害修復或者應急處置相關的支出原則上不超過生態基金總收入的50%。申請提起生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所需的調查取證、鑒定評估、訴訟費、律師代理等相關費用支出的,最高按不超過實際發生額的50%進行資助。

會上,生態基金指導單位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和司法工委、深圳市檢察院、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等相關單位代表分別進行了發言。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副主任李玉祥表示,設立生態基金是《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規定》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為生態罰款開闢了的新去向,更有利於資金的管理使用。對於生態基金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李玉祥提出三點期望。第一要依法依規使用基金,建議司法部門、生態環保部門等相關單位、組織加強聯動,進一步規範和細化基金的管理使用,讓每一筆資金都發揮最大效能。第二要立足生態環保的實際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基金的作用,助力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第三要加強與生態環保類社會組織、單位的合作,凝聚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出生態保護領域的優秀案例以及更為豐富的專家庫和項目庫,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圳樣本”。

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林雄介紹了深圳市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方面的工作開展情況。據介紹,深圳市檢察機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融合履行“四大檢察”職能,為深圳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提供堅強法治保障,近五年來,全市共受理審查起訴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325件507人,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行政檢察監督案件371件、公益訴訟案件788件。林雄表示,《辦法》的出臺是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公益基金使用機制的創新探索,下一步,檢察機關將與市慈善會、生態等相關部門加強協作,積極推進《辦法》的貫徹落實,督促各行政機關及時修復受損公益,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文忠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效以及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相關實踐。據介紹,深圳在GDP突破3.24萬億的同時,萬元GDP能耗、碳排放強度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1/3和1/5。深圳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改善,PM2.5降至2022年的16微克/立方米,在全國超大型城市中常年保持第一;國省考斷面優良比率達到95.2%,水環境品質發生了轉折性變化,創下了歷史最優水準。文忠表示,《辦法》從管好、用好生態基金出發,明確了生態基金的全過程管理要求,對規範生態基金的使用、助推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接下來,市生態環境局將積極參與生態環境公益基金管理相關工作,做好《辦法》的宣傳培訓。

深圳市慈善會會長戴北方向各部門對生態基金的設立和管理辦法的制定給予的指導支援表示感謝。結合生態基金下一步工作規劃,戴北方會長作出以下三點要求。一是聚焦公益屬性。他表示,公益基金應該真正用於解決人民群眾身邊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要確保基金能夠聚焦公益屬性,保障公共利益。二是加強基金管理。生態基金涵蓋的項目種類多,資金量大、涉及面廣、專業性要求較高。要從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的把關每個資助的項目。同時,專項基金要設立專戶管理,加強資訊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監督,並探索通過慈善信託的方式,保證資金的獨立性、安全性以及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三是引導公眾參與。戴北方會長表示,生態基金的設立,不僅是要做好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還要做好生態保護和預防工作。這就需要各類治理主體和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下一步,市慈善會要積極聯動相關生態環保類的公益組織,設計相應的公益項目,拓寬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環保理念宣傳教育活動,推動環保理念進學校、進社區等,表彰對保護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引導社會各界關注並參與綠色城市建設。

為確保生態基金的管理更加科學化專業化,21名來自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污染防治、公益慈善、財務、法律、審計、建築工程等領域的權威代表受聘為生態基金專家委會首批專家。他們將充分發揮各領域的專業優勢,為生態基金資助項目等重大問題和重要決策上提供專業建議,為生態基金管理決策提供高水準理論支撐。戴北方會長、市人大常委會、市民政局、市法院、市檢察院、市生態環境局領導上臺,為首批專家頒發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