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非遺潮未來,龍騰大灣區”

發佈時間:2023-06-09 10:48:35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在東莞沙田鎮舉行的端午節龍舟巡遊活動。東莞市委宣傳部供圖

農曆五月至,灣區“起龍”時。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為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人文灣區,6月10日至11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東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非遺潮未來·龍騰大灣區”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廣東主會場(東莞)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將在東莞沙田龍舟公園舉行。

作為主會場主打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下稱龍舟邀請賽)備受關注,粵港澳18支龍舟隊伍將同臺競技。期間,全省各地市將聯動舉辦400多場精彩紛呈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傳播廣東非遺聲音。

豐富多彩的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發展的生動見證。龍舟是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共用的非遺項目和傳統文化,群眾基礎十分深厚。本次活動將積極發揮非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獨特作用,以龍舟賽為媒,凸顯“人文灣區,一水同舟;萬眾一心,賽龍奪錦”的人文精神,共同弘揚和傳承嶺南文化,增強大灣區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

以龍舟之名,弘揚灣區精神

珠江,自峰巒深澗而下,千回百轉,匯聚成川,流過南粵大地。歷經千年,沖積成豐饒富庶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滋養了萬千生靈,孕育出璀璨的嶺南文明,也孕育出奮勇向前的龍舟文化。

細數粵港澳大灣區,每一座城市都在某一個歷史節點上與龍舟結緣。

在惠州市博羅縣石灣鎮,龍舟競渡的習俗相傳明朝已有,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龍舟競渡自古以來就是石灣人民增強體質的運動大會,也是他們大規模勞動協作的定期演習,還是全民規模的社會交際盛會。

在國內首個被授予“中國龍舟龍獅運動名城”稱號的佛山,龍舟競渡的最早文字記載來自宋代文天祥的《元夕》詩:“人間大競渡,水上小繞燈。”近年來,“爭先奮進,賽龍奪錦。寧可煲爛,不準扒慢”的龍舟文化內核,成了佛山文化品牌形象和城市精神內涵的重要元素。

“好兄弟”香港,以國際賽事發揚龍舟文化。1976年,第一場國際龍舟競賽于中國香港舉行,來自日本長崎的隊伍受邀與9支本地隊伍同場競技,從此奠定龍舟運動國際化及標準化的基礎,近年更發展成全球健兒雲集的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昔日是小漁村的澳門舉行龍舟活動也是由來已久。早期的澳門龍舟活動均由民間團體自行組織,並非每年均有舉行。至1979年推廣為每年一度的國際龍舟賽事,邀請不同國家地區的隊伍前來參加這項富有傳統特色的體育活動。

主會場東莞,位居粵港澳大灣區“黃金內灣”,河流縱橫,水面廣闊,賽龍奪錦,自宋以來,沿襲至今。目前大灣區有3項與龍舟文化相關的國家級非遺,其中東莞就擁有“賽龍舟”“龍舟製作技藝”2項,還擁有沙田鎮、中堂鎮2個“中國龍舟之鄉”。

東莞人對龍舟充滿熱情。每年進入農曆五月,萬江、石碣、中堂、沙田、常平、厚街、麻涌等10多個鎮街就會開始上演“千龍齊發”的場景,場面震撼。

無論是大美惠州、“功夫”佛山還是“潮流東莞”,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每當夏季來臨,賽龍舟的“DNA”就會躍躍欲試。在灣區,龍舟早已不是單純的競技活動,它承載的“同舟共濟,團結拼搏,力爭上游,奮勇爭先”的精神力量,一直流淌在這片土地上。

以賽事為媒,搭建交流平臺

本次龍舟邀請賽旨在以傳統龍舟文化為精神紐帶,搭建友好交流平臺。

龍舟賽事共吸引粵港澳18支龍舟隊伍、540多名運動員同臺競技。其中,包括香港沙田同心龍舟隊、香港警察隊、澳門獨木舟會龍舟隊等9支港澳龍舟隊伍,以及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佛山、江門、中山、肇慶、惠州等城市的9支龍舟隊伍,覆蓋大灣區城市群11個城市。

同時,港澳同鄉會、港澳青年代表和行業代表也將到現場觀賽,粵港澳鄉親歡聚一堂,品味龍舟盛宴。

為了促進人文灣區交流,主會場東莞也拿出誠意。本次賽事結合東莞“龍舟月”這一特色,特別組織東莞水鄉10個鎮街及沙田鎮17個村(社區),按地方慣例進行傳統龍(一艇60人)比賽。活動期間,還將開展請龍頭、起龍、洗龍、裝龍頭、點睛、遊龍、吃龍船飯等傳統儀式,增進灣區各城市交流融合。

以非遺之“潮”,傳承嶺南文化

粵港澳三地文脈相親、人文相近,有許多相同或相近的非遺項目,龍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項目之一。這些年,粵港澳三地都在龍舟文化的傳承發展上煥發新彩。

以活動主辦地東莞為例。其依託強大的製造業基礎,特別是近年蓬勃發展的潮玩産業,推動“非遺+文創”“非遺+潮玩”“非遺+産業”深度融合,開發研創一批龍舟吉祥物IP形象、龍舟主題文創産品,促進龍舟民俗文化産業的孵化發展。

東莞對龍舟文化的傳承保護是近年來廣東重視非遺的一個縮影。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廣東主會場將舉辦“2023粵港澳非遺生活節”、廣東省第四屆非遺購物節雲上集市,集中展示近年廣東非遺保護的實踐經驗以及大灣區各城市以潮理念、潮玩法煥新非遺的工作成效。

同時,廣東各地市策劃舉辦400多場非遺宣傳展示活動輪番上陣。雲浮舉辦“雲遊非遺捲起來”非遺項目大趕集活動,傳承人現場傳授,營造教學互動氛圍;湛江組織非遺相關食品、工藝品企業參與非遺墟市,推介非遺美食、工藝品、非遺文創;汕頭舉辦“雲遊非遺”中小學生攝影比賽,讓更多學生及家長關注、了解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非遺和生動的非遺保護實踐……

目前,廣東省非遺館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該館將建設成為集保護傳承、展示展演、培訓研究、文化交流、旅遊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文化場館。同時,指導全省各地對非遺資源進行集聚式發展,因地制宜打造“沉浸式”保護利用街區,形成規模效應。

可以預見,在廣東,未來將會有更現代的場館、更豐富的活動、更先進的科技全景展現非遺之美,促進非遺融入生活。

創新“非遺+”模式

讓非遺融入生活

“非遺潮未來·龍騰大灣區”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廣東主會場(東莞)活動創新“非遺+”模式,以非遺高品質發展助推人文灣區、“文化強省”建設。

一場實景演出品味嶺南水鄉風情

活動期間,將上演一場“龍騰灣區·水韻嶺南”非遺主題實景演出。演出由《唐宮夜宴》導演袁時領銜的導演團隊和東莞市文化館團隊傾力打造,以嶺南水鄉文化、疍家文化以及灣區人文特色為創作藍本,以奔流的江水為背景,融合船陣表演、原生態鹹水歌等內容的藝術化呈現,展現人文灣區“一水同舟,萬眾一心”的精神風貌,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嶺南水鄉之美。

一個生活市集引領非遺生活潮流

活動期間,將舉辦2023粵港澳非遺生活節。依託“粵港澳(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大灣區文采會”兩大平台資源,集中展示粵港澳三地200多個非遺項目,劃分為食味八方、茶和天下、妙手回春及“衣食住行娛”東莞專區四大區域,凸顯粵港澳“最傳統mix最潮流”的非遺特色。

一次雲端購物開啟非遺産品銷售

活動期間,將舉辦廣東省第四屆非遺購物節。6月10日起,逾千款來自粵港澳三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非遺産品,將進駐“粵港澳東莞非遺墟市”微信小程式商城、微信視頻號小店和抖音小店,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雲上集市,通過推出購物優惠,創新消費場景,幫助非遺産品拓寬銷售渠道,助力鄉村振興,提振文旅消費。

足不出戶賞龍舟盛會

本次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即將舉辦,為了讓市民有更好的觀賽體驗,主辦方特意安排眾多直播平臺供選擇,讓大家足不出戶也能雲端觀看盛會。

電視直播方面,廣東廣播電視臺體育頻道將於6月10日10:25-13:00全程直播龍舟邀請賽;網路直播方面,人民日報客戶端、光明網、南方+等媒體將於9:30-12:30對廣東主會場活動進行直播,新華客戶端將於10:30-11:00,大灣區之聲微網志和視頻號、央視頻客戶端將於11:00-13:00,中新網將於12:00-12:30進行分時段直播,為大家奉上精彩視覺盛宴。(撰文:章倩倩)